-
国际美食之都 编辑
国际美食之都是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和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分别授予扬州、西安、长沙、大同四座美食之城的“国际”头衔。
中文名:国际美食之都
授予日期:2011年9月11日
2011年9月11日在“中外丝路城市美食文化扬州活动周”的开幕式上,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会长杨柳授予扬州市“国际美食之都”匾牌。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发源地扬州又添一“舌尖上的殊荣”。
本次活动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和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主办。来自15个丝路国家的驻华使节、27个国家和地区、5个国际组织的来宾出席了开幕式。据悉,为策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意大利等丝路沿线国家及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扬州申报举办了这一活动。当前扬州知名餐饮企业在海内外已开设连锁店1000余家,该市为德国、加拿大、美国等10多个国家及港澳地区培养淮扬烹饪的研修生1000人以上。
此次中外丝路城市美食文化活动周期间,还举办7大主题活动,其中有中外烹饪大师交流表演,还有来自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十几个国家的百名中外丝路城市嘉宾学做扬州菜,以及中外(意大利)美食展览展销及扬州食品产业推介会等。包括古罗马美食、波斯异域美食、东南亚美食、中国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美食汇聚一堂。扬州地方餐饮企业也将推出“红楼宴”与中外嘉宾现场切磋。另外,中外专家还将就如何走出文化特色的“一带一路”展开专题研讨。
2017年12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美食之都”专家组经过综合评估,西安“国际美食之都”申报已通过评审。这就意味着,西安这座美食之都,将成为全国第二座拥有“国际”头衔认证的美食之城(2015年扬州获得此称号),也再次证明西安具备强有力的国际竞争力。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美食之都”专家组基于联合会“国际美食之都”申报标准,经过充分讨论认为西安具有无可比拟的饮食历史和文化资源,其主要体现在:一、西安饮食发展铸就了独具秦地地域和文化特色的陕菜菜系;二、西安饮食对中华民族饮食文明传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三、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也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在很长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处于中心地位,西安饮食具有历史的国际化属性。同时,西安具有生机盎然的餐饮市场、日益优化的餐饮结构和体系、不断发展的国际美食交流、丰富餐饮教育资源、良好的政府政策环境等多方面优势。
从历史上的汉唐时期,西安是第一个百万人口国际化大都市,美食就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形式上,有著名的大唐西市和东市。人们生活中的西瓜、花生、香菜等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人做豆腐、压面条的方法传到世界各地。西安又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美食作为媒介的传播,可能会起到非常大的软文化的作用。其次,从定位学的角度,它是西安的一个视觉锤。比如国外人提到西安,会想到肉夹馍、羊肉泡馍等等美食,西安被评选为国际美食之都,会增强这个视觉锤。第三,国家提倡传统文化,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力发展饮食文化,会对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内涵和外沿起到非常大的媒介和促进作用。西安市政府非常重饮食发展,西安早餐工程和西安美食街区建设是两张靓丽名片。所以西安一直都是享誉全球的国际美食之都。
2017年12月21日,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为长沙授予“国际美食之都”称号。
本次活动由文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指导,湖南省文化厅、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广新局、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承办。来自日本、韩国的代表团以及哈尔滨、青岛、泉州、宁波的代表团出席活动。
此次长沙市向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申报“国际美食之都”,乃是立足自身深厚优势和特色。目前全市共有品牌餐饮连锁300余家;欧美、东南亚主题餐厅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境外投资餐厅、小吃、西点店铺千余家。
另一方面,长沙重视对餐饮本土“老字号”的保护与扶持,长沙全市现有“中华老字号”企业16家、“湖南老字号”企业19家,其中饮食类占3/4以上。长沙积极鼓励支持“老字号”走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开发品牌文化之路,构建具有特色的产品体系和营销体系。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大同市国际美食之都
2023年6月27日晚,2023年山西省第九次旅游发展大会暨云冈文化旅游季在大同古城南城墙关城启幕。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大同市“国际美食之都”。山西省商务厅、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大同市人民政府三家主办单位对在创建“国际美食之都”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企业进行了表彰。
目前大同市有餐饮企业6400余家,从业人员20万人左右。美食种类齐全、味道独特,餐饮企业、厨师、服务人员的数量、素质都有较强竞争力。2021年7月,大同市被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业行业协会认定为“山西美食之都”。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