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幼芝 编辑
佘幼芝(1939年-2020年8月12日),祖籍广东顺德马岗。其先祖于1630年将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头颅秘密掩埋于自家后院,从此佘家后人历经明朝、清朝、中华民国共三百七十余年,日夜守护着袁大将军的坟墓。佘家第十七代传人,在佘幼芝的多方奔走之下,2002年年底,修葺一新的袁崇焕祠堂将对外开放。
2020年8月12日,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中文名:佘幼芝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39年
逝世日期:2020年8月12日
祖籍:广东顺德马岗
性别:女
佘幼芝
"我们守护着袁将军的墓,同时也守护着一份特殊的遗产,这份遗产叫做忠义精神。"明袁崇焕墓第十七代守墓人说。佘幼芝是住在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斜街52号院内的一位普通老太太。1637年秋天的那个风高月黑的夜晚,她的先祖佘明德(袁崇焕部将)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将冤死的民族英雄袁崇焕的首级从朝廷高高的旗杆上偷了下来,埋在自家院内,日夜守护。此举被后人称为“冒死葬忠魂”。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原来在袁崇焕帐下做过多年谋士的佘义士隐姓埋名,带领佘家的老小开始了守墓义举。
佘家先祖的称谓已无从查考,连佘幼芝也说不上来,但后人一般以佘义士名之。袁崇焕系广东籍明朝一代名将。天启六年(1626),在宁远一役中大挫金军,努尔哈赤本人亦为袁军大炮重创身亡。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败金军于北京广渠门外。但崇祯帝轻信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将袁逮捕下狱。1630年8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行刑当日,沿途一些误信他通敌的人一人一口咬他身上的肉,死得极其惨烈。
佘义士是跟随袁将军多年的一位谋士,在袁被害后,他含悲衔愤冒灭门之祸偷偷取回悬于旗杆上的袁氏人头,埋在自家院中,从此隐姓埋名。佘义士临终前嘱咐家人死后把他埋在袁大将军身旁,并要求佘家子孙此后不许为官、不许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
2020年8月12日13时50分,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佘幼芝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从1630年至2020年,佘氏家族为袁崇焕守墓整整390年。佘幼芝逝世后,袁崇焕故乡东莞市有关单位相继发出唁电,致以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致以慰问。
袁崇焕的忠义令后人扼腕,佘氏家族对忠义之士在天之灵的守护也是义薄云天。佘义士自偷葬袁崇焕首级后,就辞官不做,临终前给后世子孙留下了遗训:一不许再回广东老家,二不许做官,三要世世代代为袁大将军守墓。从此,佘家后人开始了对袁崇焕墓的秘密守护,直到乾隆年间,守墓才转为公开,他们也才得到世人的敬重。
300多年雨打风吹去,多少人世沧桑、世事更迭无从历数,而为冤屈忠魂守墓的义举未从间断,直至落在了这位左腿微跛、脚步踉跄,甚至有点弱不禁风的老太太身上。佘幼芝老太太说,三百多年来佘家的17代辈辈单传,但是每一代都记着忠义二字,都恪守祖训,与袁大将军墓朝夕相伴,没有离开半步。
佘幼芝曾做了这样的诗:“十年浩劫掘忠魂,盼党重接墓中人,元素舍死保北京,英雄事迹传美名,独守陵园思哀情,代代相传元素情,苦守陵园三百载,谁知我氏心中情。 ”
在北京崇文区第59中学校园内佘家小屋的后面,便是青砖矮墙围起来的明代抗清将领袁崇焕墓园。墓园内有一 大一小两墓,大的墓碑上书“有明袁大将军墓”楷书,小的只有一块无字墓碑,则是佘家先祖的墓。
袁崇焕身后150年,清朝乾隆帝为他平了反。 同时为他及佘氏修坟以旌气节。民国初年由康有为出面,各界人士在袁墓旁建立袁祠。建国后,毛泽东主席曾批文指示保护袁墓,不得动迁。当时每年清明,周恩来、宋庆龄、朱德等都前来祭拜袁墓。
明袁崇焕之墓
文革开始后,“红小将”的大锤便毫不留情地砸烂了袁墓、袁祠。佘幼芝欲哭无泪,那可是佘家人战战兢兢守了300多年的袁将军英灵啊。当时,佘家所有与袁崇焕,与守墓有关的照片、书等都付之一炬,佘幼芝当时抢救出来的唯一一件东西是她父母与外婆的合影。
文革后,袁墓已面目全非,墓园被中学辟为操场,原先的文物有的散落学校各处,面对这一切,1978年起,她到处奔走呼吁,以期修复袁崇焕之墓。很多人对佘幼芝的举动不理解。
1990年,佘幼芝因膝关节病入院,在她最无助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自勉,内中有这么一句:“苦守灵园三百载,谁知我氏心中情。”在她的床头,恭录着袁将军的一句话“心苦后人知”。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袁崇焕墓终于重建起来。1992年4月5日清明节,修葺一新的袁崇焕墓迎来了文革以来第一批祭奠的人们。那天,佘幼芝剪去留了十几年的发辫。当初她曾发誓:一天未修复袁墓,一天不剪头发。在佘家,有一个专用帐本,上面记载了每一笔海内外
捐款的来源和支出,除了用于袁墓的维护与祭祀,这些钱款谁也不能动,而在他们家中,我看到除了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外,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当地文物局曾一度要雇专人清扫袁墓,佘幼芝婉言谢绝了:“为修墓国家已经花了不少钱,请人扫墓又得花钱,还是我来扫吧。”
谁来继续守墓
如今,佘幼芝老人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袁祠的恢复。但如今的袁祠大院里住有十六、七户人家,光搬迁、安置就是个大难题。另一个叫佘幼芝大伤脑筋的是佘家第十八代计从何出。佘家后人到如今只剩佘幼芝一家六口在此坚守着,佘幼芝的哥哥,即佘家第十七代中的“掌门长子”在文革中便搬走了。
不过,佘幼芝感到欣慰的是,女儿焦颖和儿子焦平都明确表示愿意继续守下去。爱人焦老师竭力支持,但他表示,得继续“考验”儿女:“因为光守墓仅仅是表面的东西,要把一种精神,一种传统接下去,教育后人”,“要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把墓交给政府,佘家守墓就在我们手里终止。”
佘幼芝————————坚贞不移的民族气节之魂
一个承诺信守370年。寒暑沧桑,17代人生生死死,守墓的遗训还是代代相传,守护袁将军的英灵,守墓成了佘家每一代人生存的信仰,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对英雄的敬仰,对诺言的信守在佘家人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实现。一块碑一座墓,埋葬了一位冤屈的民族英雄。17代人、372年,守定一片忠心耿耿的英雄大义。
守定忠义
2004年,袁崇焕诞辰420周年之际,佘幼芝作为第17代守墓人,奔走呼吁了一生,使得有关机构不断修缮袁崇焕墓。
袁崇焕祠修葺一新,对外开放,是她的不断努力,佘家三百多年的守墓义举也得以延续。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院里居住着62岁的佘幼芝,她是个退休的商店售货员,她还有另外一个非同寻常的身份——袁崇焕墓第17代守墓人。当年明朝名将袁崇焕蒙冤而死,佘家祖先佘义士冒险盗回督师首级,并立下家训:佘家世代子孙不当官、不回乡、为袁督师守墓。
跨过五个世纪,佘家后人世代傍墓而居,历时17代人、372年。佘幼芝秉承遗训守墓的这几十年,袁崇焕墓多遭变故,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墓碑被推倒,坟墓被挖开,文革结束后,是佘幼芝奔走呼吁了14年,使得文物部门于1992年投资修复了袁崇焕墓,佘义士墓碑也复归原位,佘家被迫中断的守墓也得以延续。佘幼芝守墓几十年,曲折颇多,始终忠心不改。2002年因北京市政道路修缮,佘家被迫搬迁,离开世世代代相守的袁将军墓,佘幼枝泪洒坟冢。2003年佘幼芝之子焦平南下为袁崇焕守衣冠冢,途中车祸身亡,佘家夫妇老年丧子,仍坚持将他儿子焦平的骨灰送到袁崇焕纪念园,又有一位佘家的后人安葬在袁将军的墓旁,永远地陪伴着将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