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寰袁公行状 编辑
作品名称:节寰袁公行状
作者:董其昌
创作年代:明朝
(明)董其昌
睢县东关袁可立像
录者小引:明大司马袁可立(1562--1633),字礼卿,号节寰,睢州(今河南省睢县)人,先世安徽凤阳府颍州人。袁可立中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以子枢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天启二年为登莱巡抚,主持辽务多年,参与并指挥明清战争。以智取策反收降努尔哈赤姻婿刘爱塔,在任上为毛文龙请饷募兵,后因指斥毛文龙贪功冒饷又为毛所嫉恨,毛嗾言官寻端中伤之,七上疏求归。袁可立去,毛文龙无人能御,终致杀身。天启五年,边事急,以廷推再起兵部右侍郎,六年转左侍郎,在任上极力反对由魏忠贤主使,袁崇焕实施的与后金议和,以是开罪魏忠贤。注重加强海防建设,与明朝一些人“重山海轻沿海”的战略短视形成鲜明对比。毛文龙被袁崇焕擅杀,袁可立苦心经营的海上防线的牵制形势渐趋瓦解,致满人敢倾国中之力大举犯明,至此国事日非,足见袁可立先见之明。黄道周曰:“公去登莱不数载,而登莱遂败。 …公去又十余年,而朝鲜沦陷。”明崇祯六年,历时十八个月的登莱兵变结束,登莱防线彻底崩溃,十月,心力交瘁的袁可立薨逝于睢州。
袁可立正直敢言,是晚明少见的清官廉吏和干练之才。二十八岁弹劾炙手可热的应天巡抚李涞,平反苏州太守石昆玉冤案。三十三岁以御史巡视西城,抗旨斩弄臣,民呼“袁青天”;因直谏触帝怒,削职为民二十六年,史称“震门之冤”。泰昌立,起袁可立自民间,官拜兵部左侍郎,廷推南都户部尚书,再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因公开反对魏忠贤又遭罢官。皇帝念可立登莱劳,授兵部尚书,特准驰驿乘传归。其事迹见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孔贞运《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高攀龙《答袁节寰中丞》、孙承宗《答袁节寰登抚》、倪元璐《袁节寰大司马像赞》、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睢州志·名臣传》、袁赋诚《睢阳袁氏家谱·袁可立事略》等。
袁可立像
明末陆路受阻,朝鲜事务由登抚节制。天启三年,属国朝鲜弑君篡权,袁可立严词质责,上《请讨篡逆疏》,牵及朝鲜勾通倭寇等旧事。五十年后倘为朝鲜君臣所忌恨,在清朝开馆延修《明史》之际曾多次派专使来中国在康熙皇帝面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御状,并以重金贿赂修史官员改写前史,《两朝从信录》、《永宪录》和《池北偶谈·朝鲜疏》都有明确记载。袁可立是明末著名的主战派将领,并策反努尔哈赤的姻婿刘爱塔,使后金在辽海的形势不战而遭受重挫,大批汉官伪将因此受到满人猜忌而被杀,沿海南四卫四百里海疆不战而重新收归于明朝版图,成为明清战争史上最著名的“反间计”战例。终清一朝整个史界对袁可立一直忌惮,所涉传记史料均遭删削,致明清战争史上的重要人物袁可立、毛文龙和刘爱塔在清修《明史》中俱削而不立传。清乾隆年间陆时化的书画著作《吴越所见书画录》因载有董其昌撰写的《节寰袁公行状》涉及到袁可立的事迹险遭毁版和杀头之灾,至今可见幸存下来的状文图页被删节得面目全非,况且这还是在袁可立去世144年后的事情,以此足见明朝亡国之痛和满清“文字狱”之严苛。
明崇祯八年,流寇兵围睢州城,明官军瞬间败亡,袁可立子袁枢破家散财奋勇保城,合城得以为生。睢州百姓感其生死大节,屡次向清政府请祀乡贤祠受阻,直到袁枢死后六十年才得以被公祭乡贤祠。“(康熙)河南巡抚都御史李公以事久论定,允州人请,檄祀公于瞽宗。”
清末知名学者翁同龢在考证睢阳袁氏旧藏南宋《松桂堂帖》时,竟因资料过于匮乏无考睢阳袁氏而将袁伯应(袁可立子袁枢)和袁赋诚(袁可立次孙)父子误断“其为一人无疑也”的千古学术错误。
天启四年春,袁可立登州巡抚即将离任,作《观海市》诗,状海市蜃楼之气,董其昌代书之,为海天增色。晚年崇道,回故里睢州(今睢县)建袁家山,《道藏辑要》所记最详,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善诗文,受清朝文字狱所累,多所毁失。
其他相关封杀
《节寰袁公行状》(明董其昌撰)、《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明孔贞运撰)、《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明王铎撰)、《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明王铎撰)、《节寰袁公传》(明黄道周撰)、《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明陈继儒撰)、《袁节寰大司马像赞》(明倪元璐撰)、《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明 梁云构),各种文献凿凿俱在,著作者俱为前明人,传记内容涉及到满人所刻意隐讳的明末真实历史,一直遭到禁毁封杀,满清向来辑谱者未敢及袁可立。连明代以来印行的董其昌《容台文集》多个版本经过挖补删削也没有一个版本敢收录《节寰袁公行状》。到后来更因为资料湮没而辑无所及者,清末民初臧励和编辑《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名多达四万也仅及其子袁枢而不及袁可立本人。
《节寰袁公行状》中明确提到的“予所为序弗过集者也”,可见董其昌曾为袁可立文集作序。而今不但袁可立文集被彻底禁毁,即便是如今幸存的董其昌文集多个版本中均找不到《节寰袁公行状》和有关袁可立文集序文的只言片语,可见满人对袁可立禁毁之严。
《节寰袁公行状》录自清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董其昌撰文并书,分元、亨、利、贞四册,用朝鲜高丽纸。董为明杰出书法家,又是当朝著名史官,且与袁可立同时代,状文内容十分详实可考,能补清人修撰《明史》的偏见和缺漏,为明清史研究学者十分珍贵的资料。崇祯八年,袁可立已经去世2年,董其昌不顾81岁高龄,撰《节寰袁公行状》四册,详述袁可立家世及生平,情何以堪。又一年,袁可立三周年祭日前夕,董其昌薨逝,两位挚友亡灵永久相聚。
袁可立和董其昌
文中明确记载了袁可立因反对袁崇焕“吊丧”议和一案竟直接触怒厂臣魏忠贤和大司马崔呈秀而横遭迫害一节,直接导致袁可立最终离职,都是满清数百年间所要刻意回避袁崇焕与魏忠贤狡密关系的史实,还有袁可立诱降刘爱塔,使后金占据地内“而公(袁可立)纳刘爱塔之降,以开奴携二,一时中国叛将被奴诛夷殆尽。虏因弃金、复诸城,而举四百里丧地复归版图焉。”(《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如此离间满人一节,都使满人极力自诩的“文治武功”受到挑战而不堪其辱。行状册原藏于河南睢州袁可立尚书府第“藏书楼”内,钤有“宗伯学士”、“董氏玄宰之印”、“睢阳袁氏家藏图书记”等印记。明崇祯十五年(1642),行状册随袁可立子袁枢辗转至江苏浒墅关,免遭兵火之灾。清乾隆年间为太仓陆时化录入《吴越所见书画录》,是书因该文有所谓“触犯满洲语句”遭满清“文字狱”大肆封杀,状文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几近湮灭于世,向来研究董氏者因不知该文而不及董、袁过世之交,连台湾中央图书馆所编辑篇帙浩大的《明人传记资料索引》都未收录。
直到满清光绪十七年,去世近300年的袁可立家乡董其昌书丹的明修“袁尚书大石坊”仍为睢州地方官知州王枚借故强行拆毁。 足可见中华文明因国运鼎革横遭摧残之一斑,观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暴力颠覆和毁禁之严苛狠毒,以此壮志,国人当自强。
新浪微博“扫书喵”如是写道:袁可立遭清廷禁毁是因抗击后金有功。对袁可立产生兴趣后,我用常规方法去搜工具书,一处也没有,这让我很惊疑,我所找到的胜过百度所得的唯有董其昌书《节寰袁公行状》全文,录在《吴越所见书画录》,确实可见涂抹多处关键字。
由于《吴越所见书画录》卷五所收董其昌两件书法(《重修宋忠武岳鄂王精忠祠记》和《兵部左侍郎节寰表公行状》)有犯讳之语而不得不毁版。 顺德邓氏风雨楼刊本《吴越所见书画录》邓实跋,清宣统2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