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息牧河 编辑

辽河西岸支流

养息牧河养息牧河

养息牧河在辽、金、元时代名羊肠河,清初称杨柽木河,原“与库昆河汇,又南流入柳条边彰武台门之西”入辽河。据考察1886年左右在彰武镇北满头村附近改道往南,过两家子乡的长坨子村入新民市,始形成今之柳河,原养息牧河故道在彰武镇北淤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彰武县建治后即于城东疏浚地河,使“汇归养息牧河”。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养息牧河

别名:彰武台河

所属水系:辽河西岸支流

地理位置:辽宁省北部

流经地区:辽宁省彰武县、新民市

地:彰武县章古台乡大一间房沙丘坨甸

主要支流: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地河、小地河、老龙湾

河长:129 km

流域面积:1861 km²

河口位置:辽宁省新民市北山村东

形成变迁

编辑

养息牧河在辽、金、元时代名羊肠河,清初称杨柽木河,原“与库昆河汇,又南流入柳条边彰武台门之西”入辽河。据考察1886年左右在彰武镇北满头村附近改道往南,过两家子乡的长坨子村入新民县,始形成今之柳河,原养息牧河故道在彰武镇北淤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彰武县建治后即于城东疏浚地河.使“汇归养息牧河”,连同原有支流:头、二、三道河,双徐河(亦称苇子沟河)组成今养息牧河(即《奉天通志》记载的五道河),其干流在二道河子乡王包铺以下仍经养息牧门入新民县,过彰武台门西在新民县东北平坨子进辽河。

新民县境,屈东南出彰武台门村中,彰武台门为盛京十六边门之一,一名养息牧门。村居边门之内,故以门名河。

干流概况

编辑

养息牧河流域分布在柳河以东与大四家子乡、苇子沟乡一带低山丘陵间的平原洼地,总流域面积186l平方公里,全长129公里,比降0.o007~o.0015,

按《阜新市志 第一卷》记载,养息牧河为《奉天通志》记载的五道河,即现代之二道河为正源,故养息牧河发源于彰武县章古台乡大一间房沙丘坨甸。

养息牧河辽河右翼支流之一(别于今内蒙古库伦境养畜牧河。河名由来详见二道河)。有五条支流呈扇形放布,均发源于本县境,按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地河、小地河,自东向西排列。头,二,三道河在二道河子乡汇流后,继续南流,到西六家子乡何家街村西南,地河、小地河相继来汇,然后东南流,经养息牧门入新民县汇入辽河。全长129公里。流域面积为1861平方公里。本县境长74.4公里,流域面积含低山、沙荒和平洼地区,计1,453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5一o.7‰。河槽宽70一350米。岸高1—2米,唯地河河床与地面平。常年河,有水库,泡沼多座。养息牧河之名称,宣统《彰武县志》曾记载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等口三支汇流即三叉河,经五家子而与地河之水合流谓之养息牧河,经四家子等村并彰武台门而入新民界。

养息牧河,发源于科尔沁左翼前旗宾图王府西土城子村北。流入彰武县境内名彰武台河,也称五道河。在于家窝堡乡彰武台门村(亦名养息牧门)西入新民境,名为养息牧河。东南流越上营子村西为于家窝堡、大柳屯两乡界水。经下营子村西入大柳屯乡境,东南流至兴隆山村南左岸受老龙湾(又名苇子沟河,由法库县入境的地河在兴隆山北汇入老龙湾),曲折向南为公主屯镇大柳屯乡界水。于孤树子村南折向东南为公主屯镇、高台子乡和镇郊乡界水。经吉祥堡村折向南流,于镇郊乡北山村东入辽河。

该河由1927年后曾于孤树子村南,东南流又折向南流,经程家屯,巨流河村,过沈山路经五道河村东,南流,经门家网村西西南流,经赵家屯村北折向东南,于后长沟沿村北入辽河。东北沦陷时期,孤树子以南的河道向东或向南长期未定。解放后经几年治理,已稳定东流。南流的旧河道已成镇郊乡的程屯排水干沟。境内河长35公里,

彰武台门村段彰武台门村段

彰武台门村段彰武台门村段

水文特征

编辑

实测最大洪水1290秒立方米(1969年9月3日小荒地站),平均含沙量5.1公斤/立方米,年均径流量0.87亿立方米(1955一蓼85年)。彰武县境内干流长73.1公里,干支流分布在14个乡86个自然村,控制面积1552平方

里,占彰武县面积的41.7%。

平水期水深0.3米,洪水期水深3米,枯水期水深0米,平均流量0.4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290立方米/秒。平均含沙量5.22公斤/立方米,封河期11月25日,开河期3月18日。河床为细沙质。

主要支流

编辑

二道河,历史上又名“彰武台河”、“五道河”,源出彰武县章古台乡大一间房沙丘坨甸,往东经四合城乡马连侵村,后新秋镇民家拦河闸,分流入巨龙湖水库(总库容1446万立方米),主流沿敖户起村、三座土村,在二道河子乡的王包铺村西汇入头道河。河长53.1公里,控制面积359.29平方公里,比降0.003。

头道河,源出彰武县后新秋镇东乐园村东沟种畜场附近,经敖龙皋村、兴隆堡乡四合村、。苇子沟乡凤凰城村西,于二道河子乡太平河与二道河汇流后至江家西南附近汇入三道河。头道河流长27公里,控制面积181.88平方公里,比降0.003。

三道河,源出彰武县大德乡东柳条洼北沙丘洼地,往南出小德阁水库,沿大德乡东往南经兴隆堡乡西,越康平一彰武公路,在西岗子村附近入二道河,与地河汇合后,在西六家子乡三河岔村入养息牧河。流长35公里,控制面积224.19平方公里,比降0.003。

地河,源出彰武县章古台镇北马家窝堡(杨家泡子)村,往南经章古台镇,过清泉水库、八堆子水库,在冯家镇刘家烧锅村附近汇西地河。西地河源出章古台乡高花村附近沙丘洼地,往东南过宏丰村、前乌拉满汗村,往东南越大郑铁路,出北沟水库而南,与地河汇流后,过沙力土村、兴隆山水库,沿兴隆山乡东侧,往南过黑坨子村和地河闸,在西六家子乡三河岔村入养息牧河。河长58.9公里,控制面积360.93平方公里,比降0.003。

小地河,源出彰武镇北七家子村南一带洼地,过吉岗子东,入西六家子乡白山土村,于三河岔南汇入养息牧河干流。小地河流长18公里,控制面积73.18平方公里,比降0.001。

双徐河,亦称苇子沟河,是养息牧河左侧下游支流,其上游发源于彰武县苇子沟乡东北马东山西坡地里哈达村,流经朝阳沟、腰岭岗子村,沿苇子沟乡纳阿古庙山溪过旧屯东侧入东六家子镇,在长沟沿西纳右侧三道沟水后经双山子村东,在下甸子村西南约3公里处进入新民县,于西北地和树林子附近分别汇入养息河下游干流。彰武县境内主流长23.5公里,控制面积140.23平方公里,比降0.006。

二道河养息牧河东起第二条支流,是养息牧河的支流。支流有二;一发源于四合城乡土城子,一发源于章古台镇西大一间房。两支流同向东流,至四合城乡铁棚窝堡东汇合形成二道河主流,经马连侵村流入后新秋镇,经民家,西旧府,东沟村后穿过公路进入兴隆堡乡,又南流经忙牛海,五家子,_二郎山,马架子等村继续南流入二道河子乡,在江家村境内东侧有头道河注入,西侧有三道河注入,由此水势加大,又南流,经二道河子与西六家子两乡交界处地河及小地河由西北注入。至二道河子乡五家子村以下称养息牧河。全长为60公里,流经五个乡。沿河流域受二道河冲积多河淤土,土质肥沃,为县产粮区。河名系由北向南依次排列而得名二道河。

二道河,在历史上又称彰武台河,五道河,杨柽木河。“彰武台河,源出宾图王旗界土城子村北,东南流四十八里至县治东北五十里哈拉千土村北入境,名二道河。⋯⋯至河夹心村西,右受三道河,又回曲东南而南迳百义堂窝棚村西,左受头道河,又屈折而南迳赵家坨子村东,又南迳平台子村西,右受地河。自是名彰武台河。

“五道河,源出省治西北科尔沁左翼前旗宾图王府西北十二里土城子村北(距康平县治西一百二十里)名二道河。东南流四十八里入彰武县境。曲西南流迳吐鲁花村东,又西南迳高家窝棚村东,又南流转而西南,迳河夹心村西,右受三道河,又屈析而南迳百义堂窝棚村西,左受头道河又南流迳平台子村西,右受地河,自是名彰武台河。又东南迳彰武台门迤西,计行彰武境内流长九十七里。又东南过柳条边入新民县境,屈东南出彰武台门村中,彰武台门为盛京十六边门之一,一名养息牧门。村居边门之内,故以门名河。 又东南流迳大荒地村北,左受苇子沟河。本河以二道河为干流,历受三道河,头道河,地河,苇子沟河之四河,自是名五道河,亦名杨柽木河”②。

治理开发

编辑

堤防

养息牧河防洪养息牧河共有干、支流6条,新中国建立以来,采取上游兴修水土保持和水库蓄水工程,险段加固和河道整治等综合措施,基本上达到10年一遇的防洪能力。到1988年,在主要支流共建有中、小型水库18座,控制上游来水面积991.6平方公里,占阜新境内流域面积的65%,总库容353万立米(其中有巨龙湖中型水库控制库区27.5平方公里及引水口以上来水面积1923平方公里,总库容1446万立方米和防洪能力在百年一遇以上的小(一)型水库5座,其防洪库容达1076万立方米),防洪作用明显。如地河上的兴隆山、北沟等5座小(一)型水库控制来水面占地河流域面积的59.5%,可削减10年一遇洪峰流量的71.1%。养息牧河最大洪水是1969年9月3日的1290立方米/秒。经过多年治理,在中下游干、支流136.13公里河道中,还有40.25公里低于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堤防建设有干流养息牧门附近的0.35公里,支流双徐河16.1公里,地河21.95公里,三道河1.8公里和头道河18.9公里等,共有堤防59.1公里,可保护1.95万口人,农田11万亩和房屋9800间。’’在干、支流8处险工建丁坝护岸工程38座,护岸1219米,保护沿河村屯和农田。

养息牧河堤防是新民解放后1949-一1963年逐年筑成的,1951年补修3段,长86米,土量650立方米,投工366个,抗洪能力由解放初的630秒立方米,提高到850秒立方米。1955年,大许屯改线,投资3763元;

大巴屯改线,投资1207元。1963年,群众自修险工7处,土量49万立方米,人工1.77万个。对大巴屯、小荒地、孤树子、旧门、曲家岗等河道弯曲兑岸险工处筑成了永久性的护岸工程。同年7月,当河水大涨时,动员450人大干2天,补堤土量100余立方米。到1982年统计,修堤总投工33.7万个,总土量101.1万立方米,总投资50.6万元。到1985年河堤总长32.1公里,其中左岸6.2公里,右岸25.9公里,顶宽3米,堤高3米,坡度:迎水1:2.0,背水1:3.0,达10年一遇标准。

水库

巨龙湖水库,位于彰武县后新秋镇养息牧河支流二道河中游左岸,利用?昆沌河沿洼地,在民家村附近引二道河水围堰而成,系一有坝引水式的中型水库。引水口以上集水面积192.3平方公里,库区汇水面积26.5平方公里,坝址以上河长6.5公里,平均比降10‰,总库容1446万立方米。

工程始建于1959年11月,后经1970年、1974年、1978年3次加固改建而成。整个工程有主坝、副坝、引水工程和汇洪闸、输水洞。引水工程有二道河拦河闸(27孔),冲砂闸、护岸堤坝及进水闸,引水渠等。拦河闸以上河长27公里,比降5‰,进水闸后引水土渠长2.86公里入库,比降3‰。蓄水工程主坝坝型为均质坝,最高洪水位134.84米,汛期限制水位133.85米,坝顶高程135.5米,最大坝高5.5米,坝顶长1825米,坝顶宽4.5米,上有0.6米高的浆砌石防浪墙,坝后设有斜卧式排水体。副坝在库东南面,共有3座,最大坝高4米,总长830米。

泄洪闸位于主坝0''4-150桩号位置,为坝下埋管,涵洞式泄洪闸2孔一1.4×1.1米,进口底高程130米(大连基准面),最大泄水量18.7立方米/秒。

库东南的输水洞和白亮岗输水洞,均为坝下埋管2孔~1.0×1.2米和1.0×1.4米,进口底高程相应为130.5米和130.8米,最大泄水量5.09和6.0立方米/秒。

引水工程,在二道河拦河闸有27孔(木闸门),闸底高程139米与河床齐平,闸右接拦河土坝,长22.5米,坝顶高程142.5米,防洪标准10年一遇。闸左端接冲砂闸(1978年新建),冲砂闸闸底高程138米,净宽7.5米,设计过水深4.3米,泄洪能力103立方米/秒,设3孔平板钢闸门,电动启闭。

进水闸闸底高程139米,中,t-线与冲砂闸中心线夹角60度,闸下过水深3米,最大进水量15立方米/秒,闸净宽5.4米,共3孔一1.5×3米,设平板钢闸门,螺旋式启闭机控制。汛期,当库水位达到限制水位133.85米时,关闭进水闸停止引水。

巨龙湖水库总工程量共动用土方47.52万立方米,石方2.7万立方米,混凝土604立方米;使用钢材13吨,木材83立方米,水泥408吨,省投资208.6万元。库区淹没耕地1537亩,移民高程134.1米,动迁30人,已于-1973年迁移和补偿。水库防洪标准为100年设计,500年校核。设计效益灌溉水田6085亩,提供养鱼水面5000亩。1988年灌溉水田5000亩,产鱼6.5万公斤。

灌溉

巨龙湖灌区,灌区水源自二道河子引水经巨龙湖调节,有效水量657.5万立方米。巨龙湖水库在1970年竣工,原设计灌溉1.8万亩(水田占0.4万亩、旱田1.4万亩),1972年实际灌水田0.2万亩,旱田0.6万亩。水利区划中经过调查,设计效益灌溉0.6万亩,灌溉下游涝碱洼地水田,包括后新秋乡的乐园、荆家甸子等村,1988年又发展到苇子沟乡的凤凰城一带,共灌溉水田0.5万亩。1988年有工程干渠4条,29.2公里;支渠2条,长4公里,斗渠67条,长16公里。有桥32座,渡槽9座,闸27座,跌水16座。

简介

编辑

养息牧河属于辽河西岸支流。位于辽宁省北部。有五条支流均发源于彰武县境内。按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地河、小地河自东向西排列。头、二、三道河在二道河子乡汇流后,继续南流,至向家街村西南有地河和小地河相继来汇,然后东南流经养息牧门入新民市汇入辽河。

养息牧河

规模

编辑

全长129公里,流域面积1861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内含低山、沙荒和平洼地区。河道比降为1.5—0.7‰,河槽宽70-350米。系常年河,有水库、泡、沼多处。

历史人文

编辑

清军入关建都北京后,于1645年将彰武确立为皇家牧场,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又钦定此处为“三陵”即永陵、东(福)陵、北(昭)陵的牧养地,因彰武境内有一条养息牧河,遂称之为“养息牧场”。这个牧场作为“三陵”的牧养地,有着一套严密的牧政,这套牧政持续了257年(至1902年),实际上从设县到清末(1902—1912年),彰武依然继续着皇家牧场的功能。作为皇家牧场,其主要功能就是专为“三陵”提供祭祀用品,为朝廷提供贡品。

在清朝,牧场很多,但能冠以“皇家牧场”的仅为三处,其中“养息牧牧场”受到了清朝皇帝特殊青睐。据《文史资料》记载,可稽考的就有4位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曾先后10余次到养息牧、柳条边东巡或狩猎。

下一篇 北沙河

上一篇 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