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骨木镶嵌) 编辑

浙江省宁波市传统美术

镶嵌(骨木镶嵌)镶嵌(骨木镶嵌)

镶嵌(骨木镶嵌),浙江省宁波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镶嵌艺术历史久远,风格独特。殷商时代,铜器铸造中即已出现错金嵌玉的装饰纹样。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天然彩石、卵石、贝壳、螺钿、宝石、玉石和人造玻璃料器、陶瓷、木料等都成为了镶嵌的原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镶嵌艺术积累了许多重要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直接镶嵌法、预制法、反贴反上法、正贴正上法等。除平面镶嵌外,也可以在浮雕上进行镶嵌,这种镶嵌方法可以进一步增强镶嵌对象的立体感。明清以后,浮雕镶嵌的方法广泛运用于各种工艺品的装饰,清代中晚期还出现了在不同“地子”上镶嵌戏曲人物故事的浮雕镶嵌法,嵌瓷、骨木镶嵌即属此类。镶嵌工艺品具有坚固、耐晒、耐潮湿、不易变色的优点,材料的质感及由此而产生的形、色、光效果使镶嵌工艺品平添了艺术魅力,尽显粗犷浑厚、华贵绚烂之美。

2008年6月7日,镶嵌(骨木镶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91。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镶嵌(骨木镶嵌)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浙江省宁波市

遗产编号:Ⅶ-91

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

历史渊源

编辑

骨木镶嵌工艺的历史较早可追溯到龙山文化时期。据记载,骨木镶嵌在殷代已经列入“六工”(即土、金、石、玉、兽、草)之一。

隋唐时,骨木镶嵌在宁波开始盛行。

南宋时,宁波因其便利的水陆交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埠,商业和手工业随之繁荣,其中木器家具制作业迅速壮大,促进宁波骨木镶嵌制作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风格独具的宁波骨木镶嵌工艺。

明清时期,经过木雕、实剔木雕、木嵌、骨木和嵌几个发展过程,骨木镶嵌工艺日臻成熟,较快在宁波地区民间家具上广泛应用。当时的宁波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件骨嵌家具。

清至民国以来,奉化骨木镶嵌承前启后,名家辈出,但无文字记载,早期传承状况难以稽考。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诸多历史原因,骨木镶嵌技艺一度匿迹,从业人员也减少较多。

镶嵌(骨木镶嵌)

文化特征

编辑

种类

骨木镶嵌涵盖门类较多,实用性较强,包括传统家具、生活用品、门窗建筑装饰等。常用的题材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风俗、和合二仙、梅兰竹菊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内容丰富多彩。

骨木镶嵌工艺制作的器具品种繁多,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传统家具类:包括床,榻,箱柜、桌椅、屏风等;二是生活用品类,包括砚盒、首饰箱、梳头箱、果盒、镜框、茶盘、花盆架等;三是门、窗、挂落、凭栏等建筑装饰物。

纹样布局

骨木镶嵌的纹样布局有以下特点:因其自身特点,纹样布局需要疏密匀称。匀称成为了传统骨木镶嵌的一个突出风格。由于洁白的牛骨和深沉的硬木在色彩上有着明显的对比,如果布局不均匀便会给人以不均衡之感;画面的整体布局采用散点透视法,没有近大远小的规律,一般采用平视法与俯视法,这种构图方法具有汉代壁画的韵味。

骨木镶嵌的纹样多为传统纹样的组合,如博古、回纹、卷草纹、洋花、暗八仙等。这些纹样都较为简练,大多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经过提炼、简化而成,被广为应用,随着吉祥文化的兴盛,这些传统纹样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

博古纹是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这种纹饰常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作为装饰,寓意高洁清雅,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

回纹是被称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装饰纹样。它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的,因为它是由横竖短线折绕而成的,形态犹如"回"字,所以称作回纹。广泛用于织绣、地毯、瓷器、漆器以及建筑上作为装饰,

卷草纹是一种表现自然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草纹常采用忍冬草、荷花、兰花、牡丹花等花草抽象成一条“S”形的波状曲线为主干,再结合“C”型曲线构成花草、枝叶的形象,其造型多曲卷圆润,因此称之为卷草纹。卷草纹饰真实而又简洁地表现了植物源源不断的生命形式,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象征着芸芸众生顽强的生命力,常被用于家具上做边角装饰。

洋花纹是明末清初较为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当时的中国与西方往来频繁,因此一些西方的家具或建筑上的装饰纹样逐渐被中国所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以西洋花纹作为装饰的家具。

暗八仙是八仙过海中八位神仙所持的法器,法器也暗指八位仙人,同样具有吉祥的寓意,因此称之为暗八仙。这八种法器分别为:葫芦、团扇、鱼鼓、宝剑、莲花、花篮、横笛和阴阳板,它们是“道家八宝”,代表了中国道家追求的精神境界。

构图

在骨嵌构图中,不强调景与景、物与物之间的自然比例关系。人可以比物大,树可以比山水大,花鸟可以比山石大。布局的随意性较强,空间关系表现自由,各种景物可以任意组合,可散、可聚、可高、可低,观赏者不论驻足何处都可以进行观赏。各个景物之间,如人物、山石、花鸟、树木之间遵循前景不档后景的原则。充分利用动与静、柔与刚、大与小等对比手法,呈现出古拙、朴素的艺术效果。

制作工序

编辑

骨木镶嵌以象牙、红木、牛骨、螺钿、铜片、腊石、花梨木、黄杨木等为原料,在木匠制作的家具坯架上起槽后,嵌以各类饰纹,再经雕刻、打磨、鞣漆,是一种能起到装饰、美化作用的传统工艺。一般分为高嵌、平嵌、混合嵌三种。下面以骨质平嵌为例,其大致工艺流程如下:

一、将骨质材料放入硝镪水内进行防腐处理,经高温消毒后清洗、漂白。

二、用凿子、快刀等工具将骨质材料加工成片状,待用。

三、根据构图,用雕刀在待嵌的家具坯架上,雕刻山水、花草、人物、动物等作为底槽。

四、将骨质材料按木质底板的图样,加工成形。

五、鱼胶她化后涂于水质底槽内,趁热将精心加工好的骨质材料按序嵌入。六、用刮刀修正镶嵌面,使其平整光滑。

六、鞣漆。

题材作品

编辑

常用的题材大致可分为:人物故事,包括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曲片段、生活风俗等;山水风景,包括名胜古迹,四时景色等;花鸟静物,包括花、鸟、虫、鱼等装饰图案和博古、回纹、暗八仙等传统纹样。

传承保护

编辑

传承人物

陈明伟,男,1960年6月出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镶嵌(骨木镶嵌),申报地区为浙江省宁波市。

保护措施

2012年11月6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宁波骨木镶嵌”代表性传承人、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陈明伟筹资建造的私人博物馆“紫林坊艺术馆”。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宁波市鄞州紫林坊艺术馆获得“镶嵌(骨木镶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镶嵌(骨木镶嵌)项目保护单位宁波市鄞州紫林坊艺术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编辑

重要展览

2016年04月27日,“美丽浙江·欣赏香港”嘉年华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开幕,活动上展出了骨木镶嵌作品。

2020年4月13日,“春暖宁波、润肺鄞州、乐活钱湖”,2020宁波·鄞州-东钱湖(上海)旅游推介会在上海万达瑞华酒店举行。活动上展出了骨木镶嵌作品。

下一篇 都锦生织锦

上一篇 朱金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