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琴书 编辑

浙江省的传统说唱艺术

湖州琴书湖州琴书

湖州琴书俗称胡琴书,简称琴书,是一种浙江省的传统说唱艺术。由于它是湖州滩簧的重要分支,所以也有人把湖州琴书称做为“湖滩”。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湖州琴书

外文名:Huzhou Qinshu

别名:胡琴书、琴书

流行地区:湖州、嘉兴各县及江苏江一带

伴奏乐器:二胡

演唱形式:单档、双档、三个档

音乐风格:民间艺术

起源

编辑

琴书的形成与湖州滩簧的另一个分支——湖剧密不可分。两者在剧(曲)目、音乐上互为相通,艺人亦常常“搭班做小戏,分档唱琴书”,而又各具特色。  1924年,“湖滩”的行会组织“明裕社”成立,标识着湖州滩簧的一个繁盛时期。琴书的艺人亦按地域形成“帮别”,有“湖州帮”、“德清帮”“长兴帮”“震泽帮”等。流行在湖州、嘉兴各县及江苏吴江一带。茶馆书场,稻场厅堂,都可以成为琴书的演唱场所。著名的的艺人有田发根、杨筱天等。

琴书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用湖州方言音韵。一些艺人为适应观众的需求,吸收了苏滩的念白因素,又使他们的演唱更趋文雅。演唱形式有单档、双档和三个档三种。曲目有开篇和正书两类。

发展

编辑

1949年前后,是湖州琴书又一个高潮时期。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琴书出现了一批现代中、长篇新书,有《野火春风斗古城》、《江姐》等等。1958年,杨筱天、杨筱楼夫妇演唱的新书《陆巧生》参加浙江省曲艺会演并获演出奖。涌现出周芝琴等一批艺术精湛的演员。

湖州琴书是湖州地方的代表性曲艺品种,在湖州文化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秀项目。

文革中,湖州琴书与其他艺术品种一样受到冲击。文革后,湖州琴书艺人严重散失,或年事已高,后继无人。湖州琴书已处于高度濒危状态。

在湖州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湖州琴书已被列入保护计划。2006年,湖州琴书被收入“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先后将《庵堂相会》中《过桥》《带路》两折摄为录像。2006年6月10日,还参加了在杭州吴山广场举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演出活动。许多历史照片、史料已归档保存。2007年4月,浙江省文化厅公示湖州琴书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有各界人士的齐心努力,湖州琴书一定能够焕发出它的艺术青春。

下一篇 渔民号子

上一篇 湖州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