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丝 编辑

中国明清时期浙江湖州府出产的蚕丝

湖丝湖丝

湖丝,中国明清时期浙江湖州府出产的蚕丝。湖丝有头蚕、二蚕,末蚕之分,质量以头蚕为上。其细而白者,称为合罗,专为皇帝织造御服所用;稍粗者,称为串五;又粗者,称为肥光。

湖州自唐代起即为蚕丝的重要产区。明代,湖州蚕丝全国闻名,以产于乡村市镇七里(辑里)村的蚕丝质量最佳,被称为辑丝或者七里丝,很受欢迎,比一般丝价为贵。

湖丝产量多质量好,故销路甚广,远销日本、南洋等地。蚕丝上市,四方富商大贾云集湖州购买湖丝。菱湖镇是有名的湖丝贸易中心,镇上临水处有不少专门经营湖丝买卖的商店。四五月间,乡人卖丝船只沿溪而泊,贸易很盛.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湖丝

外文名:Lake wire

拼音:hú sī

分类:头蚕、二蚕,末蚕

历史评价

编辑

湖丝贸易

两千多年前中国与西方就开始了丝绸贸易,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自明代海路贸易开通以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渐退位,鸦片战争后,湖州丝商抓住机遇,开创了近代中外贸易的先河,使湖丝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一直居于主要地位。

据史料记载,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的丝织品开始传到欧洲。欧洲人对轻盈柔软、光彩夺目的丝织物,视若珍宝,争相抢购。

蒸汽机发明以后,欧洲纺织工业迅猛发展,对中国蚕丝的需求急剧增加,在他们眼里,“辑里湖丝”是最好的原料,但是当时清政府对蚕丝的出口有着严厉的限制,乾隆帝曾明确批示,“辑里湖丝出口限量5000斤,必须现银交易,不得以货易货,且春丝不得出口”。

两广总督在奏本中提到西洋商人要用本国的商品交换湖丝,对此嘉庆皇帝生气地批复说:“西洋玻璃是土中提取的液体,钟表可有可无,而自鸣钟更是粪土,断不可用本国的珍贵特产交互这些废物。”

但是这样严格的限制并没有能够阻断蚕丝的海外贸易,南浔距上海只有一百多公里,摇船只用两天就能到,运费只占0.2%,售价也比广州时期下降了35%,这样质优价廉的“辑里湖丝”立刻成了中国当时对外出口的主要商品。

湖丝在英国

湖丝湖丝

上海图书馆珍藏着一套徐氏家谱,上面记录了辑里湖丝在英国的无限风光。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综合性博览会,徐荣村把自己经营的12包“荣记湖丝”送去展览,没想到一举夺得金质大奖,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不仅亲自颁奖,还赠送“小飞人”

旨在打造一个有辉煌丝绸文化故事传承的,绿色、生态、科技、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新型蚕桑农业,探索品牌化农业之路。

辑里湖丝文化研究会成立

辑里湖丝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1月5日,由南浔镇宣传文化中心、辑里村村委、南浔国丝文化园发展有限公司发起,各界喜爱丝绸文化的专家,学者自发成立。

主要挖掘湖丝文化的历史资,通过传承和发展辑里湖丝文化,进一步推动湖丝文化研究和创新,促进南浔文化繁荣发展。

辑里湖丝文化研究会基地位于辑里湖丝发源地——辑里村国丝文化园内,会员数70多人。

辑里湖丝创刊号面世

2013年9月《辑里湖丝》杂志创刊面世。

辑里湖丝创刊号由设在辑里村的辑里湖丝文化研究会主办,创刊号为全文彩印,共84页,16开,分“丝绸文化”、“魅力南浔”、“国丝之都”、“辑里风韵”、“小镇记忆”、“丝绸之府”、“丝享生活”和“人物”等栏目,品味高雅、文风朴实,图文并茂。

辑里村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也是历史文化名村。成立于2011年的辑里湖丝研究会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辑里湖丝为宗旨,辑里湖丝文化研究会位于辑里村国丝文化园。

此次《辑里湖丝》杂志的创刊,是该会继2012年举办首届“辑里湖丝文化节”后,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又一重要举措,将对宣传研究南浔丝绸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辑里湖丝二期杂志也在2014年5月正式发布。

地位

编辑

丝绸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贡献,丝毫不亚于陶瓷,古希腊人甚至称中国为“丝国”。湖州完全有资格与景德镇并驾齐驱:湖州是世界丝绸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在钱山漾发掘出土的距今有4700年的丝织物,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丝织物;汉代时,湖州丝绸开始成为贡品;到明清时,又以“湖丝甲天下”、“湖丝衣天下”蜚声中外。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丝织业所用的蚕丝,都依赖于湖丝。可以说,没有湖丝,就没有大规模、大范围的丝织业。法国里昂丝绸博物馆里,今天还陈列着湖州丝绸珍品。这些史实,都是当代人不应该忘记而恰恰被忘记了的。

今天的湖州,仍然是国际有名的“丝绸之府”,丝绸产量占全国的1/10,成为全国桑蚕丝生产的重要基地。其丝绸继承和光大了历史上细、圆、匀、坚、白、净、柔、韧的特色,为国际商贾所青睐,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在国际领先的雄蚕饲养、制种繁育、规模推广技术上,湖州蚕业连夺了三项冠军。丝绸历五千年而不衰,这是湖州人创造的产业奇迹。

下一篇 太湖百合

上一篇 舟山晚稻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