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不凡 编辑

中国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主编

戴不凡戴不凡

戴不凡(1922年2月19日—1980年2月18日),曾用笔名梨花白、严陵子、柏繁等。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浙江建德梅城人。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北京市委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第三、四届文代会代表。

在《当代日报》工作期间开始从事戏剧理论批评工作,先后出版《百花集》《百花集续编》及遗著《百花集三编》。戴不凡研究历史剧创作和评价戏曲作品的理论问题,探讨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成就和不足,介绍杰出戏曲演员的艺术经验,对繁荣戏曲创作和开展学术争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戴不凡晚年潜心于红学研究,搜罗《石头记》的诸多版本,展开大量校勘异文的工作,并于1974~1979年发表《曹雪芹巧手翻新》《说脂砚斋》等十余篇专文。他所提出的关于《红楼梦》著者问题的新观点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这些文章后来结集为《红学评议·外篇》,于1991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戴不凡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2年2月19日

逝世日期:1980年2月18日

出生地:浙江建德

人物生平

编辑

1922年阴历1月23日出生于浙江建德梅城,祖籍安徽休宁。 1940年毕业于浙江省立金华中学。1943年始在兰溪、于潜、杭州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任《浙西日报》总编、《东南日报》编辑等。此间发表大量抨击时政、揭露社会腐败的小品杂文,受到反动当局和报社的警告,1945年10月被撤职。1946年考入《东南日报》任编辑。建国后,在杭州《当代日报》社工作,任时事组长,并为杭州市一届五次人代会代表。

1952年,因在《人民日报》发表《评田汉〈金钵记〉》一文,田汉因此荐其到中央文化部艺术局剧目组工作,1955年任《剧本》月刊编辑,戏曲组组长,参加《京剧丛刊》、《华东地方戏曲丛刊》,以及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演出剧本选集的整理、审定、出版工作,1956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是第三、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1957年后任《戏剧论丛》、《戏剧研究》执行编委兼《戏剧报》常务编委。1963年任《戏剧报》副主编,直至“文化大革命”。1977年任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1979年任《红楼梦学刊》编委、《戏曲研究》丛刊副主编。从1947年开始,戴不凡还从事我国古代小说、戏曲的研究工作, 参加修订《中国戏曲通史》,完成了研究《红楼梦》的论著数十万字。《戏剧论丛》、《戏剧研究》常务编委、《戏剧报》副主编;1978年调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工作,任《红楼梦学刊》编委,《戏曲研究》副主编。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成果

编辑

1947年开始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戏曲,曾在赵景深主编的《俗文学》、《通俗文学》上发表研究文章数十篇。建国后,在研究古典戏曲之余,撰写了大量的戏剧评论,在文艺界影响很大。文革中带病潜心研究《红楼梦》,撰写了《揭开〈红楼梦〉作者之谜》等一系列红学论文,发表后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反响。已出版著作8种:

《百花集》(10.6万字)195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论古典名剧琵琶记》(7.7万字)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百花集续编》(9.4万字)1958年新文艺出版社出版,《论崔莺莺》(13.4万字)196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小说见闻录》(22万字)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戴不凡戏曲研究论文集》(20.3万字)1982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百花集三编》(37.6万字)1983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红学评议·外编》(33.4万字)1991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另有五、六十年代散见各报刊有关历史剧的论文多篇,约20余万字。主要有《曹操外论》(载1959年《戏剧研究》)、《历史剧三题》(载1962年《红旗》杂志)、《岳飞的诗文》(载1960年《戏剧报》)等;有关古典戏曲的研究论文10余万字,主要有《戏剧二题》(载1981年《文学遗产》)、《两宋杂剧新说》(载1990年《社会科学战线》)等等。此外,还参加《中国戏曲通史》的编写工作。该书获第一届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的优秀理论著作奖。

出版图书

编辑

小说见闻录

作者名称 戴不凡

作品时间1980-02

《小说见闻录》是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论古典名剧琵琶记

作者名称 戴不凡

作品时间1957-12

奇闻异事

编辑

戴不凡戴不凡

戴不凡性情清高,倦于迎送,你磕三个头,他最多哼一声,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加之轻生负气,好说风话,所工者笑傲谑浪,不喜欢传统的、公式化的做事方式,故人缘不好,属八百年前立旗杆——老光棍(其女戴霞说是性情耿直,书生意气,不懂政治斗争,只知埋头学问)。一九七九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选举,大会原定好了候选人,需要代表画圈圈时,又有了较大变动,不得不请各位代表重画一次,三天内画两次圈圈。戴不凡对这一画框框、定名单的不民主做法很是不满,便写下一首圈儿诗进行讽刺:

西苑饭店十九天,我来只为画○○,

画完○○回家转,再买胭脂画牡丹。

此外,戴不凡在其它的地方还作了不少诗词曲赋,俱嬉笑怒骂,一片油滑之气。如:

低头认罪罪缘何!是是非非粥一锅。

昨夜一张大字报,今朝黑屋啃窝窝。

—《早饭口号》(见1980年1月15日戴不凡曾寄好友荒芜信稿)。

湘歌一曲舞金銮,共产高风是处传。

淮楚相争“三女板”,严淳犹说“一条鞭”

且观海瑞交红运,莫笑陈生竟罢官。

连撰鸿文更编戏,今朝“三反”首吴晗

—《无题》,1970念及浙剧《生死牌》著作权讼事而作(见1980年1月15日戴不凡曾寄好友荒芜信稿)。

两“德”歌

编辑

:文运重开,济济英才,八面来。(滚唱:有的是反右蒙冤,有的是文革遭灾,有的是冠上加冠,有的是大脚小鞋,有的是监牢囚犯,有的是农场劳改,妻离子散不团圆。十年灯下忙交待,幸留下斑斑白发一枯骸;一篇文章领导知,不见他洋洋得意精神显。更加上中直机关,“特邀”近半,风、震、溜派一齐来。)(合)熙熙攘攘、挤挤挨挨,端的是眼界大开,懿欤盛哉!

大会多开,小会少谈,往事莫纠缠,这叫做总结过去的经验。团结一致向前看,和谐!民主还须有组织,钦哉!(合前)

水银洒光芒闪闪,对准大代表“嗤嗤”“咔嚓”。

台底下乍明常暗,小代表眼花缭乱:整人的、挨整的都上台。(滚唱:不倒翁左摇右摆,“空头的”道貌俨然,善变的前顾后瞻”)是谁人安排?(重)纷纷意见。 ——既成事实难更改,早准备下了说明和道歉,该上台的还是上台。(合前)

一日三班,白天会场晚影院,吃饭时间更有限,忙哉!简报文件无暇看。分组讨论两天半,三十九人怎样谈?何必发言?不如把口缄,悠哉!且点起一根烟。(合)罗哩嗹,罗哩嗹,好一个总结三十年,大会的巧安排!

那里是把学术问题争辨,这里是要把旧帐清算,还有突然袭击巧机关。桌子拍穿把脸翻,心病突发送医院,输氧输液内加安茶碱。稀泥和不烂!(合前)

“小会”何尝少开,熬红两个眼圈。理事名单要精选,他当理事我进主席团,(滚唱:这一个该上去,那一个刷下来,脸红耳赧,头疼失眠,精神疲倦,废寝忘餐,)到餐厅打着哈欠,逢人且带三分笑,一回笑脸多个圈——请把我选。

理事全委主席团,少不了名牌;尽名牌,我又往哪站?老头子老了我接班。我不会,搞宗派,(滚唱:管什么整人老手、打人凶犯、害人精怪、批人铁杆;管什么当年曾捧女皇冠,批邓欠下弥天债;管他作品好和坏;管他是不是会员,)“工作需要”的都进来,进来进来都进来(此《浣纱》句法也),哪怕是公鸡不下蛋,一起上“文坛”。和南!

四人邦,搞帮派,任人唯亲不唯贤,“三突干部”该批判。呀!后继乏人如何办?快培养接班,快提拔接班。自古文章中选官,何须多,一篇!常言道:一篇文章中状元,直上云霄,今天有火箭。忆当年埋头“一本书”,笨蛋,活该!——还须“再批判”。

实指望解开旧疑团,又谁知新疑团出现。三千代表十九天,开会费钱一百万——一级工资二千六百载,为的甚么来?(重)我只得迷迷糊糊向前看,只见那轿上新官笑哈哈。

文代文代,一代新于一代;四个现代化,文坛独领先,公鸡、阉鸡、雉鸡一齐飞上坛,但愿得他们都下蛋,多下蛋。

—有感于全国第四次文代会荒唐而作《两“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