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歌圩 编辑

广西民族人民的传统娱乐形式

广西歌圩广西歌圩

广西素称“歌海”,因为在八桂大地无处没有歌,无人不会歌,唱歌已经成为广西人民的生活必须。而“歌圩”是歌海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五十多个县有歌圩流行。尽管叫法不同,但在形式上都是以集体对唱山歌为主,结合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歌圩是各族群众娱乐的场所,是青年谈情说爱、解决婚姻问题的方式,也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和调动人民群众劳动、生产积极性的最好办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广西歌圩

性质:广西民族人民的传统娱乐形式

流传

编辑

广西歌圩是广西各民族人民喜欢的传统娱乐形式。但由于流行的地区广泛,以及各民族传统习俗不尽相同,因此,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各有不同。些地方歌圩活动时间长,有的时间短些,有的规模很大,有的规模小等等,都各有差异。但广西歌圩作为广西一种地域和民族文化现象,有其共同特点:一是各族歌圩有明显的自发性,都是群众自发性的活动,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而且各种活动都是集体性群众活动;二是各族歌圩有很丰富的娱乐性,除对唱山歌之外,还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别具特色的文娱、体育活动;三是各族歌圩有很强的适用性,都是以歌传情,以歌交情,以歌结情。参加者多为各族青年男女,青年们可以通过歌圩的途径谈情说爱,以至结婚成家;四是各族歌圩有很强的季节性,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地方的歌圩都是农闲、气候暖和的季节举办的。多在春初和仲秋时,而且都在野外山地上;五是各地歌圩都有很长的历史性。据史料记载,广西歌圩始于宋朝,到元代形成了广西歌圩的鼎盛时期,刘三姐传说就应当是在那个时期出现的。广西歌圩的最大共同点,是凡事都以歌表达,多数歌曲现编现唱,所有歌手都有很高的触景生情、即编即唱本领和对答如流的技能。

起源

编辑

广西歌圩广西歌圩

关于广西歌圩的来历,各地各族传说不一,归纳起来有四种:一种传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年天大旱,群众唱歌乐神,果然天下大雨,人们喜得丰收。从此之后便年年唱歌乐神,求得风调雨顺,发展成了歌圩;还有一种传说,远古时期,某人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拒不答应。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另一种传说是,有一对恋人很相好,但受到家人的反对和阻扰,最后双双殉情。寨子里的青年们知道后,纷纷前来唱歌凭吊,寄托哀思。后来习以相传,逐渐演变成歌圩;第四种传说是,歌仙刘三姐从天上下凡,把歌声传到人间,大家都来学唱歌,学的人越来越多,便聚集成圩,有了歌圩。

历史背景

编辑

广西歌圩的历史,在《岭外代答》《寰字记》《日询手镜》《粤曲丛载》及一些地方志上有所记载。《岭外代答》甚至清楚地记载“静江人倚苏幕遮为声,钦人倚人月圆”,并称赞当时歌手的才情为“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书中还对男女青年如何在对歌中产生爱情、结婚有所记述。龙州县志记载,每年四月间,乡村男女指地为场,赛歌为戏,名曰歌圩,甚且邻县附近亦有裹粮食而来,赶圩助兴,每场众集不下千人。

明代以后,明王朝代表的封建经济力量和文化影响深入到岭南一带,歌圩以对歌互挑以至心许成婚的习俗,与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发生冲突,改流的土司地区曾有过禁止歌圩的事发生,但最终无法禁止。据记载,思恩知府李彦章禁歌不遂,时人作诗嘲笑之“兰卿太守真多事,示禁花歌浪费神”。当时还流传着一首反禁歌的山歌:“天上大星管小星,地上元帅管总兵,只有知州管知县,谁敢管我唱歌人。”

各地歌圩对歌的程序都大同小异。歌圩那天,男女青年打扮得漂漂亮亮,结伴成群而行。男女双方见面一般都是男的先以歌提出对歌要求,女的以歌回答。然后互相介绍情况,互问是哪里人、家里怎样、有什么特长等等。最常用的开头歌是“唱歌先,工夫不做丢一边,工夫不做千年在,风流没有几多年”,“祝英台,妹想唱歌就过来,妹想唱歌过来唱,要唱过瘾才分开”。在唱歌过程中,男女双方渐渐建立起情感,便唱起恋歌。唱恋爱的态度、恋爱的关系、恋爱的交往及对今后生活的构想等,唱到情投意合时,便相互交换定情物——“妹过来,哥送手巾妹送鞋,哥送手巾用钱买,妹送双鞋手脚来。”

内容

编辑

刚开始唱时,男女双方离得比较远,后来慢慢接近,一直到面对面对唱。情到至热时,双双对对分散去个别交谈,对歌才停止。最后要分别时,还要唱离别歌,同时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和地点。这些歌有的编成套,有的随编随唱,有“见面歌”、“初恋歌”、“送礼歌”、“别情歌”和“约会歌”,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幽默,比喻生动切题,反映出歌者编唱山歌的才能。

意义

编辑

歌圩是广西一张独特的文化品牌,是一份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歌圩及广西民歌是广西桂学的研究重点,要在广泛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把广西歌圩及其民歌系统、完整地研究整理出来,让其发扬光大。大自然创造了花卉,把它们编成花环的是艺术。要在继承中弘扬,在创新中发展,让浩荡、奔腾的歌海绽放出更加美妙的旋律和动人的风采,为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现状

编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爱德蒙·木卡拉早在2001年到广西巴马县考察当地的传统山歌时认为,广西歌圩有利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

歌圩是广西各族群众聚集对唱山歌的活动形式。广西各民族的群众均有聚集歌圩对唱山歌的风俗。年青人到歌圩对歌是为了传情择偶,年长者对歌则是为了展现智慧。对歌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岁时农事、伦理道德、恋爱婚姻等,然而传统山歌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文化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了保护中国民间文化遗产项目的行动计划,作为计划的一部分,木卡拉一行到广西巴马县对当地传统山歌的继承和传播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此前他们已经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对中国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按计划,2000年至2002年他们将要完成对中国民歌的考察。

“巴马县的盘阳河歌圩是广西现有的640多个歌圩中较大的一个,多的时候人数达三、四万人,少的也有上千人。巴马又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拥有众多的70岁以上的老年山歌手,因此这里是研究传统山歌继承和传播情况的最佳地点。”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韦苏文说。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春香认为,这次考察对保护传统山歌这一民间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她还透露,在全面的考察结束后,他们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对传统山歌进行采录并刻制光碟,以此来保护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下一篇 藏历年

上一篇 瑶族祝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