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怡红快绿 编辑
《怡红快绿》出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是小说人物贾宝玉所作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以芭蕉、海棠“两两”开放在优雅环境总起,中间两联暗蓄“红”、“绿”,尾联以“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总收全诗。这首诗是贾宝玉自我心声的真实流露,表现了他钟爱女儿的情性。全诗四联双起双收,对仗整饬,处处以海棠和芭蕉相提并论,红绿相互衬托,交相辉映,涵义深邃,令人深思;全诗多用比喻,有总有分,活泼而不死板。
作品名称:怡红快绿
出处:《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怡红快绿1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2。
绿蜡春犹卷3,红妆夜未眠4。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5。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6。
词句注释
1.“怡红快绿”:意为使人喜爱的海棠和芭蕉。红,代指海棠。绿,代指芭蕉。怡、快,均为喜爱的意思。2.
两两:指芭蕉与海棠。婵娟:美好的样子。指蕉棠。3.
“绿蜡”句:春天里芭蕉叶还卷而未展。绿蜡,翠烛,比喻还卷着叶的芭蕉。4.
“红妆”句:海棠在夜里并未睡着。红妆,女子,喻花。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5.
“凭栏”二句:海棠如美人凭栏垂下大红色衣袖,芭蕉倚石而植,使山石如被青烟所笼罩。以绛(jiàng)袖喻海棠,如刘说《欧园海棠》诗“玉肤柔薄绛袖寒”,以云烟喻蕉,如徐茂吴《芭蕉》诗“当空炎日障,倚槛碧云流”。6.
“对立”二句:仍以蕉棠收结。主人,题咏时,应指元春,以后也就是怡红院主宝玉自己。解怜,会爱惜。
白话译文
庭院深深终日里是那么安谧宁静,海棠芭蕉双双开娇艳美好如婵娟。
春日里蕉叶卷屈不展枝枝如翠烛,已入夜海棠犹开放像少女仍未眠。
槛外红花如凭栏美人垂下大红衫袖,石旁芭蕉绿叶恰似迥护山石的青烟。
如此含情脉脉地在春风里相对站立,院中主人应懂得如何把它们来爱怜。
《怡红快绿》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由于这一时期是贾府的鼎盛时期,贾府洋溢着一片歌舞升平。在《大观园题咏》中,全面描绘了大观园中豪华的景象,堆砌着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词藻,流露出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它又程度不同地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作为封建叛逆者的贾宝玉借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屑。
整体赏析
全诗多用比喻。八句中有五句是比喻句。贾宝玉把美好的感情赋予绿的芭蕉,红的海棠,这些比喻,或形容它们的美好,或描绘它们的艳丽,有分有合地一口气比喻下来,却不给人以堆砌、重复的感觉,充盈眷不尽的情愫,给人以真洁清雅的美感。
首联以“两两”的叠声用法把海棠、芭蕉放在一起,然后以“婵娟”来形容它们。《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说:“此处蕉棠两植 ,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则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婵娟”的比喻,以美女喻花、蕉的娇艳动人,总出对海棠、芭蕉的描绘。
接下来的四个比喻,第四、五句是写海棠的,以夜中未眠的少女(“红妆”)和凭栏美人垂下的大红衫袖为比,形容海棠的花红艳丽,娇柔可爱;第三、六句是写芭蕉的,因春天屈卷未展的蕉叶嫩绿,绿得透明,因而把它们比作“绿蜡”更因芭蕉紧傍山石而立,形成一团浓荫,故而把它们比作迥护的青烟。这些比喻,富有情趣,突出了被比事物的特点,比得恰当,虽然不全是贾宝玉的创造,如“绿蜡春犹卷”是从唐代诗人钱珝《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句中化出,“红妆夜未眠”是从宋人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句中借来,却还是深得其髓的。贾宝玉借来这些比喻,又融入自己的审美情感,显得贾宝玉并非只是单纯写景。他是有所寄托的,他以花木喻人,写怡红院中人的生活。诗中花似人,人似花,一个是娇柔怯怯令人怜,一个是精心呵护意绵绵,两相对照,强烈地体现了贾宝玉“情不情”、体贴姊妹丫头的性格特点。所谓“情不情”,是说宝玉对不知情者(人和物)也有情。他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又常在女儿中厮混,“怡红公子”(后来宝玉择居怡红院,结诗社时被戏为“怡红公子”)如此多情,却又绝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绝不委身于仕途经济之道,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人格理想的鲜明生动的表现。
从章法上看,全诗四联全是双起双收。首联以芭蕉、海棠“两两”开放在优雅环境总起,中间两联暗蓄“红”、“绿”,尾联以“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总收全诗。全诗有总有分,活泼而不死板,分写“红”、“绿”时,写出它们的娇柔情态,最后以“主人应解怜”归结全诗,这就在怡红快绿”的基础上,生发出贾宝玉钟爱女儿的情性,从而突破了应制诗的局限。
名家点评
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如果说宝钗的诗是典型的“应制”诗,黛玉的诗,字面上也有胡乱应景字句,宝玉的这首《怡红快绿》则完全没了颂圣的影子,完全是一首写景咏吻之作,完全是借自然景物抒发自已的思想情怀。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