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楠 编辑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科举人

陆生楠(?~1729),清代广西灌阳县文市镇瑶上村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科第七名举人。雍正年间,任江南县知县,后改工部主事。因雍正嫌他“倨傲诞妄”、“举动乖张”、“傲慢不恭”,被发往阿尔泰军前效力。在新疆著有《通鉴论》十七篇,雍正斥其为:“其论封建之利,言词更属狂悖,显系诽议时政。”雍正七年(1729年)被绑赴刑场处死。同刑人谢济世则被赦免。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陆生楠

国籍:中国

逝世日期:1729年

出生地:清代广西灌阳县文市镇瑶上村

人物史评

编辑

《清朝野史大观》评曰:“以论前史而获罪者,自陆生楠之狱始。自兹以往,非惟时事不敢论议,即陈古经世之书,亦不敢读矣。此真历代文字狱所未前闻也。”(因为评论历史而获罪的,从陆生楠冤案开始。自今以后不但不敢议论时政,就是古代经书也不敢读了,这真是历代文字狱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

注:清史稿中陆生楠误作陆生棻。

冤案始末

编辑

陆生楠祸起文字狱

陆生楠冤案,还得从另一事件说起。

谢济世是广西全州人。雍正四年翰林院检讨授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谏官。他上任不久,即向河南巡抚田文镜开炮。田文镜是雍正帝的心腹特务,因贪虐,营私,诬害科甲出身的官员黄振国等人,已受到直隶总督李绂的参劾,而田文镜反咬一口,说李绂、黄振国等人结为“科甲朋党”。在李、田互参的关口,谢济世又参劾田文镜,那言论与李绂如出一辙。一直庇袒田文镜的雍正帝竟怀疑谢济世受李绂的指使,虽审查下来,并无实据,但他还是将谢革职,发往阿尔泰军营里效力赎罪。

怎么又把陆生楠扯进去了呢?

与谢济世一样,工部主事陆生楠也是广西人。起先谢济世、李绂参劾田文镜时,雍正帝以陆生楠既“系广西人,平日必有与李绂、谢济世结为党援之处”,便不分青红皂白,将他革职,与谢一起发放军前同时效力。陆在戍地,也与谢一样著书立说,只是他不注经,而是论史,著《通鉴论》十七篇。

雍正七年(1739),振武将军、顺承郡王锡保奏称,在军前效力的陆生楠写了《通鉴论》十七篇,其中“抗愤不平之语甚多”,而论述封建的好处,言词更属狂悖,显然是“非议时政”。雍正对此非常重视,亲自从《通鉴论》里摘出“论封建”、“论建储”、“论兵制”、“论隋炀帝”、“论人主”、“论相臣”、“论王安石”、“论无为之治”等8条,以谕旨的形式进行逐条批驳。

第一,论封建(分封制)。陆生楠主张恢复封建制,他认为封建制是古时候圣人创立的永远没有弊端的好制度,废除这种制度后患无穷,不按照这种制度治理国家也有害无利。今天政治不好,社会动乱,都是实行郡县制造成的。雍正帝追溯秦汉以来郡县制、封建制的沿革与变迁,说如今天下大一统,“试问今日之祸害何在?陆生楠能明指之乎?”斥陆生楠“狂肆逆恶”,“实天下所不容”。陆生楠又说后世政治昏昧,是由于天下大一统。在这种政治格局中,作为丞相等辅佐人员,日夜操劳,忙于事务性工作,对治理国家无法从大局思考;做第一把手的皇帝,也日理万机,不可能不忙中出错,秦始皇出于揽权,致大局于不顾,流毒至今。雍正帝认为有贤君就有良相,斥陆生楠“肆意妄言,支离缪戾”。第二,论建储(立太子)。陆生楠就汉武帝戾太子事件发论认为“储贰不宜干预外事,且必更使通晓此等危机”,又说“有天下者不可以无本之治治之”。雍正帝驳斥说,太子应该博通古今,体察民情物理;不立太子是本朝规矩,本朝国本“至深至厚”,“愚人固不能知”,斥陆生楠借古讽今,以“讥本朝之不早建储贰”的情况,“实为弥天不可赦之罪人”。第三,论府兵制。陆生楠赞美唐府兵制,认为应当在当今推行,使“国无养兵之费,臣无专兵之患”。雍正帝斥陆生楠“怀蓄逆乱之心,郁不得逞,故以‘无养兵之费’摇动人听,冀或更制以紊乱军政,所谓‘执左道以乱政,言伪学以疑众’者,王法之所以不宥”。第四,论隋炀帝。陆生楠说,隋代之后的君臣,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大多重蹈隋代君臣的覆辙。雍正帝指出文帝与炀帝的区别,说炀帝自取灭亡,不关天命。第五,论人主。陆生楠认为,“人愈尊,权愈重,则身愈危,祸愈烈。盖可以生人、杀人、赏人、罚人,则我志必疏,而人之畏之者必愈甚。人虽怒之而不敢泄,欲报之而不敢轻,故其蓄必深,其发必毒。”雍正帝自辩称:“我做了皇帝以来,日理万机,都是替天行道,不违反自然规律,也从未滥杀无辜。”斥陆生楠自蓄逆志,“狂悖恶乱”,“肆为咒诅”。第六,论相臣。陆生楠认为,首相奸谄误国,要允许所有效忠的人有机会密奏情事。就算有不当之处,也不能让相臣知道。又说:作为君臣,首要的一点是知人善任,不必斤斤计较于政绩。雍正帝予以驳斥后表白:“我对于臣下的言论,以情理定是非,从来没有拒绝言论,也从来没有偏听偏信。”第七,论王安石。陆生楠说:王安石摈弃贤才,不听好的意见,而自己不认为有错,君王也不知道有错。雍正一一辩驳后,斥陆生楠“文词议论,险怪背谬,无理之甚”。第八,论无为之治。陆生楠主张无为而治。雍正认为,从古圣帝明王之道,未有不以勤劳自励,而以逸乐无为为治的。

为此事,雍正还将广西在京的官员,特别是临桂四塘的监察御史陈宏谋大骂一番“你们广西边远小省,在朝廷做官的本就不多,可是竟出了谢济世、陆生楠这样的人,可见你们广西的风俗是多么的恶劣”。最后雍正认为,陆生楠生在太平盛世,读书应试,得中举人,并得以出任朝廷命官,而“怀不逞之邪心”。被充军边塞时,又发表猖狂怪诞之说,其用意在于蛊惑人心,扰乱政纪。真是“罪大恶极,情无可逭”。要将陆生楠于军前正法,以为“人臣怀怨诬讪者之戒”。经各部讨论后,雍正七年冬结案,“陆生楠著交与该将军于军前即行正法。”同年底,把陆生楠与谢济世一起缚赴刑场,以待同时处决。可是当陆生楠被处决时,锡保急切传旨“谢济世从宽免死”。 这大概是故意拿谢的性命来开个恶意的玩笑吧:雍正帝怕留下杀谏官的恶名,不得不给谢免死,可是在免死之前,先叫他尝尝杀头恐怖的滋味,作为对他触犯龙颜的一种报复。

充军经过

编辑

陆水部出塞记

谢济世与陆生楠一道充军边荒西域,途中所受之苦如何?他在著作中没有正面写自己,却有一篇《陆水部出塞记》,仿春秋笔法,把陆生楠一路所受的种种欺弄、侮辱、磨难,如实写来,全文跌宕起伏,可为名篇。同时,也是他自己充军的写照。

陆生楠因触犯雍正皇帝被罢官,并充军阿尔泰。他先是单骑来到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以后的路途因为多是荒漠,便想租用骆驼。一位赵姓者愿意租给两头骆驼,一为坐骑,一为载行李。继而又说:“先生你没有仆人,不如给我三头骆驼的价钱,雇用我!”陆生楠便答应下来,并当场付了银两。将要动身时,姓赵的将一匹马换下一头骆驼,说是骆驼高大,上下较难,不如马上下容易。当时,一头骆驼相当于四匹马的价钱。陆生楠知道在算计他,但一想:他贪财,我贪路,只要能上路,又何必管他骆驼与马呢?

只走了一天,赵对陆生楠说:“我一人难兼两桩事。放牧与煮食,先生选一桩吧。”陆生楠选择放牧。又过了几天,赵自称生病,陆生楠便把放牧与煮食都兼了起来。自此之后,赵便经常称生病,不劳而食。有一天,钵盂里有隔夜饭,冷热各半,赵把热的吃了,说:“我吃不惯冷食。”陆生楠笑道:“你是山西介休人,难道也吃不惯冷食?”只好以热水和饭,将就吃了。

又过了十来天,因为没有肉吃,赵便骂了起来,陆生楠装做没听见,但赵越骂越厉害,并骂起娘来。陆生楠忍无可忍,板着脸说道:“我纵使无才,也还做过朝廷的官,何况年龄大你一倍,你怎么这样对待我呢?”那姓赵的“呸”的一声,骂道:“丢掉了官的人就是普通老百姓了。老去死来,蚂蚁伸长脖子,盼望吃你的肉很久了,你还拿这个来轻慢我吗?”骂得更加不堪入耳,陆生楠只好捂着耳朵走开。当天晚上,陆生楠来到牧所,这时,天上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下着,他回忆过去也曾听过皇宫里的歌,走过皇宫里的台阶,在家有妻子儿女相聚.出门有奴仆相从。今天则破帽敝裘,昼行夜牧,渴了捧马蹄印里的水喝,饿了捡牛马粪当柴煮饭,面黄肌瘦,脚手龟裂,又不幸为微不足道的小人所欺弄、侮辱。想到此不禁涕泪交流,仰天长叹道:“天啊,想不到我陆公荣怎么到如此地步!”拔出佩刀想自杀,继而又想:“我奉命从军,这不是我所死的地方啊!”从此以后,他低着头,骂人的话装作没听见,也不说话,这样足足两个月,终于到达目的地。

到达目的地后,姓赵的系好马,又挑水又做饭,陆生楠猜想他是悔过了吧?待到饭熟时,赵却自顾自吃了起来,并挥手将陆生楠赶开,说是:“既然到了,我的事已经做完,你走开!”

有一个从登州到沙漠的人见到陆生楠,深表同情,拱手作揖道:“可怜啊,贵人怎么落难到这个地步呢?我家有地方可住,且不收一分钱。”陆生楠感谢他的盛德,便将包里仅有的一锾白金全给了此人。没几天,那人却将所有的东西席卷而逃。陆生楠只好靠给人看病维持在军营的生活。

所下谕旨

编辑

雍正针对陆生楠所下谕旨

(原文):陆生楠由广西举人部选江南吴县知县,朕览其履历奏折,前惟颂圣浮词,中间不过腐烂时文,无一语近于直言规正,亦无一事切于国计民生。而倨傲诞妄之气,溢于言词。知其人必非醇谨,及至引见之时,举动乖张。朕将伊折内之语诘问数条,陆生楠总默然不能对,但闻朕教训。转多愤懑之色。彼时将伊扣缺,令以主事试用。盖以其人或小有才,令其在京办事学习,以冀悛改也。后伊改授工部主事,引见时,不惟毫无敬畏,且傲慢不恭。显然逆抗,形于词色。夫主事职列部曹,外任知县,历俸多年,或卓异行取,始得升补。而陆生楠以边方举人筮仕之初,即膺兹职,尚何负于伊,而伊竟敢怼及君父乎?伊系广西人,平日必有与李绂、谢济世结为党援之处,故敢如此。是以将伊革职,发往军前与谢济世同时效力。

(译文):陆生楠由广西举人部选江苏吴县知县,我看了他的履历奏折,前面是歌颂孔子的空话大话,中间是一些不值一提的腐烂文字,没得一句是稍微中规中矩的,也没有任何关系国民生计的内容,而且字里行间语气狂妄怪诞。陆生楠必定不是厚道谨恭之人。当我引见他时,见他举动乖张。我又拿他奏折里面的话问了几句,他总是沉默不语答不上来,听了我的训话,他还转而显出愤懑的神色。那时工部缺个官,我授他工部主事试用。因为我看他或许有点才华,让他留在京办事学习,希望他能改正。之后正式授他工部主事,再次引见时,他不但对我毫不敬畏,而且态度傲慢不恭,言语之中竟有抗逆之意!你陆生楠身为朝廷命官,在外省做过知县,吃朝廷俸禄多年,因为政绩突出,才把你调升到京城补缺。你丫的陆生楠,以边远省份的举人,刚刚入仕做官,就授你工部主事,难道我还对你不住?而你为何竟敢对我如此的不恭敬?你是广西人,平时必定跟李绂、谢济世结为朋党,所以才敢如此大胆。因此我要将你革职,发配新疆阿尔泰与谢济世一起在军队里效力。

(原文):以上皆陆生楠论断通鉴中语,朕指出数条如此。陆生楠生当盛世,服习诗书,身叨乙榜,赴选朝官。非若曾静之僻处深山旷野,不知天高地厚,冥顽不灵之人也。且观其人,未尝不小有才。谓宜感恩戴德,勉恩报效,而乃怀不逞之邪心。于进身筮仕之时,肆无稽之横议;于政教修明之日,对越大廷,则暴戾恣睢之气,形于词色;远逐边塞,则猖狂怪诞之说,任意发舒。其意专以摇惑众心,扰乱政纪为务。朕实不知其怨望何自而生,愤懑何自而积。此真逆性由于夙成,狡恶因之纷起。诚不知天命而不畏,小人中之尤无忌惮者也。陆生楠罪大恶极,情无可逭。朕意欲将陆生楠于军前正法,以为人臣怀怨诬讪者之戒。著九卿翰詹科道,秉公定拟具奏。

(译文):以上都是陆生楠《通鉴论》中的话,我选取几句进行了驳斥。陆生楠生在大清盛世,读过诗书,身受乙榜进士的待遇,赴京选官。不同于那些僻居深山老林而不知天高地厚、顽冥不化的人。我看你多少是有些才华的,你就该感恩戴德,报效朝廷啊,你反而心怀不轨之心。在刚刚入仕做官的时候,大肆发表无稽之谈,议论朝政;在朝廷政教修明的大好形势之下,对抗朝廷,言谈暴戾乖张;发配到边疆之后,没人管,就更加无法无天了,任意发挥邪说怪论。有意蛊惑人心,扰乱政纪。我实在搞不懂你的怨气从何而来,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积压?难道天生就有逆性,所以狡恶之心纷纷不绝。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而无所畏惧,小人之中最肆无忌惮的人。陆生楠罪大恶极,不可宽恕。我要将陆生楠于军前正法,让心怀怨气乱讲话的官员们引以为戒。命九卿、翰詹、科道秉公拟定陆生楠罪名出具奏书。

被参致死

编辑

清·赵慎畛《榆巢杂识》

【谢济世陆生楠被参】

(原文):雍正间,御史谢济世以参劾豫抚田文镜不实革职,发阿尔太军前效力。经顺承郡王锡保参注释《大学》,毁谤程、朱,命留军前充当苦差。同时陆生楠由举人改补主事,因引见时傲慢不恭,辞色露抗逆之状,革职,发军前效力。著《通鉴论》十七篇,抗愤不平之语居多,亦经顺承郡王上闻,命在军前正法。借托古人之事,冀以泄一己不平之怨望,肆无忌惮,罪由自取。笔之以为小有才者戒。

(译文):大清雍正年间,浙江御史谢济世因为参劾河南巡抚田文镜不符事实而被革职,发配新疆阿尔泰军队里劳动改造。顺承郡王锡保(驻守阿尔泰的将军)参劾他注释《大学》,毁谤程、朱理学,把他留在军队里当苦差。同时,陆生楠由举人入京补缺任工部主事,皇上引见他时态度傲慢不恭敬,言谈之中有抗逆之意,被革职,发配新疆阿尔泰劳动改造。在劳动改造期间,写有《通鉴论》十七篇文章,愤慨、抗逆的语言极多,也经顺承郡王锡保参劾而让雍正获知,雍正下令将陆生楠军前正法。借古人之事,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一些不平、怨气,肆无忌惮,自作自受。我把这件事记下来,让那些有点才华的人引以为戒。

下一篇 程朱

上一篇 诺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