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鲁平 编辑

药品/注射剂

利鲁平利鲁平

利拉鲁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酰化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其97%的氨基酸序列与内性人GLP-1(7-37)同源。其分子结构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天然GLP-1分子第34位赖氨酸被精氨酸所取代,二是第26位赖氨酸上增加了一个脂肪酸侧链。此种分子改变一方面不仅保留并延长了酰化产物与蛋白的结合时间,另一方面明显克服了GLP 易降解的缺点。而正是由于此种独特的分子改变,每日仅皮下注射1次,在治疗糖尿病和减重方面获得突出的临床优势。

基本信息

编辑

药品名称:利拉鲁肽注射液

外文名:Liraglutide Injection

别名:利鲁平®(商品名)(商品名)

是否处方药:是

主要适用症: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和需要长期体重管理的成人患者

剂型:注射剂

是否纳入医保:是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233109

药品类型:生物制品

上市许可持有人: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编辑

通用名称:利拉鲁肽注射液

商品名:利鲁平®

英文名称:Liraglut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Lilalutai Zhusheye

活性成分:利拉鲁肽(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大肠杆菌生产的人胰高糖素样肤-1(GLP-1)类似物)。

化学名称:Arg34Lys26-(N-ε-(γ-Glu(N-α-十六酰基)))-GLP-1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172H265N43O51

分子量:3751. 20 Da

本品以苯酚作为抑菌剂,每100ml本品中加入苯酚0.55g。

其他成分:磷酸氢二钠、丙二醇、盐酸和/或氢氧化钠(仅作为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等渗液体;pH=8.15。

上市简史

编辑

2011年10月9日,正式在中国上市。

2023年3月30日,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由中美华东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

2023年7月12日,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签发的《受理通知书》,中美华东是中国首家获得利拉鲁肽注射液用于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的医药企业。

适应症

编辑

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最大可耐受剂量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者,与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

适用于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风险。

适用于需要长期体重管理的成人患者,作为低热量饮食和增加运动的辅助治疗:

成人患者的初始体重指数(BMI)为≥30kg/m2(肥胖)

≥27kg/m2(超重),并伴有至少有一种体重相关的合并症(例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血脂异常)

规格

编辑

利鲁平笔利鲁平笔

3ml:18mg(预填充注射笔)

用法用量

编辑

用法:本品每日注射一次,可在任意时间注射,无需根据进餐时间给药。本品经皮下注射给药,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大腿或者上臂。在改变注射部位和时间时无需进行剂量调整。然而,推荐本品在每天同一时间注射,应该选择每天最为方便的时间。本品不可静脉或肌肉注射。

用量: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为了改善胃肠道耐受性,利拉鲁肽的起始剂量为每天0.6mg。至少1周后,剂量应增加至1.2mg。预计一些患者将剂量从1.2mg增加至1.8mg时可以获益,根据临床应答情况,为了进一步改善降糖效果,在至少一周后可将剂量增加至1.8mg。推荐每日剂量不超过1.8mg。

本品可用于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而无需改变二甲双胍的剂量。

本品可用于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当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时,应当考虑减少磺脲类药物的剂量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

调整本品的剂量时,无需进行血糖监测。然而,当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而调整磺脲类药物的剂量时,可能需要进行血糖监测。

长期体重管理:本品的初始剂量为每日0.6mg,持续1周,然后按表1中的剂量递增时间表使用以尽量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本品的推荐剂量为每日3mg。

表1 剂量递增时间表

每日剂量

1

0.6mg

2

1.2mg

3

1.8mg

4

2.4mg

5及以上

3mg

如果患者在剂量递增期间不能耐受增加的剂量,可考虑将剂量递增再延迟约1周,若连续两周耐受不良,请考虑暂停用药。

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每日3mg的剂量,应停用利拉鲁肽。因利拉鲁肽在低剂量(0.6、1.2、1.8和2.4mg)的有效性尚未确证。

如果使用利拉鲁肽16周,患者体重减少无法达基线值的4%以上,应停用利拉鲁肽,因为这类患者继续治疗,不能实现临床意义上的体重减轻。

如果错过一次剂量,应按照处方要求,直接使用次日剂量,无需给予额外剂量或增加剂量,以弥补错过的剂量。如果距离上次利拉鲁肽给药后超过3天,患者应以0.6mg剂量按剂量递增时间表1重新开始,以减轻与重新开始治疗相关的任何胃肠道不良反应。

2型糖尿病病人

编辑

本品不应与其他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

开始使用本品时,应考虑减少同时给药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如磺脲类)的剂量,以降低低血糖的风险。需要进行血糖监测,以调整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剂量。

特殊人群

编辑

肾功能受损患者:对于轻度或中度肾功能(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不推荐本品用于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患者,包括终末期肾病患者。

肝功能受损患者:对于轻度或中度肝损害的患者,不建议调整剂量。不推荐本品用于严重肝损害患者,对轻度或中度肝损害患者应谨慎使用。

妊娠期妇女:在妊娠妇女中使用利拉鲁肤的数据尚不充分。动物试验结果提示利拉鲁肤具有生殖毒性(见)。利拉鲁肽对人类的潜在风险尚不清楚。本品不得在妊娠期间使用,此时推荐使用胰岛素。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应停止本品治疗。

哺乳期妇女:利拉鲁肽是否在人乳中分泌,尚不清楚。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利拉鲁脑及其结构上紧密相关的代谢产物在乳汁中含量很低。大鼠哺乳期可见给药相关的新生鼠生长减缓(见)。由于缺少相关经验,本品不得在哺乳期内使用。

儿童:尚未在未成年人中确定利拉鲁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获得相关数据。

性别:基于超重和肥胖患者群体药代动力学结果分析,女性的体重调整清除率比男性低24%。男性及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以及一项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性别不会对利拉鲁肽的药代动力学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根据暴露反应数据,无需根据性别进行剂量调整。

种族来源:一项包含白人、黑人、亚洲人和西班牙人受试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的结果显示,种族差异不会对利拉鲁肤的药代动力学产生与临床相关的影响。

体重:成人2型糖尿病群代动力学分析提示,体重指数(BMI)不会对利拉鲁肽的药代动力学产生显著影响。在体重管理临床试验的暴露量反应评估中,利拉鲁肽每日剂量30mg可在60-234kg的体重范围内,提供适当的全身性暴露量。利拉鲁肽的暴露量随着基线体重的增加而减少。未曾针对体重>234kg患者进行利拉鲁肽暴露量的研究。

不良反应

编辑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在5项大规模的长期3a期临床试验中评估本品治疗2型糖尿病的不良反应,已有超过2500例患者接受了本品单药治疗或本品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加或不加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加罗格列酮联合治疗。

临床试验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系统疾病:恶心和腹泻十分常见,呕吐、便秘、腹痛和消化不良常见。上述不良反应通常在治疗持续数天或数周内减轻。

长期体重管理:已在5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中评估利拉鲁肽作为低热量饮食和增加运动的辅助治疗的不良反应,试验共收录5813名超重或肥胖且至少伴有一种体重相关疾病的成年患者。总体而言,胃肠道反应是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67.9%)。

禁忌

编辑

对本品活性成分或本品中任何其他辅料过敏者。

注意事项

编辑

本品不得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用于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品并非胰岛素替代物。

本品不得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MTC)既往史或家族史患者以及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MEN2)。

尚无利拉鲁肽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治疗经验。不推荐本品用于此类患者。

在炎症性肠病和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中的治疗经验有限。不推荐本品用于这些患者,因为利拉鲁肽治疗过程中会伴随有一过性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

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

在体外研究中已经证实,利拉鲁肽和其他活性物质之间发生与细胞色素P450和血浆蛋白结合有关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极低。

利拉鲁肽对胃排空的轻度延迟可能会影响同时使用的口服药物的吸收。相互作用研究并未显示药物的吸收出现了任何与临床相关的延迟。因此无需调整剂量。药物相互作用试验是以1.8mg利拉鲁肽执行。利拉鲁肽1.8mq和3mg剂量(对乙酰氨基酚AUC0-300min)对胃排空速率的作用相当。

华法林和其他香豆素衍生物

尚未进行任何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不能排除利拉鲁肽与溶解性较差或治疗指数较窄的活性成分(如华法林)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接受华法林或其他香豆素衍生物治疗的患者开始接受本品治疗后,推荐进行更为频繁的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

扑热息痛

利拉鲁肽不会改变扑热息痛单次给药1000mg之后的总体暴露。扑热息痛的峰浓度(Cmax)降低了31%,而达峰时间(tmax)中位数延迟了15分钟。与扑热息痛合用时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阿托伐他汀

利拉鲁肽对阿托伐他汀单次给药40mg之后的总体暴露没有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变。因此,阿托伐他汀与本品合用时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在利拉鲁肽的作用下,阿托伐他汀的峰浓度(Cmax)降低了38%,而中位达峰时间(tmax)从1小时延长至3小时。

灰黄霉素

利拉鲁肽不会改变灰黄霉素单次给药500mg之后的总体暴露。灰黄霉素的峰浓度(Cmax)增加了37%,而达峰时间(tmax)中位数未发生变化。灰黄霉素和其他低溶解度和高渗透性的药物与本品合用均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地高辛

单次给予地高辛1mg同时合用利拉鲁肽可使地高辛的AUC降低16%,Cmax降低31%。tmax从1小时延长至1.5小时。基于上述结果,无需调整地高辛给药剂量。

赖诺普利

单次给予赖诺普利20mg同时合用利拉鲁肽可使赖诺普利的AUC降低15%,Cmax降低27%。达到赖诺普利峰浓度的中位tmax从6小时延长至8小时。基于上述结果,无需调整赖诺普利给药剂量。

口服避孕药

单次给予一种口服避孕药之后,利拉鲁肽分别使乙炔雌二醇和左炔诺孕酮的峰浓度(Cmax)降低了12%和13%。利拉鲁肽使两种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皆延长了1.5小时。对乙快雌二醇或左快诺孕酮的总体暴露没有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因此,合用利拉鲁肤预期不会影响口服避孕药的避孕效果。

地特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皮下注射0.5U/kg地特胰岛素(单剂量)和1.8mg利拉鲁肽(稳态),未观察到利拉鲁肽和地特胰岛素之间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

编辑

添加至本品的物质可能会导致利拉鲁肽的降解。在未进行配伍禁忌研究的情况下,本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

药物过量

编辑

在临床试验和上市后使用中,已报告的药物过量所使用的剂量高达72mg。总体上,患者报告了重度恶心、呕吐、腹泻和重度低血糖。如果发生药物过量,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采取适当的支持治疗。应观察患者的脱水临床体征,并应监测血糖。

临床药理

编辑

药效学效应

利拉鲁肽的作用持续时间为24小时,能够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而改善血糖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单次给予利拉鲁肽可以观察到胰岛素分泌率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模式增加。

单次给予利拉鲁肽时胰岛素分泌率单次给予利拉鲁肽时胰岛素分泌率

图1 2型糖尿病患者(N=10)单次接受7.5ug/kg(约0.7mg)的利拉鲁肽或安慰剂后,在逐级递增的葡萄糖输注期间的平均胰岛素分泌率(ISR)与葡萄糖浓度。

利拉鲁肽主要通过减少脂肪量来降低人体体重,内脏脂肪的相对减少量大于皮下脂肪的减少量。利拉鲁肽可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及对食物的期待以减少食欲,进而减少食物摄入量。与安慰剂相比,利拉鲁肽不会增加热量的消耗。

药代动力学

吸收

利拉鲁肽经皮下注射后的吸收比较缓慢,在给药后8-12小时达到最大浓度。单次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6mg之后,利拉鲁肽的最大浓度估计值为9.4nmol/L(平均体重约73kg)。在1.8mg的利拉鲁肽剂量水平下,利拉鲁肽的平均稳态浓度(AUCT/24)达到约34nmol/L(平均体重约76kg)。肥胖(BMI30-40kg/m2)受试者给药3mg后,利拉鲁肽的平均稳态浓度(AUCT/24)达到31nmol/L。利拉鲁肽的暴露量随体重增加而降低。利拉鲁肽的暴露程度随剂量成比例增加。单次给予利拉鲁肽,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的个体内变异系数为11%。利拉鲁肽皮下注射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55%。

分布

皮下注射后的表观分布容积为11-17L,静脉注射后的平均分布容积为0.07L/kg。对于体重约100kg的人而言,皮下注射后的平均表观分布容积为20-25L。利拉鲁肽可与血浆蛋白广泛结合(>98%)。

代谢

单次给予健康受试者放射标记的-利拉鲁肽的24小时内,血浆中的主要成分为利拉鲁肽原型药物。检测到两种少量血浆代谢产物(分别为总血浆放射性暴露的≤9%和≤5%)。利拉鲁肽以一种与大分子蛋白类似的方式进行代谢,尚无特定器官被确定为主要的消除途径。

消除

-利拉鲁肽给药后,在尿液和粪便中没有检测到完整的利拉鲁肽。所给予的放射性中仅有少部分作为利拉鲁肽相关的代谢产物经尿液或粪便排泄(分别是6%和5%)。尿液和粪便中的放射性主要在前6-8天内排泄,分别对应于三种少量的代谢产物。利拉鲁肽单次皮下注射后的平均清除率为0.9-1.4L/小时,消除半衰期约为13小时。

临床试验

编辑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试验

改善血糖控制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部分。5项双盲、随机、对照3a期临床试验对利拉鲁肽控制血糖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与安慰剂相比,利拉鲁肽治疗可使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产生具有临床和统计学意义的改善。

血糖控制

1.

一项为期52周关于本品单药治疗经过饮食和运动或一种口服抗糖尿病药物(OAD)血糖控制不佳受试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本品单药治疗糖尿病受试者52周临床试验结果本品单药治疗糖尿病受试者52周临床试验结果

2.在持续26周的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本品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二甲双胍加罗格列酮联用可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出现持续的降低,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本品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两项为期26周临床试验结果本品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两项为期26周临床试验结果

本品与二甲双胍加罗格列酮和本品与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治疗结果本品与二甲双胍加罗格列酮和本品与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7%以下且持续12个月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7%以下且持续12个月

与格列美脲相比,本品单药治疗52周可使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014)并且作用持久。基线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5%的患者接受本品单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降低了2.1%,而在联合用药研究中接受本品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降低程度为1.1-2.5%。

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使用

一项在国外2型糖尿病合并中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中开展的双盲试验,评估了在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1.8mg利拉鲁肽相较于安慰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26周治疗后,利拉鲁肽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方面的效果优于安慰剂(-1.05%相较-0.38%)。

利拉鲁肽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相比,达到糖化血红蛋白<7%的患者比例明显更高(52.8%相较19.5%)。两组体重均出现下降:利拉鲁肽组-2.4kg,安慰剂组-1.09kg。两组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相当。利拉鲁肽的安全性特征与其他利拉鲁肽研究中观察到的安全性特征相似。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患者比例

经过52周的治疗后,本品单药治疗达到糖化血红蛋白<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接受格列美脉治疗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7)。经过26周的治疗后,接受本品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二甲双胍加罗格列酮联合治疗的患者中达到糖化血红蛋白≤6.5%的比例要显著高于接受上述药物单药治疗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空膜血糖

本品单用或联合一种或两种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治疗后可使空腹血糖降低13-43.5mg/dl(0.72-2.42mmol/L)。这种降低在治疗的前两周内即可观察到。

餐后血糖

本品可使三餐后血糖均降低,降幅为31-49mg/dl(1.68-2.71mmol/L)。

β细胞功能

根据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和胰岛素原/胰岛素的比值等检测方法,有关临床试验结果提示,本品可以改善β细胞功能。在使用本品治疗52周后,在2型糖尿病患者亚组中(N=29)证实其可以改善第1和第2时相的胰岛素分泌。

体重

本品单药治疗52周后可以观察到持续的体重减轻。本品与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二甲双胍+罗格列酮联用时在试验期间观察到0.86kg至2.62kg的体重减轻。基线时体重指数(BMI)越大的患者,体重减轻的程度越大。

心血管评估

对纳入了5607例患者(3651例暴露于利拉鲁肽)的所有2期和3期中长期试验(持续26至100周)中的严重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进行了事后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药(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罗格列酮、甘精胰岛素、安慰剂)相比,利拉鲁肽组的心血管风险复合终点未见增高(发生率为0.75,95% 置信区间:0.35至1.63)。

长期体重管理临床试验

在三项56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研究利拉鲁肽作为低热量饮食及高强度运动的慢性体重管理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有研究中,利拉鲁肽在为期4周的时间内递增剂量至3mg/天。所有剂量组以及安慰剂组受试者从首次给药起,至整个临床试验结束,均需低热量饮食(大约减少热量摄入500kcal/天)以及增加体育锻炼(推荐运动量为最少150分钟/周)。

临床试验研究1(NN8022-1839)是一项为期56周试验,3731例肥胖患者(BMI≥30kg/m2)或超重者(BMI27-29.9kg/m2)且至少合并-种与体重相关的疾病,如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的血脂异常或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被排除。患者被随机以2:1的比例分配至利拉鲁肽组或安慰剂组。随机分组时,根据有无异常血糖测量值对受试者进行分层。所有受试者接受了长达56周的治疗。随机分组时血糖测量异常的患者(3731例患者中有2254例)共接受了160周的治疗。在基线时平均年龄为45岁(年龄范围18-78岁),79%为女性,85%为白种人10%为非裔美国人,11%为西班牙裔/拉丁美洲裔。平均体重基线值为106.3kg,平均BMI值为38.3kg/m2。

临床试验研究2(NN8022-1922)是一项为期56周试验,635例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患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10%,使用二甲双胍、磺酰脲类或格列酮类作为单药或者联用给药,或仅采取控制饮食和增加锻炼。患者随机2:1的比例分配至利拉鲁肽组或安慰剂组。平均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18-82岁),50%为女性,83%为白种人,12%为非裔美国人,10%为西班牙裔/拉丁美洲裔。平均体重基线值为105.9kg,平均BMI值为37.1kg/m2。

临床试验研究3(NN8022-1923)为一项为期56周,422例肥胖患者(BMI≥30kg/m2)或超重者(BMI27-29.9kg/m2)且至少合并一种与体重相关的疾病,如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的血脂异常或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被排除。所有患者首先在长达12周的导入期内接受低热量饮食治疗(摄入总能量1200-1400kcal/天)。在4到12周的导入期内体重下降至少5%的患者被随机平均分配到为期56周的利拉鲁肽治疗组或安慰剂治疗组。平均年龄46岁(年龄范围18-73岁),81%为女性,84%为白种人,13%为非裔美国人,7%为西班牙裔/拉丁美洲裔。平均体重基线值为99.6kg,平均BMI值为35.6kg/m2。

利拉鲁肽对体重的影响

研究1和研究2的主要疗效指标为:体重变化的平均百分比;比基线体重减少≥5%和10%的患者百分比。研究3的主要疗效指标为随机化入组后至56周体重变化平均百分率,随机化入组后至56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的患者百分比,随机化入组后至56周体重减轻≥5%患者的百分比。因4-12周导入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等,患者的空腹体重减轻至少5%,是继续参加随机化治疗的条件,结果可能不反映普通人群的预期。

56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利拉鲁肽治疗组体重减轻5%和10%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在研究3中,从导入期到第56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的患者中随机使用利拉鲁肽的患者比安慰剂组多。

临床试验研究3从基线开始体重变化(%)临床试验研究3从基线开始体重变化(%)

利拉鲁肽对相关测量指标和心血管代谢参数的影响

研究1(非糖尿病患者)和研究2(2型糖尿病惠者)的腰围和心血管代谢参数的变化。研究3也招募了非糖尿病的患者,其结果与研究1相似。

基于研究药物时的最后观察结转方法。

非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测量指标和心血管代谢参数变化情况非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测量指标和心血管代谢参数变化情况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测量指标和心血管代谢参数变化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利拉鲁肽测量指标和心血管代谢参数变化情况1.

经治疗、国家、性别、筛查时的糖尿病前期状态、基线BMI层、筛查时的糖尿病前期状态和BMI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确定因素,基线值作为协变量。2.

见。基线值为几何平均值。+为基线中位数、中位数%变化和Hodges-Lehmann估计的治疗差异中位数。

药理毒理

编辑

遗传毒性

利拉鲁肽Ames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大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雄性大鼠在交配前4周和交配期间,皮下注射利拉鲁肤0.1、0.25和1.0mg/kg/d,在1.0mg/kg/d剂量下,雄性动物生育力未受到直接的不良影响,根据血浆AUC计算,该剂量产生的全身暴露约为最大推荐人用剂量(MRHD)下人暴露的11倍。雌性大鼠皮下注射1.0mg/kg,出现早期胚胎死亡增加,可见体重增长和摄食量的减少。

雌性大鼠交配前2周至妊娠第17天,皮下注射利拉鲁肚0.1、0.25和1.0mg/kg/d,根据血浆AUC计算,3个剂量产生的全身暴露约分别为MRHD下人暴露的0.8、3和11倍。在1mg/kg/d剂量组中,早期胚胎死亡数略有增加。所有剂量下均可见胎仔异常以及肾脏和血管变异、颅骨不规则骨化和骨化过度完全状态。在1.0mg/kg/d剂量下可见花斑状肝脏和轻微的肋骨扭结。发生率超过同期和历史对照的胎仔畸形为:0.1mg/kg/d剂量下口咽部畸形和/或喉开口处狭窄,0.1和0.25mg/kg/d剂量下脐疝。

免妊娠第6天至第18天,皮下注射利拉鲁肽0.01、0.025和0.05mg/kg/d,根据血浆AUC计算,妊娠兔的全身暴露小于MRHD时的人暴露。在所有剂量下,胎仔体重降低,严重胎仔异常的总发生率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0.01mg/kg/d(肾脏、肩胛骨)、≥0.01mg/kg/d(眼、前肢)、0.025mg/kg/d(脑、尾和椎、大血管和心脏、脐)、≥0.025mg/kg/d(胸骨)和0.05mg/kg/d(顶骨、大血管)剂量下,畸形的发生率超过同期和历史对照。不规则骨化和/或骨骼异常见于颅骨和颔骨、椎骨和肋骨、胸骨、骨盆、尾骨和肩脾骨;还可见剂量依赖性轻微骨骼变异。内脏异常见于血管、肺、肝脏和食管。所有给药组可见胆囊双叶或分叉,但对照组未见类似情况。

雌性大鼠在妊娠第6天至断乳或第24天终止哺乳期间,皮下注射利拉鲁肚0.1、0.25和1.0mg/kg/d,根据血浆AUC计算,全身暴露约分别为MRHD时人暴露的0.8、3和11倍。大多数给药组动物分娩期轻微延迟。给药组新生幼仔的组平均体重小于对照组。1.0mg/kg/d剂量组分娩的雌性大鼠出现血痴和激动行为。给药组F2子代大鼠出生至出生后第14天的平均体重低于对照组,但各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贮藏

编辑

本品应冷藏于2℃-8℃冰箱中(勿接近冰箱的冷冻室),不可冷冻。

首次使用后的有效期为1个月,应在30℃以下贮藏或冷藏在2℃-8℃冰箱中,不可冷冻。

患者在每次注射后按照当地的要求丢弃注射针头。

贮藏本注射笔时切勿带有针头,盖上笔帽避光保存,这可以避免污染、感染和渗漏,同时能确保给药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