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黄慢板 编辑

戏曲唱腔

二黄慢板二黄慢板

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用加花、延伸的手法放慢节奏发展而成的是二黄慢板。二黄三眼完全是在二黄原板的基础上加花发展而成,二黄原板的框架结构不变,只是将节奏放慢,由2/4节拍一板一眼和的原板,变化成4/4节拍一板三眼的慢板。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二黄慢板

:二黄原板

特点:慢板比原板要慢一倍

代表作:《九江口》、《碧玉簪》

与二黄原板比较

编辑

二黄慢板的唱腔结构、上下句的落音(包括小分句的落音)等基本规律特点,都与二黄原板相同。不同之处是慢板比原板要慢一倍,从原板的2/4节拍一板一眼、,发展成为4/4节拍,一板三眼的形式。慢板每小节的第一拍称为“板”、第二拍称为“头眼”、第三拍称为“中眼”、第四拍称为“末眼”。因为是一板三眼,京剧表演和音乐伴奏的行内人,习惯于把慢板称之为“三眼”,末眼用无名指点敲。

简介

编辑

旦角与老生

二黄慢板表演照二黄慢板表演照

通过欣赏旦角的二黄慢板,可以感受到旦角的二黄慢板唱腔细腻、节奏比较慢,从伴奏谱面看,旦角的二黄慢板要比老生的复杂,老生二黄三眼以八分、十六分音符为多,旦角的则以三十二分音符为多。老生的二黄慢板比旦角的二黄慢板要快,大家习惯于称它为二黄三眼,而把旦角的三眼直称为慢板。各行当的二黄慢板,称为慢板,或称之为三眼都可以。

老旦特色

下面介绍老旦行当的二黄慢板。在介绍二黄原板时已经讲过,自成套路的过门和苍劲的演唱风格,是老旦行当的特色所在,在唱腔方面老旦与老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

花脸特色

下面介绍花脸行当的二黄三眼唱腔。在京剧传统剧目中,花脸行当没有节奏较慢的二黄慢板唱腔,在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时突破了这一点。六十年代著名表演艺术家裘盛戎先生在创排《赤桑镇》一剧时,根据剧情的需要,在剧中人面对面的谈论中,既要运用动情的唱腔表述,又不能过于拖拉,创编了这段前所未有的,花脸二黄碰板三眼唱腔“自幼儿蒙嫂娘训教抚养”,为了剧情的需要,没有用三眼的起始大过门,而是用碰板的形式开唱。

代表作

编辑

《九江口》

《九江口》“心似火燃”这段诞生较晚的花脸二黄三眼唱腔,是袁世海先生在排演他的代表作《九江口》时创编的。在“孝服拦驾”一场,有一大段极为精彩的念白,从“怎不令人”,这一句念白的后半句“心似火燃”四个字进入花脸二黄三眼唱腔。二黄慢板适用于表现忧伤、感叹,或对比较复杂的内心情感的抒发,情绪性较强。“心似火燃”这段花脸二黄三眼,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十分感人。欣赏之后,叫我们非常钦佩和怀念这个板式、这段唱腔的编著、演唱人袁世海先生。

《碧玉簪》

下面给再介绍一段旦角二黄慢板。《碧玉簪》“无端巧计将人来陷”是程派演唱风格的旦角二黄慢板。从过门和唱腔的结构上分析,与其他流派的唱腔并无变化。但在旋律上增加了其他流派不常用的“色彩音”(半音4和7),改变了原有唱腔的韵味风格。

下一篇 阳平

上一篇 1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