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釜底游鱼 编辑
釜底游鱼(拼音fǔ dǐ yóu yú),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纲传》 。
“釜底游鱼”原意是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在句中作宾语,含贬义 。
中文名:釜底游鱼
外文名:like a fish in the pot without hope of escapein a desperate situationthough living but not long
拼音:fǔ dǐ yóu yú
近义词:鱼游沸鼎、鱼游釜中、瓮中之鳖
反义词:化险为夷
注音:ㄈㄨˇ ㄉㄧˇ ㄧㄡˊ ㄧㄩˊ
出处:《后汉书·张纲传》
结构:偏正式
用法:在句中作宾语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纲传》:“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釜底游鱼”。
汉代有个名叫张纲的人,不仅反对宦官专权,而且还上书揭发、控告外戚大将军梁冀及其弟河南尹梁不疑贪污腐败、独断专横的罪行,因此,梁冀对他恨之入骨。当时,在广陵地区,张婴领导一支数万人的起义军,梁冀趁机让人推荐张纲做广陵太守,企图借刀杀人,让他到张婴那里去送死。
张纲到任后,只带了十几个随行人员去张婴兵营劝降。他说:“你们一伙造反事出有因,责任在于以前的太守肆虐贪暴,我并不想跟起义军为敌,只是希望你们能归顺朝廷。”张纲在劝降的同时,又对农民进行武力威胁。于是,张婴对张纲说:“因为我们忍受不了贪官污吏的欺压,又无法向朝廷反映,所以才起兵反抗。现在我们就好像鱼游在釜中一样,很快就会灭亡,所以我们甘愿归顺朝廷。”后来,张婴带领一万余人投降了。
张纲不仅没被杀死,反而立了功,这是他的仇家所始料不及的 。
张纲面对张婴等人的叛乱,没有采取武力清剿的方法,他认为百姓造反也是逼迫无奈,正如张婴所说,十几年来犹如釜底游鱼,惶惶不可终日。可见,政治清明,百姓自然不会造反。中国古代往往是乱自上作,皇帝宠信奸臣,百姓没有活路,只好铤而走险 。
釜底游鱼,有点像常见的温水煮清蛙。一尾在炊器游弋的活鱼,无论它是否察觉水在加热,无论它如何地用尽力量求生,都无法跳出炊器。在它落入炊器之际,便已经注定是局中的死者。正当广陵暴乱的头目张婴为自己的处境殚精竭虑时,张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首先将责任揽到自己头上,然后称赞对方是为民赴险,成功地打动了张婴,也攻破了张婴的心理防线。这正符合“攻心为上”的原则,因而才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平息了暴乱 。
成文用法
在句中作宾语,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含贬义 。
运用示例
明·许自昌《秋夜月》:“游鱼就釜底,任区区擒纵 。”
清·戴树屏《陕西军营作·其五》:“釜底游鱼经岁月,从兹藉手播皇猷 。”
清·谢池春《题王璞山祠壁·其四》:“含枚战士疾如风,釜底游鱼尚梦中 。”
清·刘家谋《海音诗》:“股头旗脚雄豪甚,釜底游鱼尚未知 。”
清·洪楝园《警黄钟·宫叹》:“好似釜底游鱼,日暮途穷 。”
现代·郭沫若《临江仙·淮海战役》:“雪浪翻天风似箭,阵前歌舞犹欢,游鱼釜底待朝餐 。”
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他们已是飞走路绝,恰似釜底游鱼,或降或死,别无他途 。”
当代·裴涛《感时十首·其九》:“釜底游鱼居盛世,尚能忍死即中兴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