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卓尔·荣庆 编辑
鄂卓尔·荣庆(1859—1917年),字华卿,号实夫,鄂卓尔氏,蒙古正黄旗人,1859年12月31日,荣庆出生于四川重庆。他为人“持躬谨慎”,稳健随和。荣庆以科甲入仕途,曾经历了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风云变幻的四十多年。他的祖父、父亲均曾在朝为官,后来其父染瘟疫身亡,不久他的祖父也去世了,荣家从此家境萧条,日渐败落。
中文名:鄂卓尔·荣庆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日期:1859年
逝世日期:1917年
主要成就:参与清末新政。
出生地:四川重庆(清朝时期)
旗籍:蒙古正黄旗
官职: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学部尚书
字号:字华卿,号实夫
谥号:文恪
初期
1879(光绪五年),荣庆中举人,当时仅二十岁。后又考中贡生、进士,入翰林院。并因此充任镶蓝旗管学官,晋升至侍读学士、蒙古学士。一开始荣庆的仕途较艰涩,1899年任山东学政后才开始出现了转机。山东学政这个职务仅次于巡抚,含有钦差的意味。荣庆因此结识了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受到袁世凯的赏识,两人的关系日益密切,荣庆也因此通过袁认识了更多的显贵要人。
中期
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后,慈禧、光绪逃奔西安,此时荣庆被委以重任,协助庆亲王奕劻办理抚局事宜,从而受到奕劻的青睐。随后,荣庆又结识了朝廷权臣荣禄,并与之结为心意相通的密党。
后期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荣庆被任命为署理仓场侍郎,在这期间,荣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垂范下属,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革故布新,得到了朝廷认可。不久,荣庆任政务处提调,参与办理《辛丑条约》签订后诸事宜,得到朝廷的表扬。
1902年,荣庆任刑部尚书,次年被任命为管学大臣,与张百熙共同管理京师大学堂的事务。因为热心教育的张百熙和荣庆在教育方面是革新派与守旧派的代表,因此,满心抱负、决心改革教育体制的张百熙处处遭到荣庆的“调济”,连连受挫。而荣庆的守旧和刻意阻挠显然深受清统治者和守旧官僚的欢心,于是几个月以后荣庆便转任礼部尚书,再转户部尚书,兼在“军机处学习”,足见清廷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然而荣庆守旧归守旧,但他为人为官都十分地清正廉洁,在他连续升职之后,到他家送礼行贿的人几乎踏破了门槛,然而他始终不为所动,因此被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讥讽为“纯臣”。荣庆坐上了高官之位,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心骄气傲、目空一切,而是更加勤恳地做事,积极替朝廷培养和选拔人才,得到了清帝的赞许。
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是否立宪的争议中,荣庆循慈禧之意,提出“立宪时机尚未完全成熟,需从长计议”的观点,并奉旨草拟懿旨。几天后,懿旨脱稿面世,但内容完全反映出了清王朝对立宪能拖就拖,毫无诚意的本质。
1906年荣庆充任修定官制大臣,后来专门管理学部事务,曾多次被慈禧召见垂询有关事务。次年,荣庆任国史馆总裁。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驾崩,荣庆充当恭办丧礼大臣。宣统元年任德宗实录馆正总裁。后因功被赏太子少保衔,并被任命为弼德院副院长,出任顾问大臣。辛亥革命成功后,荣庆和很多清朝遗老一样,心已随着大清王朝的灭亡而死去,他拒绝担任清史馆的总纂,而是避居天津,于1917年(民国六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谥“文恪”。他的一生留有《蜀游草》、《荣庆日记》、《师友渊源录》、《茜园同人集》等著述。
辛亥革命后,荣庆寓居天津牛津别墅(今新华南路庆云里)。牛津别墅多为3层连排式的砖木结构楼房,早期多为中国达官显贵居住,楼房至今基本保持原样。
荣庆,字华卿,鄂卓尔氏,蒙古正黄旗人。光绪九年,会试中式。十二年,成进士,以编修充镶蓝旗管学官。累迁至侍读学士、蒙古学士。迁转迟滞,荣庆当引见,或讽以乞假,谢曰:“穷达命也,欺君可乎?”居三年,擢鸿胪卿,转通政副使。简山东学政,丁母忧。二十七年,擢大理卿,署仓场侍郎。以剥船盗米,改由火车迳运,并仓廒,增经费,杜领米弊端,裁稽查仓务御史,皆如所请行。和议成,奉命会办善后事宜,兼政务处提调。二十八年,授刑部尚书。大学堂之创立也,命荣庆副张百熙为管学大臣。百熙一意更新,荣庆时以旧学调济之。寻充会试副考官、经济特科阅卷大臣。调礼部尚书,复调户部。拜军机大臣、政务大臣。
荣庆既入政地,尤汲汲於厉人才,厚风俗。尝疏陈:“国家取才,满、汉并重。请饬下阁部,将所属满员严加考试,设馆课之:一、掌故之学,二、吏治之学,三、时务之学。尤以《御制劝善要言》、《人臣儆心录》、《性理精义》、《上谕八旗》诸书,为居官立身之大本。均令分门学习,劄记大纲,以觇其才识。”疏入,报闻。
三十一年,协办大学士。是冬,改学部尚书。明年,充修订官制大臣。寻罢军机,专理部务。德宗上宾,充恭办丧礼大臣。宣统元年,以疾乞休,温旨慰留。调礼部尚书。孝钦后奉安,充随入地宫大臣,恭点神牌,晋太子少保。三年,裁礼部,改为弼德院副院长。旋充顾问大臣、德宗实录馆总裁。国变后,避居天津。卒,年五十八,谥文恪。
荣庆持躬谨慎。故事,军机大臣无公费,率取给餽赆。荣庆始入直,深以为病,语同列合辞上请,乃得支养廉银二千,而御前诸臣亦援例增给有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