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学堂 编辑
清末所办外国语文学堂的通称。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武昌自强学堂等均为方言学堂。
中文名:方言学堂
朝代:清
地区:湖北、上海、广东、北京、吉林等
开办时间:1863年
湖北
湖北自强学堂,光绪十九年(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于湖北武昌,是武汉大学的前身之一。
湖北方言学堂校舍
1902年,自强学堂由三佛阁迁至东厂口,同时改名为方言学堂。专业为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种,每科分斋讲授。创办之初,只许方言一斋的学生住堂肄业,其余三斋均依书院旧制,寄宿堂外,不必逐日听讲,只按月来堂考课。以后算学一科,改归两湖书院,格致、商务停办,实际只有言一斋,故又称“方言学堂”。根据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上奏并得到清政府认可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各学堂奖励章程》文件的规定,湖北方言学堂为“程度与高等学堂略同”的“外省方言学堂”,方言学堂不设总办。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1911年3月, 辛亥革命前夕,新任湖广总督瑞征认为学堂「风气不端」,湖北提学使王寿彭认为经费无法支持。 遂以教育经费紧张为由强令停办,校产交武昌军官学校使用。
1913年开办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原为张之洞开办的方言学堂。
提调 程颂万 1902年10月-1905年春
首任监督 梁鼎芬(兼任武昌知府)
首任会计庶务委员(总务长) 冯台异(曾任唐河崇实书院山长,冯友兰之父)
监督 馨龄 1905年春-1911年
监督 曾广熔 1905年春-1911年
上海
上海广方言馆
创始于1863年3月11日(清同治二年正月廿二日)的“上海广方言馆”,是近代培养翻译和承办洋务人员的新式学校之一。就其培养目标及设立课程、专业而言,已具有近代“高等教育”的雏形。当年,“上海广方言馆”是由江苏巡抚李鸿章仿京师“同文馆”例,奏设于上海的。开始时,仅设“英文”一馆,后加设“法文馆”、“算学馆”。1891年增设“天文馆”。校址初设于老城厢内旧学宫,即“敬业书院”西偏屋宇(今梧桐路),由书院山长冯桂芬总负责。1870年(同治八年)迁入高昌庙“江南机器制造局”(后为江南造船厂,今已划归“世博园区”)内。之后又设“翻译馆”、“东文馆”、“铁船馆”、“工艺学堂”等。由制造局总办兼任广方言馆总办,归两江总督及江海关道管辖。广方言馆招收14岁以下(后改15岁至20岁)“师禀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定额40人,最多时达80人。分上、下两班,先入下班,一年后择优升入上班,专习一艺。学生学完后为“附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充任各衙门及海关“翻译官”。1898年,江南制造局炮队营裁并,改名江南制造局附设“工艺学堂”。1905年,总督周馥以各省已设兼习外国文字的学堂,建议改为“广方言馆”,并且并入陆军部“兵工学堂”。至此,这所创办于原南市地区的上海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广方言馆”在办了42年之后终于结束。
广东
广方言馆上课情形
同治三年(1864年)6月,广州将军瑞麟、两广总督毛鸿宾奏请清王朝,依照京沪之例创办广州同文馆(又称广方言馆)。由于广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特殊地位,清政府颁令设广州同文馆。初建的广州同文馆设在大北门内朝天街(今朝天路),首任提调为镶黄正白旗汉军协领黄镇雄、汉军防御谈广楠。馆长为候补县令汤森。开办时,同文馆只办英文班,美国人谭顺为英文教习。光绪五年(1879),增设法文、德文二馆,每馆初招学生10名,后又增设东语(日语)和俄罗斯语馆,学制延长到8年。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