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能 编辑
艺能,汉语词汇,拼音是yì néng,释义为技艺才能。出自《史记·龟策列传》。
中文名:艺能
范围:水电维修、木工、陶艺、绘画等
拼音:yì néng
出处:《史记·龟策列传》
包括水电维修,木工,摄影,陶艺,绘画,书法,计算机,工商管理,居家建筑,景观设计,自制餐饮,视频健康,亲子关系,两性关系,音乐聆赏,实用会计,家电维护,保健医药,雕塑木刻,裁缝制衣等。
《史记·龟策列传》:“至今上即位,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植 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赡, 操 爱之。”
宋 叶适 《申省乞致仕状》:“某伏自惟念,初无艺能,滥尘科目。”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人主不学无艺能,虽借言以愚其君无所用;人主好学多艺能,必有能自察天文,步历造仪者矣。”
1998年台湾在引进和吸收欧美社区学院发展的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公办民营”的方针大力推进社区大学的创建工作,担负起来终生教育的使命。截止2010年在台湾已经累计建成100多所社区大学,累计参加学习的学员230万2千人次,学生每修一门课程需要缴纳2400新台币费用,场地则是所在社区的中小学,不用租金,只出水电费,男女比例1:3.1,年龄大多在30-55岁之间,学员四年修满128个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证书,其中学术课程占到48学分,社团课程和生活艺能各占40学分。
民俗艺能的魅力在于它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健康朴素的美和融汇于信仰中的真挚演技及纯真感情。日本所以能使多种形式的民俗艺能留传至今,固然和日本人民热爱歌舞艺术的民族性格分不开,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和民间信仰之间的密切联系,它是在信仰的力量支配下产生并存在的,因此大多数民俗艺能都有某种信仰崇拜的色彩。
神乐
是一种古老传统的祭祀性舞蹈,它来源于古代原始氏族社会的祭祀祈祷活动。据日本历史书籍《古事记》中“天崖屋户”故事记载,男神伊邪那美之子素盏鸣尊不从父命而大闹高天原国,使其姊高天原国之主神天照大神(太阳神)吓得躲进天之石屋中去,高天原国变成黑暗世界。为了请求天照大神复出,高天原国800万众神聚于天安河上以歌舞祈祷,当天照大神复出,天地重见光明时,艺术女神以天香山之正木花为假发,手持竹篪,立于天之石屋门前的大木桶上歌舞庆贺。这就是古代人民祈祷太阳神的祭神舞蹈,古代称为神事舞,发展至今称为神乐。 神乐有素面舞、假面舞两种表演形式,又分御神乐(宫廷神乐)、里神乐(民间神乐)两大类。御神乐即宫廷神乐,最初叫庭燎。这种歌舞,是在祭日的深夜,寺庙庭院中架起篝火,进行神秘的艺术表演。首先由人长(神官)率领陪纵(乐队)、召人(应征为神乐服役的人),表演一种带有咒术性的请神舞,经常是通宵达旦地进行。 里神乐是民间神乐,分布在全国各大神社,是一种传统的安魂祈祷乐舞,具有浓厚的民间祭祀歌舞色彩。其中有巫女神乐、出云神乐、伊势神乐和狮子神乐 4大类代表性神乐。
①巫女神乐,是在请神仪式上由巫女跳的舞蹈,她们手持扇、铃、(神树枝)等道具,头戴天冠,身着白衣绯,在进入神灵附体之前跳净身舞,以劝请神的降临。日本全国各大寺庙中仍举行这种典型的祈祷性神乐,被称为朝神乐(早晨举行)、夕神乐(晚上举行)。
②出云神乐,产生于出云地区佐陀神社举办的御座替神事(又名七座神事)。每年9月25日,在为神座替换新的座垫时先举行清洁仪式,跳剑舞、清目舞、散供舞、劝请舞(请神)祝词舞、莫(铺席舞)、手草舞等7种清洁仪式舞,舞蹈是由神官手持、币、杖、、弓、剑、、、葛等9种道具舞蹈。它产生于15~16世纪,由佐陀神社的神主们按神社的起源历史故事创作的,是一种假面舞剧。代表作有《八岐大蛇》等。
③伊势神乐,是在伊势神宫的外宫举行的祭祀仪式中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于旧历霜月举办,故又称为霜月神乐。仪式上由巫女跳祈祷性祭祀舞蹈。这种舞来源于古代的“探汤”,传说也来源于中国的佛教仪式活动。在仪式之后还跳装束舞、羽毛舞、假面舞、神太夫夫妻舞等。神太夫夫妻舞是在伊势音头集体舞曲的伴唱下跳的带有滑稽情节的舞蹈。
④狮子神乐,又名狮子舞,在日本极为盛行,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1人狮舞、2人狮舞、多人狮舞等。传说狮子舞是古代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伎乐、舞乐和散乐的产物。头戴以神化身的狮子头面具,到各村镇、街道巡游,以示驱逐恶魔和降伏火灾。其伴奏乐器有:笛、鼓、铜钹等。现在这种狮子神乐。已发展成为舞台表演的歌舞艺术。
田乐
是一种与农耕仪礼密切相关的祈祷五谷丰登的祭祀性歌舞,又名田植舞(插秧歌舞),分预祝行事(预祝活动)、田植(插秧活动)两种。预祝行事,又名田游、御田植神事、春锹,是祝愿一年的丰收和歌唱一年中的田间劳动而模拟耕田、播种、收割、狩猎等各种劳动动作的歌舞,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田园风味,其动作粗犷、奔放。御田植神事,是为插秧少女举行的祭祀仪式舞,把一把伞(大伞)装饰成美丽的插秧木偶,供奉在神田里,举行祈祷丰收,驱逐魔鬼、镇魂并敬请田神降临的仪式。人们围着这把伞边唱古老的插秧神歌,边狂欢歌舞。不同地区表演形式也各不相同。这种田乐现已搬上舞台表演,八木小调、花笠舞是其优秀代表作品。
风流
又名风雅,是由一群化装得极为华丽的游行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表演的集体歌舞。它产生于御灵信仰、疫神信仰。舞蹈者着华丽装饰,抬着神座,游街串巷,狂欢歌舞,以示镇抚鬼神。最后在河边烧毁神座以示消灾免罪。这种祭祀性活动最初是不定期举行,后形成如 7月15日盂兰盆节表演。并不断发展成为舞台表演节目。盂兰盆舞、阿波舞,都是日本民间流行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流舞。风流又分:游行风流、化装风流、道具风流、疫神风流、田乐风流、念佛舞、小歌舞等,形式丰富多彩。
祝福艺
是由祭祀仪式上祭神祝词演变而来的,如新年期间表演的春驹舞等,《千秋万岁》是祝福艺的代表性节目,另一种叙事性的幸若舞,叙述战争故事。
外来系
日本从6~7世纪就从中国传进了伎乐、舞乐、散乐等民间艺术,它们对日本民族民间艺术影响很大,这些传进来的艺术又与日本固有的民间歌舞艺术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艺术派系。如能乐、狂言、歌舞伎、延年、人形芝居(木偶戏)等。能乐是唐代的散乐(民间歌舞、杂技、魔术、百戏)传到日本后,约在14世纪由观阿弥、世阿弥父子结合了日本固有的多种民间艺术,创作成“猿乐之能”(能乐)这种艺术形式,被称为日本古典艺术的国宝。在表演上采用了歌、舞、乐、剧相结合的形式,结构严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假面音乐歌舞剧。现有观世、金春、金刚、喜多、宝生5大派,约有250多个保留剧目。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