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姜女传说 编辑
孟姜女传说,也叫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春秋左氏传》《礼记·檀弓》《孟子》以及汉代《说苑》《列女传》等都有一些片段记载。
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女原型杞梁妻,一个是范喜良的原型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
2006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区为山东省淄博市。
2008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申报地区为河北省秦皇岛市、湖南省津市市。
2011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申报地区为山东省莒县。
2014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地区为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中文名:孟姜女传说
别名:孟姜女哭长城
批准时间:2006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山东省淄博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湖南省津市市、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遗产编号:Ⅰ-8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一直上溯到《左传》上的一个故事。《左传》记述这个故事是想褒扬杞粱妻(也就是后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令人钦佩。
《左传》上没有哭声的杞粱妻,到战国时就沾染了当时音乐界的风气,增加了哀哭的一段故事。这是个很重要的转变,后世关于杞粱妻故事的变异就是顺着这“哭之哀”生发出来的。
春秋时期中原诸国
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四年,前550年)秋,齐庄公姜光伐卫、晋,夺取朝歌。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回齐都临淄便突袭莒国。在袭莒的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名殖)、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后来齐莒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尸回临淄。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齐庄公派人吊唁。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吊唁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对烈士不够尊重,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吊唁。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吊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杞梁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这段故事明文记载在《左传》中,是真人实事。虽无后来“哭夫”、“城崩”、“投水”等情节,主要是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但已呈现反对战争、热爱丈夫的主体框架。“哭夫”情节的增加,是在《礼记》“檀弓”里曾子的话。曾子说杞梁妻“哭之哀”;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又引淳于髡的话说“华周杞梁之妻哭其夫而变了国俗”;使《左传》中的史实“杞梁妻拒齐庄公郊外吊唁”变成了“杞梁妻哭夫”,故事的重心发生偏移。
“崩城”情节的增加,是在西汉刘向的《说苑》;在《列女传》中,又平添了“投淄水”的情节。他在《烈女传》中先重述了《左传》中杞粱妻的故事,然后他继续写到:杞粱妻没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没有亲属,夫死之后成了个孤家寡人。杞粱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哭声十分悲苦,过路人无不感动。十天以后,“城为之崩”杞梁妻的故事到了汉代,哭夫、崩城、投水已成系列。
到了东汉,王充的《论衡》、邯郸淳的《曹娥碑》进一步演义,说杞梁妻哭崩的是杞城,并且哭崩了五丈。西晋时期崔豹的《古今注》继续夸大,说整个杞城“感之而颓”。到西晋时,杞梁妻的故事已经走出了史实的范围,演变成“三分实七分虚”的文学作品了。
唐代有关记载,使杞粱妻的故事大变了模样。杞粱由春秋的齐人变成秦朝的燕人;杞粱妻的名字出现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粱的死因不再是战死疆场,而是因避役被捉后筑于城墙之内,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筑于城墙之内的死尸实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认骨才能辨别。杞粱妻的故事经过六朝、隋唐时代的加工,把崩城和秦始皇联系在了一起,这是一个不小的创造。杞梁妻在《琱玉集》所引《同贤记》中名仲姿,在敦煌曲子词中被直呼为“孟姜女”。
元代,中国的民间剧种十分发达,出现了很多杂剧大家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像孟姜女这样富有生命力和创作空间的故事,自然也成为戏曲创作的源泉。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等对此均有记载。范郎的名字从范希郎、范四郎、范士郎、范喜郎到范杞良、范纪良、万喜良,出现很多种变异,故事的情节被铺陈得一波三折,与他们有关的其他人物,如范郎的母亲也出戏曲之中,使故事日渐丰满。
到了明代,明政府为了防止瓦剌入侵,大修长城,招致民怨沸腾。老百姓为了发泄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又改杞梁妻为“孟姜女”,改杞梁为“万喜梁”(或范喜梁),加了诸如招亲、夫妻恩爱、千里送寒衣等情节,创造出全新的“孟姜女哭长城”传说。
孟姜女传说
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明清以来,故事在民间仍继续发展演变。各地的口头讲述,把孟姜女说成是葫芦所生,由于葫芦(或瓜)牵连到隔壁而居的孟姜两家。因称“孟姜女”。此时秦始皇也直接成为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增加了新情节。孟姜女哭倒长城后,秦始皇见孟姜女美貌,欲纳为妃,并接受孟姜女提出的三个条件,披麻戴孝,手执丧杖,为杞梁发丧。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此外,尚有秦始皇用赶山鞭,驱石填海,砸孟姜女等说法,幻想成分和传奇色彩有所增加。孟姜女的故事不仅流传的时间漫长,受其影响的地域也十分广泛。不同的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和民众的不同兴趣取向,对这个故事做了各种改造,使孟姜女的传说呈现出极其强烈的地域色彩。
如果说从春秋到西晋,杞梁妻的故事还是在史实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的话,到了唐代诗僧贯休的诗《杞梁妻》那里,就变得面目全非了。贯休在这首诗里,把春秋时期的事挪到了秦代,把临淄的事搬到了长城内外,把“城”嫁接到“长城”,再把“长城”直接定义为“秦长城”。经过贯休的大幅度调整,杞梁妻的故事开始向“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靠近。
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其间有两千余年。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不断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那就是: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
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传说
相传秦朝时有个孟老汉和姜老汉一墙之隔互为邻居,孟老汉一年春天在院子的墙边种了一颗葫芦籽,经过细心浇水、施肥培育,后来结了一个几十斤重的葫芦瓜,姜老汉眼看葫芦瓜成熟,一刀切开了后,却看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娃娃躺在里面。于是孟、姜两老汉为争夺女娃娃吵闹不休,最后只好协商两家共同养育这个女娃娃,取名“孟姜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征集数十万民夫,将秦、燕、赵三国北边的城墙连通、修缮合一,修筑万里长城。有个叫范喜良的书生公子,因为逃避衙役的追拿,翻墙逃进孟家院子,躲在丝瓜架下,正好被游园的孟姜女发现,万喜良连忙起身作揖哀告。孟姜女一看是个俊俏书生,便回报给孟老汉,孟老汉见范喜良一表人才,又知书达礼,于是提出把孟姜女许配给他。
孟姜女影视形象
良辰吉日时,正当二人即将拜堂成亲,不料闯进几个衙役,一拥而上把新郎范喜良抓了去做民夫。孟姜女日日哭、夜夜哭,转眼已是一载,范喜良一去后杳无音信,眼看天寒地冻,孟姜女万分不放心,夜赶寒衣,辞别二老,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一路打探着万里跋涉寻到长城脚底,却听得修长城的民夫说丈夫早已累死,尸体不知埋于何处。孟姜女顿时痛哭失声,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荡波,长城一段段倒塌,足有八百里,一堆堆死人骨露出来。孟姜女为了辨认出丈夫的骨骸,咬破中指,把血滴在一堆堆白骨上,滴到范喜良的骨头之上时,血珠凝住不动。
正在这时,秦始皇巡察长城而来,看见眉清目秀、如花似玉的孟姜女,遂起心霸占。
孟姜女将计就计,要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一要秦始皇搭起三十里长的孝棚;二要秦始皇披麻戴孝,领文武百官到祭台上吊祀万喜良;三要在成亲之前,与秦始皇游海为万喜良举行葬礼。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宁死不从。秦始皇此时色心难耐,为了讨得孟姜女欢心,竟然一一答应。但在祭祀那天,孟姜女哭完丈夫,哭得血泪模糊时,一纵跳入了海里。秦始皇大发雷霆,命令士兵赶忙打捞,即时大海咆哮,狂风四起,秦始皇不得而归。原来是海龙王和公主可怜孟姜女的遭遇,命令了虾兵蟹将前去把孟姜女接进了龙宫。
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20世纪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动下,才被纳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现代历史学者顾颉刚在20年代中对这个传说曾经作过系统的研究。编著有《孟姜女故事研究集》。除国内学者继续研究外,日、苏等国汉学家也注意对它进行研究。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不仅在我国的山东、山西、陕西、湖北、甘肃、河北、北京、河南、湖南、云南、广东和广西、福建、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广为流传,也被日本、俄罗斯等国的民众所熟知,并逐渐形成多种传说版本。早在唐朝时便有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日本写本”。
孟姜女传说
随着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历史上各地兴起了建庙热。现知孟姜女最早的庙建于北宋,河北徐水和陕西铜川都发现北宋祥符和嘉年间重修姜女庙的碑刻。许多方志都把孟姜女说成是本地人,临淄、同官(铜川)、安肃(徐水)、山海关和潼关都有孟姜女的墓冢。清末上海拓建马路时曾于老北门城脚掘出一石棺,中卧一石像,胸有“万杞梁”三字,乃明嘉靖年间上海建城时所埋。据《孟姜仙女宝卷》,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万里长城永坚刚。”秦皇固城捉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秦皇允许孟姜三件事,修桥、造坟、哭祭,孟姜痛斥暴君后投水而死。在这一故事中,孟姜女成了松江人。孟姜女的故事反映了人民对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故事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流传与演变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河北省有孟姜女庙,是文物游览胜地。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在姜女庙北侧,新兴建了大型园林式庭院建筑——孟姜女苑。 以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民间传说为依据,以具有秦、明代建筑风格的宫殿、瓦舍、衙署、城垣、水榭、楼廊等为依托,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控制技术,修建了许多场景,将“孟姜女寻夫”这一历史传说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2006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山东省淄博市。
2007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山海关为“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和“中国孟姜女文化研究中心”。
2008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申报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湖南省津市市。
2011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申报地区为山东省莒县。
2014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地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今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津市市文化馆(津市市美术馆)、莒县文化馆、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文化馆、淄博市淄川区文化馆获得“孟姜女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河北省秦皇岛市申报、保护单位为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文化馆的孟姜女传说项目评估合格,湖南省津市市申报、保护单位为津市市文化馆(津市市美术馆)的孟姜女传说项目评估合格,山东省莒县申报、保护单位为莒县文化馆的孟姜女传说项目评估合格,山东省淄博市申报的孟姜女传说项目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淄博市淄川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加挂淄川区文化馆、淄川区美术馆牌子),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申报的孟姜女传说项目重新认定保护单位为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济南市艺术创作研究院)。
2024年5月19日,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将举办孟姜女文化保护成果展。7月,计划举办孟姜女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到场参加。
2024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的石碑,引起了舆论关注。
河北省秦皇岛市为民间传说人物孟姜女设立石碑,这块刻有“孟姜女哭倒长城处”的石碑位于山海关,立于“天下第一关”景区内。对此央视网认为“文化传播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孟姜女只是个传说,立碑却是极为严肃庄重的事情,需要分清真实人物的诞生之地、文学人物诞生之地的区别。”
在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看来,在石碑上加上“相传”二字,更为妥当。“既实事求是,也丝毫不影响该传说在文学中的伟大性。”蒋蓝说。同时,如若能在石碑旁以刻字的方式介绍该传说的流变,不仅能够更好地宣传“孟姜女传说”,还能避免产生误解。这样才能真正弘扬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孟姜女传说”的文化意义。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