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编辑

吉林省通榆县境内区域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位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境内,面积105467公顷,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白鹳等珍禽及其栖息生态环境,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吉林通榆向海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文名:Jilin Xiang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所在地:吉林省通榆县

面积:105467 公顷

批准建立时间:1981年

批准单位:吉林省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

编辑

198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

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被国务院指定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

1993年被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批准纳入“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吉林通榆向海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

向海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部通榆县境内,科 尔沁草原中部,西与内蒙古科右中旗接壤,北与洮南市相邻。地理坐标为44°55′-45°09′N,122°05′-122°31′E,面积105467公顷。保护区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流进湿地,北部引洮儿河水注入水库。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包括向海蒙古族乡的全部及四井子镇、乌兰花镇、兴隆山镇、同发牧场的部分,计为5个乡(镇、场),12个村、32个自然屯。全区南北最长45公里,东西最宽42公里,总面积105467公顷。

地质地貌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向海地处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在大地构造上属松辽凹陷的西部沉降带,自中生代以来大幅度下沉,有深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积,地貌以沙化和盐渍化的平原为特征。发于大兴安岭东部的三条河流,到这里失去了河道,水流漫散排泄不畅,形成大面积的芦苇沼泽。地势由西向东微微倾斜,海拔在156-192米之间,垄状沙丘与垄间洼地交错相间排列,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表现为沙丘榆林--茫茫草原--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的自然景色,地貌为沙丘覆盖的冲击平原,属科尔沁沙地(草原)的延伸部分。

土壤

向海区内土壤主要为栗钙土、草甸土、盐碱土和风积沙土,土壤厚度一般在0.5-1.0米之间,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较少,含盐碱量偏高,PH值在7.5-8.5之间。

气候

向海

向海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吉林省半干旱草原气候地带。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温暖,冬季严寒少雪,风沙较多。年平均气温5.1℃,最高37℃,最低-32℃;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94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876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全年盛行西南风,风速一般5-6级,最大风速可达11级,7级以上大风年平均35天。

水文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向海总水域面积为12441公顷,沼泽面积23654公顷。区内南部有霍林河贯穿东西,中部有额穆泰河形成的草原沼泽,北部有洮儿河引水灌溉系统,三大水系在向海区域内形成大肚泡、付老文泡等22个大型泡沼。由于蒸发、渗透,在区内无明显河床,只有在雨季时,形成季节性湿地或沼泽地。居中的大香海泡与二场泡于1971年建坝,并引入洮(洮儿河)灌溉工程系统,称为向海水库。向海水库无污染,酸碱度7.6,浅水湖域水草肥美,水温高,正常蓄水湖面6650公顷,最大湖水面7100公顷。向海水库与相邻各泡及兴隆水库相通,水深一般在0.5-1.5米,最深处10米以上。

保护对象

编辑

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鸟类293种,兽类37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5种;鱼类29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35种中向海就有52种。其中一级10种: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二级动物42种。有《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的鸟类173种,占协定种类的76.21%,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保护的鸟类49种。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35种。

价值

编辑

向海自然保护区内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古朴原始的生态环境,受到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青睐,得到了国内外有关组织和机构的认可。经初步调查,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尾海雕、白肩雕、虎头海雕、金雕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琵鹭、秃鹫、草原雕、灰鹤、蓑羽鹤、白枕鹤等4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野生动物有49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鸟类达173种,占协定种数的76.21%;(详见《向海保护区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向海保护区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鸟类名录》、《向海保护区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动物名录》)。因此,向海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及湿地生态环境、拯救濒危大型湿地禽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及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保护管理

编辑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1983年到1998年,国家和省地县共投资1000万元,完善保护设施,建立了保护机构制定了保护措施。建成了办公室、招待所、标本室、宣教中心大楼等保护管理的基础设施;完成了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和总体规划;确定了保护区的发展目标和长远目标,并采取了一些卓有成效的保护措施。通过组织参观野生动物宣教中心、印制画册、图片以及录制专题片等方式广泛地在社区范围内向人民群众进行了宣传,使群众提高了认识,自觉爱护野生动物,理解了环保的意义及公民对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旅游景点

编辑

鹤岛

位于向海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西南4公里处,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植被多样,灌木葱茏,环岛水域内,蒲草苇荡高可过人,茂密连片,最值得一看的当然还要数人工驯化成功的半散养的丹顶鹤。

博物馆

是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微观缩影,体现了向海湿地特性,尤其各种动物栩栩如生。

香海寺

1664年清朝顺治初始,在向海建了一座喇嘛庙,取名“青海庙”,一九七二年在“破四旧”中毁掉。一九九四年始,对庙宇进行了重新修复,已故国家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将其题名为“香海寺”。

蒙古黄榆林

黄榆光观区距县城约60公里,那里有一片亚洲最大的蒙古黄榆林,面积约50平方公里。蒙古黄榆树是亚洲稀有树种,属于榆科、榆属,是天然次生林,是干旱地区沙丘岗地上特有的树种。

优惠信息

编辑

2022年4月,吉林省宣布,吉林省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对援吉抗疫英雄5年内不限次数免门票游览,可以携4位家属。

交通住宿

编辑

交通便利,长春至向海、白城至向海、通榆至向海的柏油路贯通,平齐铁路在通榆县城通过,距向海67公里,长春至向海旅游客车已开通。通讯快捷,全球传呼网络已经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均已投入使用,在向海可与世界各地联系。食住方便,设有高、中、低档的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