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 编辑

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的统称

贝母贝母

贝母,是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鳞茎深埋土中,外有鳞茎皮。茎直立,不分枝,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对生、轮生或散生;花较大或略小,通常钟形,俯垂,辐射对称,单朵顶生或多朵排成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具叶状苞片。种子多数,扁平,边缘有狭翅 。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

贝母属植物现已超过85种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区域、北美洲和亚洲中部 。中国的贝母属植物种也远不止原有的20种2变种 。贝母喜冷湿润气候,耐寒,忌炎热干燥。喜阳光充足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粘土,也可在半荫条件下生长。花后鳞茎枯萎越夏休眠,为防土壤中水湿造成鳞茎败烂,于叶黄时起球,贮藏于湿锯末、沙或草炭中 。

贝母在中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最早的记载当为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通常用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为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常用中药 。宜作林下地被花卉,高山种类宜作岩石园,少臭味的种类还可作切花 。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贝母

拉丁学名:Fritillaria spp.

别名:川贝、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贝母属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属:贝母属

种:约有60种

亚纲:百合亚纲

亚目:百合亚目

族:百合族

组:5组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植物学史

编辑

与分布研究

贝母贝母

贝母属的建立可追溯至16世纪50年代,由林奈以“Fritillaria L.”命名于《植物种志》与《植物属志》中。据记载该属约有60种,分为5组:贝母组(Sect. Fritillaria)、多花组(Sect. Rhinopetalum)、聚花组(Sect. Petillium)、单鳞组(Sect. Theresia)、多鳞片组(Sect. Liliorhiza)。分布区的范围约在北纬26°-65°之间,在欧亚分布区的北界约为北纬58°-60°,如阿尔泰贝母(Fritillaria meleagris Linn.)和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两种的分布就可到达上述地区。分布最南的种如川贝母在中国的云南横断山区的漾濞、大理、禄劝一带,约北纬26°。分布最东的种Fritillaria camtschatcensis约在东经160°,分布最西的种Fritillaria lusitania约西经9°。在北美洲,分布区北界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威尔士,约为北纬65°、西经168°,阿尔泰贝母的分布属于上述地区,这是贝母属在北美洲分布的西界和北界。其南缘约为北纬32°,如Fritillaria biflora。贝母属在地中海地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而在伊朗—土耳其虽然只分布39种3亚种,但该区却具有从原始的贝母组至特化的聚花组,多花组和单鳞组等4个组,只有贝母属中演化水平较高的多鳞片组没有分布在该区。该区不仅有较多原始性状的种,而且有较特化的类群。因此,伊朗—土耳其是贝母属种类分布的多样化中心。但贝母属在该区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其种类在该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地中海地区,贝母属的种类主要是贝母组的种类得到较大的发展,因此,地中海地区是贝母属的多度中心。

形态特征

编辑

贝母为多年生草本;鳞茎深埋土中,外有鳞茎皮,通常由2(-3)枚白粉质鳞片组成(鳞片内生有2-3对小鳞片),较少由多枚鳞片及周围许多米粒状小鳞片组成,前者鳞茎近卵形或球形,后者常多少呈莲座状。茎直立,不分枝,一部分位于地下。基生叶有长柄;茎生叶对生、轮生或散生,先端卷曲或不卷曲,基部半抱茎。

花较大或略小,通常钟形,俯垂(但在受精后花梗逐渐向上,在果期直立),辐射对称,少有稍两侧对称,单朵顶生或多朵排成总状花序或伞形花序,具叶状苞片;花被片矩圆形、近匙形至近狭卵形,常靠合,内面近基部有一凹陷的蜜腺窝;雄蕊6枚,花药近基着或背着,2室,内向开裂;花柱3裂或近不裂;柱头伸出于雄蕊之外;子房3室,每室有2纵列胚珠,中轴胎座。蒴果具6棱,棱上常有翅,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平,边缘有狭翅。

榆中贝母榆中贝母

黄花贝母黄花贝母

天目贝母天目贝母

伊贝母伊贝母

粗茎贝母粗茎贝母

米贝母米贝母

新疆贝母新疆贝母

平贝母平贝母

太白贝母太白贝母

阿尔泰贝母阿尔泰贝母

梭砂贝母梭砂贝母

甘肃贝母甘肃贝母

轮叶贝母轮叶贝母

生长环境

编辑

贝母

贝母生长环境略有不同,如川贝母通常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浙贝母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荫蔽处或竹林下;平贝母生于低海拔地区的林下、草甸或河谷;新疆贝母生于海拔1300-2000米的林下、草地或沙滩石缝中;米贝母生于海拔1800-2300米的河边草地或岩石缝中,以及阴湿多岩石之地;砂贝母则常生于蒿属荒漠或阿魏滩中。

贝母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忌炎热干燥。喜阳光充足环境和排水良好的粘土,也可在半荫条件下生长。花后鳞茎枯萎越夏休眠,为防土壤中水湿造成鳞茎败烂,于叶黄时起球,贮藏于湿锯末、沙或草炭中 。

分布范围

编辑

贝母

贝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区域、北美洲和亚洲中部,尤以地中海北岸、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分布的种类最为丰富。在中国除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内蒙古、贵州(内蒙古、贵州可能有,但没有采到标本)外,其他省区均有分布,其中以四川(8种)和新疆(6种)种类最丰富;按照分布区域划分,通常分为横断山区及邻近地区贝母群、长江中下游地区贝母群、新疆地区贝母群。

生长习性

编辑

贝母 贝母

贝母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一般要4-5年时间。以浙贝母为例,通常秋季种子下土后,次年春天发出一片针状的叶,叶枯萎后地下留有一个直径3-4毫米的鳞茎;第二年从小鳞茎发出1-2片披针形的叶子,鳞茎继续膨大,直径达7-8毫米;第三年一般能长出几片更大的基生叶,少数还有主茎,地下的鳞茎多为一个,少数为两个,直径可达1.5-1.8厘米;第四年一般都有主茎并具花蕾或能开花,但不结果,地下鳞茎萎烂,重新生成两个新鳞茎;第五年则大多数都能开花结果,地下生成的两个新鳞茎都比较大。完全长成的鳞茎,通常在次年能发出两个主茎,地上部分枯萎后旧鳞茎也逐渐萎烂,留下两个新鳞茎。这个生长周期的长短,不同的种类以及随着生长环境的变化,是有差异的。但大多数种类都大致如此。在中国,群众把只具1-2片叶子的植株叫“一片草”或“双飘带”;有茎无花的叫“树儿子”;有花而不能结果的叫“气死花”;能结果的花叫“灯笼花”,果实叫“八挂锤”。

繁殖方法

编辑

贝母多数具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两种能力,两种能力的强弱,随植物种而异。发生在鳞茎各部位的无性繁殖体,在次年新旧鳞茎更替完成后分离独立。发生在地上器官各部位(包括地下)的无性繁殖体,在地上器官枯萎后即分离独立,不待次年。无性繁殖形式,1个植物种可能有多种形式,有的只具1种。

在贝母地上器官生活期中发生的无性繁殖形式1.

更新芽无性繁殖:贝母鳞茎的体积、重量生长至该种一定范围时,每年可发育2个或更多的更新芽,每更新芽形成一独立植株1个鳞茎;2.

副花茎萌生小鳞茎:更新芽具花茎、副花茎,副花茎在鳞茎的地下部,萌生芽状体,发育成小鳞茎;3.

花茎地下部叶腋,萌生芽状体、继发育成小鳞茎;4.

未分化花芽成芽状体,发育成小鳞茎;5.

基生叶的叶柄萌生芽状体,发育成小鳞茎;6.

鳞茎盘萌生不定芽:发生在更新鳞茎两层鳞片间的部位,相当于腋芽;7.

旧鳞茎萌生芽状体,发育成小鳞茎:发生在新旧鳞茎更替受阻,或旧鳞茎贮存物质不能完全转输入更新鳞茎时,前者次年旧鳞茎颓废后分离独立,后者当年分离独立,着生在颓废鳞茎上。

在贝母地上器官枯萎后发生的无性繁殖形式1.

愈伤面萌生芽状体发育成小鳞茎:发生在离体或不离体鳞片的创伤处;2.

离体鳞片萌生芽状体发育成小鳞茎。

无性繁殖能力强的贝母植物种,用无性繁殖栽培材料栽培,技术要求不及有性繁殖方法高,生产周期短,产量大,但一次性投资种子费用高。

栽培技术

编辑

贝母贝母

规范化种植技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是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现代化的基本准则。应该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抗病虫、抗寒、耐热、生物碱含量高的贝母品种;以农家肥为基肥,合理追肥,忌施氯肥;通过套种春玉米、林下种植贝母等种植方式,遮荫保湿降温,安全度过越夏期;摘花打顶、病虫害防治;确定合理的采收期,一般在5月中上旬至6月上旬,即地上部分枯萎时收获。

下级分类

编辑

贝母属植物现已超过85种,中国的贝母属植物种也远不止原有的20种2变种 。

分布于中国的贝母

序号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贝母组

Sect. Fritillaria

Linn.,1874

1

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D. Don,1825

2

粗茎贝母

Fritillaria crassicaulis S. C. Chen

S. C. Chen,1977

3

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

Franch.,1898

4

乌恰贝母

Fritillaria ferganensis A. Los.

A. Los.,1935

5

高山贝母

Fritillaria fusca Turrill

Turrill,1943

6

湖北贝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 C. Hsia

Hsiao et K. C. Hsia,1977

7

阿尔泰贝母

Fritillaria meleagris L.

L.,1753

8

天目贝母

Fritillaria monantha Migo

Migo,1939

9

峨眉贝母

Fritillaria omeiensis S. C. Chen

S. C. Chen,1977

10

伊贝母

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

Schrenk,1842

11

甘肃贝母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

Maxim.,1893

12

太白贝母

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 Y. Li

P. Y. Li,1966

13

浙贝母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Miq.,1867

14

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Hsiao et K. C. Hsia,1977

15

平贝母

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

Maxim.,1882

16

黄花贝母

Fritillaria verticillata Willd.

Willd.,1799

17

新疆贝母

Fritillaria walujewii Regel

Regel,1879

多鳞片组

Sect. Liliorhiza

药材“贝母”为贝母的干燥鳞茎,在中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最早的记载当为汉代《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通常用于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贝母类药材以贝母为来源,被划分为川贝母、浙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与平贝母和安徽贝母等6种类型,其中仅安徽贝母尚未收载于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川贝母药用价值最高,为贝母类药材上品,其基原植物包括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与瓦布贝母。浙贝母产量居商品贝母的首位,其基原植物包括浙贝母及其变种东贝母。伊贝母基原植物包括伊犁贝母与新疆贝母。平贝母为平贝母的干燥鳞茎。湖北贝母(鄂贝母)为湖北贝母的干燥鳞茎,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较为广泛,产量仅次于浙贝。安徽贝母为皖贝母的干燥鳞茎,为20世纪才发展的中药贝母新品种。浙贝母苦寒,多用于外感咳嗽;川贝母苦甘微寒,多用于虚劳咳嗽;伊贝母、平贝母通常均作川贝使用。

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贝母已分离出130多种生物碱,多为甾体生物碱,根据其碳框架不同可分为异甾体生物碱和甾体生物碱两大类。异甾体生物碱根据E和F环连接方式的不同分为瑟文型(cevanine A)、介藜芦型(jervine B)和藜芦胺型(veratramine C),80%的生物碱均为瑟文型,该类生物碱成为贝母属植物的化学特征性成分。甾体生物碱根据氮元素连接在吲哚环或哌啶环上而分为茄碱型(solanidine D)和裂环茄碱型(secosolanidine E)。

经济价值

由于贝母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已成为产区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

观赏价值

贝母宜作林下地被花卉,高山种类宜作岩石园,少臭味的种类还可作切花 。

贝母—观赏

贝母的花婀娜多姿,果、叶形态奇特诱人,花色绚丽斑斓,而且有些种花香幽雅馥郁,沁人心脾。在中国以外,波斯贝母(Fritillaria persica)、方格斑贝母(Fritillaria meleagris)、浙贝母已做花卉栽培。欧美国家以观赏为目的,用于庭院种植或容器栽培,布置环境,使贝母属植物的观赏价值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在中国,仅有少量的种类用做园林绿化美化。如伊贝母和平贝母属于早春短命植物,是中国北方地区早春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的优良种质资源。而浙贝母在林下栽培,适合阴生环境的绿化。

贝母花期早(2-5月),花朵钟形下垂,花被片颜色多样(黄色,黄色带紫斑点,黄绿色带紫色方斑,紫红色带白色斑点,白色等),茎绿色或紫红色,叶宽绿如带(安徽贝母)或细柔如丝(皖南贝母),叶先端孤形或卷曲等观赏特征,是适合早春观赏的特色花卉。其中的安徽贝母、铜陵黄花母、皖南贝母、白花贝母的观赏价值较大,适宜于庭园、路旁栽种。它们均易栽种与繁殖,引种至合肥均生长繁衍良好。

植物文化

编辑

贝母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 。

下一篇 红景天

上一篇 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