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牧骑 编辑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活跃于农村牧区间。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
乌兰牧骑的产生发展与内蒙古自然地理条件有关。内蒙古地域辽阔,人口分散,交通不便,有不少牧区走上百里路才能碰到一两个蒙古包。195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现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派出工作组深入到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正蓝旗、正镶白旗等地进行文化调查,根据牧区、半农半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和居民点极其分散的情况,要使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就必须建立一种装备轻便、组织精悍、人员一专多能、便于流动的小型综合文化工作队。关于建立乌兰牧骑的最初构想就这样开始形成了,在经过充分研究之后,1957年5月27日正式制订了乌兰牧骑试点计划。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群众文化工作比较活跃的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宣告成立。无论是定居点还是放牧点,只要有一个牧民,他们就演出。乌兰牧骑的名字便这样在草原上迅速传播开。
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 乌兰牧骑的队员多来自草原农牧民,队伍短小精悍,队员一专多能,报幕员也能唱歌,唱手也能拉马头琴,放下马头琴又能顶碗起舞。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仅能在台上演出精彩的节目,走下舞台还能做饭洗衣,为农牧民修理家用电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中文名:乌兰牧骑
外文名:ulaan mochir
蒙语原意:红色的嫩芽
意思:红色文化工作队
诞生时间:1957年
诞生地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
乌兰牧骑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来自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是一支仅有9人、两辆勒勒车、四件乐器的小队伍。其名称源自蒙古语中“ulaan mochir”,汉语名称兼顾了音义。苏尼特乌兰牧骑是一支优秀保有古老乌兰牧骑传统的团队。在当时由于乌兰牧骑非常适合农牧民的需要,所以很快得到普及和提高,到1963年已有30支,而且在1964进京汇报演出时获得极大成功,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充分肯定,并按照周总理的部署,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影响很好。1979年始,乌兰牧骑走出国门,先后在欧美及亚洲其他国家访问演出,普遍受到好评。如今,草原上乌兰牧骑队伍已发展到近50支。在40多年的演出实践中,乌兰牧骑创作出许多优秀剧目,如《我的乌兰牧骑》《顶碗舞》《鄂尔多斯婚礼》《筷子舞》《炒米飘香》《腾飞的骏马》等,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如德德玛、巴达玛、金花、图力吉尔、朝鲁等。乌兰牧骑最初队员只有10余名,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乐器简单轻便,全队只一辆马车便能拉走,因而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这种精悍的文化工作队,演出不受场地、舞台、布景等限制,随时随地可演,节目都是自行创作,主要取材于农牧民的生活,以农牧民喜爱的歌舞为主。演出之外,乌兰牧骑还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
对于乌兰牧骑所坚持的先进文化的方向,党的三代领导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毛泽东3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周恩来12次接见乌兰牧骑队员并嘱咐:“不要进了城市,忘了乡村,要不忘过去,不忘农村,不忘你们的牧场,望你们保持不锈的乌兰牧骑称号”。邓小平同志题词:“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题词:“乌兰牧骑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勉励乌兰牧骑在新时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几十年来,乌兰牧骑已发展为75支,人员由最初的每支10多人增至40余人,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乌兰牧骑的方向没有变,宗旨没有变,精神没有变。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已经走向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成为草原上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
乌兰牧骑有成员2800多人,依然活跃在牧区和乡间。乌兰牧骑艺术节已经连续举办5届,尤其以第五届最为宏大,2010年8月8日晚上在察右后旗广场举办了盛大的闭幕晚会,自治区著名演员德德玛、吉祥三宝、武利平等参与演出,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亲临现场主持晚会,将乌兰牧骑的精神和精彩展示给全国人民。
陈巴尔虎旗乌兰牧骑
陈巴尔虎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59年10月,是呼伦贝尔草原最早的乌兰牧骑之一。2006年至今,连续被自治区评估为“全区一类乌兰牧骑”、“全区十佳乌兰牧骑”、“全区优秀乌兰牧骑”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陈巴尔虎旗乌兰牧骑培养造就了艾丽娅、张秋歌、朝鲁、旭仁花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创作演出了《擀新毡》、《索海情》、《巴尔虎婚礼》、《巴尔虎靴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艺术精品,以的独特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以及演员娴熟的专业技巧在国际、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比赛中斩获佳绩。还多次代表国家赴法国、泰国、荷兰、蒙古国、比利时、捷克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受到了各国(地区)观众及同行的高度赞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陈巴尔虎旗乌兰牧骑始终深深地植根于边疆牧区这块民族热土之中,创作和演出的节目以极具巴尔虎蒙古族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族歌舞为主,同时辅以语言、器乐节目、好来宝等形式。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展示陈巴尔虎旗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摇篮”、“中国那达慕文化之乡”、“万马之乡”的独特魅力及陈巴尔虎旗灿烂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草原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美好的发展前景等为主。
敖汉旗乌兰牧骑
敖汉旗乌兰牧骑始建于1966年,现有演职员58人,女性占职工成员的69%,其中国家二级演员3人,国家三级演职员20人。1994年以来,我们每年为广大农村牧区演出达300场以上,连续几年获赤峰市演出超300场特殊奖励。1997年5月创作演出的儿童评剧《少年英雄赖宁》,受到中宣部、文化部的表彰奖励。同年,乌兰牧骑又被评为全国“送文化下乡先进集体”,受到中宣部、文化部等国家十部委的表奖。2004年9月份,由敖汉旗乌兰牧骑创编排演的草原评剧《大漠绿海》参加第四届中国评剧艺术节,获优秀演出奖,11月份参加自治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优秀剧目调演获银奖,该剧于2007年获中国林业部“文华森林大奖”并受到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的通报表彰。2006年又获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同时被评为全区乌兰牧骑一类队。
乌兰牧骑是一支特殊的民族地区文艺团体,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活跃农村牧区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务。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文化大区”进程的不断推进,满足不同文艺需求出发,锐意改革,坚持一专多能、两条腿走路,艰苦奋斗,走出一条贫困地区专业民族艺术团体的成功之路。
(一)改革内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
象其他地区一样,敖汉及周边地区专业艺术演出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敖汉旗乌兰牧骑在这一地区有着牢固的基础和较强的影响力、辐射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改革完善了内部机制,适应了市场规律,市场就选择了我们。首先,进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彻底取消论资排辈,实行岗位聘任是。每年年终根据每个在德、能、勤、绩等累加的分值进行综合考评,凡属不及格的均不能参加本年评先、评优及下年度的续聘。临时工和正式职工同等管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队伍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其次进行了分配制度的改革,打破了大锅饭。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的工作量进行了量化管理,按工取酬,调动了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思进的喜人局面。此外,为了严格内部管理,制定了23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从而使岗位责任制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这支队伍完全能够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招之即来,来之能战,占则能胜。在敖汉旗乌兰牧骑对各种制度的执行已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违规受到处罚没有怨气,管理者也减轻了思想负担。
(二)坚持一专多能,两条腿走路
敖汉旗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蒙汉共居的旗县,处于内蒙古草原、东北、华北地区的交汇带。因此,蒙古族歌舞、二人转、评剧、皮影等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这里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敖汉旗乌兰牧骑相邻的专业文艺团体大多专于一行,有的善歌舞,有的专戏剧,他们的演出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市场站不稳,敖汉旗乌兰牧骑通过研究市场需求,发现农牧区,老年人大多爱看戏,年轻人喜欢歌舞,拒此,我们制定了歌舞、戏剧双腿走路的办法。变过去的“我们演什么,你就看什么”为“你需要什么,我们就演什么”。乌兰牧骑的“双百”、“二为”的服务宗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在每年频繁的演出中,演员们基本上是白天唱戏,晚上与年轻观众们劲歌热舞。我们不但深受本地区群众的喜爱,也得到了周边地区的认可,辽宁省朝阳市、北票、河北大场、内蒙古通辽等地经常邀请我们去演出,有些地区已与敖汉乌兰牧骑确定了长久的合作关系。
(三)艰苦创业,共渡难关
有一个时期,我们设备简陋,资金严重短缺,举步维艰。1994年以来,在实行全面改革以后,整顿了班子,整顿了队伍,振奋了精神,敖汉旗乌兰牧骑开始“以人为本,艰苦创业”的新历程。从内部做起,开源节流,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出门办事、来客招待力求简朴,办公条件能简则简,决不奢华。演出费用能省则省,能借则借,决不浪费。敖汉旗委和政府非常关心这支队伍,2008年12月4日,敖汉旗旗长一行主要领导人亲自到乌兰牧骑进行工作调研,对乌兰牧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逐步帮助解决一些存在问题。
(四)更新观念,盘活市场
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在经营理念上我们做出了大胆尝试和探索。提出了“围绕中心定任务,积极主动抢市场,对口对路排节目,抢占先机抓演出”的工作思路。近三年来,搞了“文企联姻”、“文法联姻”、“文商联姻”、“文税联姻”、“警文共建”等专场文艺晚会近百场。这一方法,搞活了市场,扩大了领域、锻炼了队伍,增加了效益。
敖汉旗乌兰牧骑是最基层的专业文艺团体,我们能够屡创佳绩,屡获殊荣,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立良好的艺术生产环境,具备了较高的艺术生产水平。首先,加强整体队伍的学习和提高,加强演职人员的专业理念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请来社会文化艺术界的名流、专家,针对不同科目进行理论辅导和实践训练。其次适时地调整了舞台的演员结构,把一些年老多病的同志从一线上撤下来,由这部分人组成艺术顾问组、监审组和导演创作组,大胆启用新人,在打造精品的同时,培养拔尖艺术人才,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等途径,使之日臻成熟。我们把这一方法叫做退下来、顶上去。同时,还十分注重地区与地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艺术交流。开阔了队员视野,丰富、提高了他们的艺术积累和艺术表现力。对于《大漠绿海》这样重大的创作演出任务,充分发挥了与有一定实力的专业团体和较高艺术水平的创、编、演人员保持业务关系这一优势,得到了他们在创、编、演出及服装、道具等之间的大力支持。群策群力,才打造了这样一台主题鲜明、情节感人的精品剧目。
为建设文化大区、文化大市,我们围绕中心工作,打造艺术精品。配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后演出话剧《托起明天的太阳》、儿童评剧《少年英雄赖宁》等,其中《少年英雄赖宁》获中国文化部“为儿童送戏演出超百场”嘉奖;为配合廉政法制教育,排演了移植剧目《山杠爷》和传统评剧《血溅乌纱》;为配合税法宣传,排演了《税法之歌》等大型歌舞节目;为配合交通法规宣传,排演了评剧《亲人的哭喊》;为宣传计划生育,排演了《希望之路》歌舞晚会;为宣传敖汉旗获“全球500佳”的成就,激励人人民,我们先后排演民族歌舞《建设绿色园》专场文艺晚会。并先后在赤峰、乌海、临河、包头、呼市等地进行展演,为了迎接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旗胜利召开我们创编、排演了专场大型歌舞晚会《腾飞的敖汉》为纪念“十七大”召开,我们排演了《高歌十七大、建设新敖汉》大型歌舞晚会,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排演了《永远的春天》歌舞晚会,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
近三年来,敖汉旗乌兰牧骑送文化下乡行程两万多公里,为农村牧区、厂矿、社区演出1034场,观众达520多万人(次),我们不但走遍了敖汉旗的村村落落,还走出了内蒙古,让歌声、琴声优美在辽宁、迷人在河北。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深入基层,让作品反映生活;二是演出形式大、中、小结合,丰富多彩,观众喜闻乐见;三是演员和群众打成一片,发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和扎实作风,要演戏,先做人;四是诚信演出,生活简朴。我们还坚持了“四个不分”。一是不分生活好坏,以苦为荣;二是不分观众多少,有求必应;三是不分场地条件,见缝插针;四是不分路途远近,送戏上门。乌兰牧骑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体现了艺术上的追求,有的队员为了表演好舞蹈节目,锻练“跪转”,把膝盖跪得发紫,腿部红肿。在送文化下乡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火热生活保持最密切联系的艺术品格,追随时代,不断前进的发展意识.我们先后创作、演出了《好德歌沁》、《孔繁森》、《汪洋湖》、《大漠绿海》等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300多个,其中部分作品获国家、区、市级“五个一工程”奖或单项奖。
机制的转变和制度的约束,使每个演职员都感受到了危机和压力,但我们没有退缩和畏惧,相反,我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力和强烈的进取心,这是因为我们有个好的领导班子,我们把班子建设当作夯基固本的大事来抓,力求以过硬的班子带出的队伍。增强了透明度,提高了凝聚力、号召力。真正做到了一盘棋、一股绳。每个班子成员时刻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做守摊的的看家人,而做事业的开拓者。在班子带动下,现在的敖汉旗乌兰牧骑不仅是一支锐意改革,适应市场的新型专业文艺团体,更是一支保持优良传统,深受农牧民喜爱,与广大群众心连心的专业文艺队伍。这是几年来敖汉旗乌兰牧骑经历的几个感场景:
——有一次,我们要到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苏木去演出,路上,装道具又坐演员的卡车被地面飞速行驶的大型车挤翻了,30几名演员几乎全部受伤,2名演员小腿骨折,一名演员耳朵被树枝穿豁了。旗有关领导赶到了现场,组织抢救伤员。现场的领导指示,立即返回,救治伤员,休息几天再演出。可队们说:“不能回去呀!观众在等着我们,盼着我们呢!”。在确认没什么大问题的情况下,才同意晚上的演出。晚7点,演出开始了,台底下人山人海,秩序井然,一场前所未有的演出同往常一样,台下掌声阵阵,比往常更加热烈,更加深情……
——2008年夏季,在去一个山村的途中,突然下起暴雨,湍急的山水顺流而下,挡住了去路,队员纷纷跳下水中,冒雨为汽车探路,搬石头垫路,就这样探一段,走一段。然而,最后一条大河终于挡住我们小客车的去路,我们只好夜宿河边,整整在河边呆了一夜,其中有一个女演员还抱着五个月的吃奶孩子,从下午四点一直做到第二天清晨六点,水退了,我们驱车到达演出地,同志们来不及吃早饭,快速搭台,准时演出,演出质量没有受丝毫影响。当演出结束后,几个小演员带着妆睡着了……我们在一个小山村演出,一场暴雨山水下来,后台进了水,为了保护国家财产,30多名演员不等领导下令,一盆盆,硬是把水淘干,有的演员被玻璃片扎破了脚,鲜血直流。
——2004年,我们在创编、排演《大漠绿海》期间,队员全力以赴,不怕苦累,很多演员带病坚持工作,坚持排练,有的演员亲人病重都不能回去看一眼。为了节省资金,演职员自己做道具、做服装、作布景。露天制作道具的同志背上晒爆了皮,脸晒黑了,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制作服装的女同志们白天排练,晚上缝服装、缝布景,每晚工作到十一、二点……
——编导彭民和演员于春华是一对夫妻,两人都在乌兰牧骑工作。在排《少年英雄赖宁》的那段日子里,他们晚上加班不得不把6岁的孩子锁在屋里,老彭为设计唱腔,常常忘我地工作,有一次,由于全身心都沉浸在艺术创作中,大雨倾盆流进屋里,他竟浑然不知,妻子回来后看到被雨水浸湿的粮食、家具,心疼的直掉泪,而他却为做出一段好曲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男演员孔德刚在《汪洋湖》巡回演出时,接到爷爷病逝的噩耗,家人几次电话催他回家给爷爷送终,为了不影响演出,孔德刚硬是把悲痛埋在心里,再没人的地方偷偷地落泪……
在过去的岁月里,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敖汉旗乌兰牧骑取得了一些成就,这支队伍获国家级奖励的有5人(次);获自治区奖励的有30人(次);获市级奖励的有35人(次)。今后,我们要积极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如既往地立足于创新提高,苦干实干,借全市两会的东风更好地为我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〇〇九年三月三日
巴林右旗乌兰牧骑
建队于1959年,是全区建队较早的乌兰牧骑之一。主要以演出民族歌舞节目为主,现有演职人员40人,演员阵容整齐,作风严谨、设备齐全,能适应各种不同场合的演出。五十年来,在党的文艺方针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坚持长期深入基层,长年为农牧民群众送歌献舞,为活跃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生活,发展民族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多次在全国演出中获奖,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和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全国乌兰牧骑先进团队、全区十佳乌兰牧骑、全区一类乌兰牧骑,编创的舞蹈《巴林蒙古女性》在第五届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大赛上荣获全国舞蹈界最高奖项———荷花奖。
1965年,巴林右旗乌兰牧骑部分演员曾参加了内蒙古乌兰牧骑代表队,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70年代曾代表昭乌达盟,参加辽宁省全省专业团体文艺会演获集体表演奖。1987年,巴林右旗乌兰牧骑代表赤峰市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纪念乌兰牧骑成立三十周年”调演,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乌兰牧骑先进集体。1991年参加全市专业团体文艺汇演获得第一名。1997年7月该团参加了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乌兰牧骑建队四十周年暨第二届乌兰牧骑艺术节,被自治区评为十佳乌兰牧骑;8月份晋京参加了全国乌兰牧骑先进团队表彰大会和交流演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乌兰牧骑先进团队。该团曾应邀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大连赏槐会的专场演出,中国青岛“海之情”民俗文化旅游节演出。受到了专家、学者及各界观众的好评。1999年受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选派,做为自治区的一支文艺团体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受到自治区政府的嘉奖。2001年,该团参加了“乌兰牧骑全国行”演出,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全国各地观众的欢迎。
2002年初,该团全部演员参加了内蒙古电视台2002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录制工作,并承担了晚会的大部分歌舞及部分声乐节目,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评。同年9月份又应邀参加了第14届大连国际服装节巡游表演和文艺演出,受到了广大观众及海内外来宾和同行们的赞扬。
2003年9月,应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内蒙古党委宣传部之邀,全队演员参加了电视连续剧《乌兰牧骑之恋》的拍摄。这是第一部全面真实反映乌兰牧骑工作、生活、故事情节生动感人的电视剧,演员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完成了每一个角色的拍摄任务,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等拍摄单位的好评。
建队50年来,巴林右旗乌兰牧骑共为群众演出4300多场,观众达100多万人次。其中深入农村牧区演出3300多场,观众达42万多人次。共创作出舞蹈125个;歌曲237首;表演唱80个;曲艺和器乐曲80个;大小戏剧23部。其中有65首歌曲的词曲在市以上刊物发表;有140个节目在市以上电台、电视台录制播出;有78个节目在市以上调演、汇演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188项。
杨魏玲花,中国内地歌唱组合凤凰传奇的主唱——玲花。凤凰传奇是一对金玉完璧的组合,其成员玲花是来自鄂尔多斯大草原的蒙古族姑娘,新一代的“乌兰牧骑”。有策马奔驰大漠的生活经历,身上流趟着老一代乌兰牧骑的血液。其歌声高亢激昂,富有草原特色,被香港音乐专业媒体称为女版“腾格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