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 编辑

武器装备

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

1904年,勃朗宁以M1903为基础,开发出了第一支袖珍型自动手枪——勃朗宁M1906 ,发射6.35×15.5mm半底缘自动手枪弹(0.25英寸ACP),并于1906年正式投产。其成功设计使之成为后来大多数袖珍自动手枪的“典范”和“模板”。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

口径:6.35mm

全枪长:114mm

枪管长:53.5mm

规格参数

编辑

0.25ACP0.25ACP

口径:6.35mm

全枪长:114mm

枪管长:53.5mm

全枪质量:350g

使用枪弹:6.35×15.5mm半底缘自动手枪弹(0.25英寸ACP)

膛线:6条,右旋;导程243.8mm

(由美国柯尔特公司所产的导程为431.8mm)

弹匣容弹量:6发

有效射程:30m

研发历史

编辑

约翰·勃朗宁在成功研发新型半自动手枪后,就一直想要研发一款更小的半自动手枪。起初他在1904年,以柯尔特M1903手枪 (即马牌撸子)为蓝本,制作了一款小型化的手枪,并想推销给柯尔特公司。可是柯尔特公司高层认为该枪结构过于复杂,没有采用。

勃朗宁只好转向FN公司,FN公司很喜欢勃朗宁的设计,便立刻答应了合作,随后勃朗宁继续进行研发,改进了原先的设计,最终在1905年设计出一款非常小的半自动手枪,即FN1906半自动手枪。随后FN公司在1906年7月,正式把这款新型的“口袋型”手枪推向市场。在M1906之前的袖珍手枪绝大多数是各种微型转轮和德林杰式击发枪,弹匣容弹量为2~5发,多发射0.22英寸边缘发火枪弹,裸铅弹头初速低、威力小。而M1906发射初速较高的0.25英寸ACP弹,镍铜合金被甲弹头打在人体上不像裸铅弹头那样容易变形,具有更强的侵彻力,在30m内拥有足够的自卫能力;其6发的弹匣容弹量使得它的火力持续性超过以往任何一种微型手枪。种种优点,使M1906推出后在欧洲受到广泛欢迎,其成功设计也使之成为后来大多数袖珍自动手枪的“典范”和“模板”。

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

设计特点

编辑

结构

该枪仍然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机构,结构简单,只有33个零件,可迅速不完全分解为套筒、枪管、复进簧及其导杆、击针和击针簧组件、套筒座、弹匣、连接销等7个部分。

它延续并改进了在M1903上应用的一种新型结构,即在枪管下方设计了3个肋状闭锁凸笋,从而有效地与套筒座相扣合,使得分解非常容易——将套筒向后拉到位,使手动保险卡入套筒左侧前部缺口,然后将枪管向抛壳窗方向旋转90°,使凸笋释放,左手握住套筒并拔下保险,将套筒向前取下,再将枪管转回原位,使其尾部向下脱离抱弹槽,即可向后抽出枪管。此外,击针兼有抛壳挺的作用,击发后,套筒后坐到一定位置时,击针先停止运动,并与抽壳钩配合,将弹壳向右后方抛出。

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结构图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结构图

特点

该枪尺寸较小,全枪长仅114mm(4.5英寸),比成年男性的手掌要短得多,即使握在手中也不引人注目,故解放前在我国被称为“四寸勃朗宁小手枪”或“掌心雷”,也有称其为“对面笑”的,取其隐蔽性好,可以攻敌不备之意。枪身宽约25mm,体积只比一包香烟略大,紧急情况下在衣袋内即可直接射击。该枪质量较轻,空枪质量350g,带一个实弹匣质量仅400g。该枪在细节设计上独具匠心。全枪外形比较平滑,没有凸出的棱角,固定式缺口和准星全部隐藏在套筒顶端长槽内,扳机也采用平板状,不会因钩住衣袋衬里而影响出枪速度。该枪的另一特点是非常重视安全性,设有三重保险,在膛内有弹的情况下携行也十分安全:一是弹匣保险,未装弹匣时可锁住扳机,不能击发;二是在套筒座左侧后部有手动保险,将其拨入套筒后方缺口内即为保险状态;另外还设有握把保险,只有在正确握持并挤压到位后,扣动板机才能释放击针。此外,弹匣扣不是像通常一样设在枪身侧面,而是设在握把底部后方,向后推动即可将弹匣取出,可避免操作时弹匣意外脱落。

改进

从1906年第一批FN1906手枪推向市场之后,FN1906手枪发展出三版不同的样式。

第一版FN1906手枪在保险方面,带有一个握把保险。这个握把保险不是针对扳机,而是阻挡击发阻铁,在握持时,保险就会让开击发阻铁。这样扣动扳机就可以让击发阻铁落下,让击针前移打击枪弹底火。第一版出现在1906年至1909年,总共大约生产130000支。

第二版出现在1909年底,勃朗宁给这版手枪加上了一个手动保险。这个手动保险有两个功能:首先就是保险功能,保险向上即卡入套筒的缺口内,阻止套筒运动,同时套筒内部保险上升还会顶住击发阻铁。这样就算握住手枪,并且扣动扳机,击发阻铁也不会释放。除了保险功能,再者就是为了枪械分解的需要了。套筒上除了保险缺口,还有一个分解缺口在保险缺口前面。当拉动套筒向后,并同时扳动保险向上时,保险便会卡住套筒。这时就可以腾出手来,转动枪管以使得枪管与套筒座相脱离,进而让套筒(含枪管)向前运动,并卸下套筒。随后可以进一步分解出枪管、复进簧、击针、击针簧等部件,方便地完成部分分解。该版本大概生产了30000支。

第二版FN1906第二版FN1906

第三版是勃朗宁对自己的小手枪进行的最后一次改进,增加了弹匣保险,即未装弹匣时该部件可锁住扳机,不能击发。弹匣保险的作用是防止虽然枪内没有弹匣,但枪膛内确有枪弹存留时的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在使用者清理分解时可能发生,曾经也是非常容易出现的“走火”现象。自此,这版小手枪自身已经拥有了三重保险机构。除此之外,勃朗宁还改进了枪管的设计,在枪管尾部增加了一个独特的突笋。并同时在枪机机头部位设有一个凹槽,好让突笋插入凹槽,保证枪管和枪机在惯性闭锁时,枪管本身不会发生位移,更加牢固稳定。在套筒上,很明显可以看到,其也改进了套筒上的第二个缺口(即保险缺口)的形状。扳机也进行了修改,扳机的扣击面上出现了一个可以让手指更大面积按压的平面结构,增加了人机工效。而这第三版的改进,则让勃朗宁FN1906手枪变得十分适合使用。在1914年一战前,其产量已经达到550000支。直到1959年该枪停产,FN公司总共生产了1311256支该版FN1906手枪。

模仿介绍

编辑

M1906的出现引起了民用枪械市场的一次革命,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生产商开始涉足这一类型手枪,使得自动袖珍手枪不断发展、演变,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该枪出色的设计,引得众多厂家竞相模仿,据统计,仅西班牙、德国、捷克等国的仿制品就多达670余种,其中以西班牙最多。这些仿制品可以通过外形以及枪身、握把上的标记来区分。M1906本身也有许多不同型号,包括加长枪管、取消手动保险的型号。为迎合客户需要,还有专门加工的礼品型,枪身表面刻有精致花纹并镀有贵金属,握把护板采用象牙、玳瑁、珍珠母等材料取代通常的胶木,其华美程度与其说是武器,不如说是工艺品。有趣的是,为表彰勃朗宁的功绩,1914年1月3日,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一世在授予他十字骑士勋章的同时,还送给他一支镶金的M1906礼品手枪。1908年和1940年,M1906的设计被两度改进,到1954年,一种全新的改进型M1906由比利时FN公司投入生产,被称为勃朗宁“宝贝”(Baby)微型手枪。与原型枪相比,它进一步简化了部件,缩短了全枪长,减轻了质量,固定瞄具改为外露式,并取消了握把保险,手动保险也移到更方便操作的扳机护圈附近。50年代后期,FN公司以及加拿大K.B.I公司制造的“宝贝”微型手枪开始进入美国市场,与它的前辈一样受到了好评,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69年,后续产品仍在源不断地供应着全球民用枪械市场。这些由M1906发展而来的产品不仅是欧美各国包括女性在内的普通民众可靠的自卫武器,还广泛地被警察和特工人员用来执行特殊任务,甚至还是一些国家特警的专用装备之一。

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和枪套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和枪套

美国版

FN公司再欧洲成功推出FN1906手枪后,柯尔特公司终于坐不住了。起初他们拒绝了勃朗宁的设计,又跑去主动要求生产这款小手枪。最终勃朗宁把专利卖给了柯尔特公司。于是柯尔特公司立即开始生产,在1908年推出了“美国版的勃朗宁小手枪”即柯尔特M1908口袋型手枪。

柯尔特M1908手枪外形完全就是个“缩水版”的M1903手枪 。最初的版本握把还带有和FN1906手枪一样的圆弧顶,后期则改成了方形握把,外形也变得非常漂亮。柯尔特M1908手枪推出时就已经带有了第二版FN1906手枪的手动保险设置,随后又加入弹匣保险,和FN1906手枪不同的是,该枪的枪号在套筒座的左侧。随着M1903手枪握把的变化,柯尔特M1908手枪的握把也随之改变。所以柯尔特M1908也一样拥有各种各样的握把,包括木质、橡胶、象牙等不同材质。当FN1906手枪在欧洲、亚洲大卖之际,美洲却见不到它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柯尔特M1908手枪却是大卖特卖,从1908年开始生产,直到1948年停产,柯尔特公司总共生产了410006支,可谓大赚一笔。继“马牌撸子”之后,柯尔特M1908手枪也登陆了旧中国,当年租界警察使用的M1908手枪就在上海公安博物馆展出。

由于勃朗宁将他的手枪生产权还转让给了美国柯尔特公司,因此该公司也大量生产勃朗宁手枪,称为“柯尔特-勃朗宁”,而比利时生产的手枪相应称为“FN-勃朗宁”。柯尔特公司的产品在套筒左侧标有公司名称,握把护板上方有“COLT”字样,另外,护板和套筒左侧末端印有“立马”图案;而比利时原产枪握把上端是组合在一起的“FN”两个大写花体字母,套筒左侧刻有两行字,上行为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的法文全称,下行为英文“Browing's Patent Depose”,意为勃朗宁专利所有。

柯尔特M1908手枪柯尔特M1908手枪

中国情况

孙中山先生使用的自卫手枪是比利时FN公司的产品。该枪尽管历经沧桑,但只是套筒前端略有磨损,外观仍相当完好,表明原使用者和保存者都对它爱护有加。至于它是何时何地购入,已无从查证。

因为20世纪初的中国正是内忧外患之时,国内政局混乱,战事频仍,包括勃朗宁手枪在内的大量外国枪械通过日本的转口贸易向中国市场倾销,即使在1919~1929年长达10年之久的对华军火禁运期间也未停止,仅1927年,每月至少向中国转入1500~2000支勃朗宁手枪,数量仅次于毛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M1906。旧中国军政要员和达官显贵都以拥有这种小巧可靠的自卫手枪为荣,以致该枪供不应求。当时该枪售价在20美元左右,比毛瑟手枪还高。在这种情况下,身处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的孙中山先生随身携带此枪以备不测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民国时期,M1906手枪使用相当广泛,1997年1月与中山舰一同出水的就有30年代海军使用的德制该型手枪及6.35mm手枪弹,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也缴获过国民党高级军官配用的这种手枪。解放后,缴获的大量M1906手枪及仿制品仍然装备我公安部门,或由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使用,有的一直延用到80年代初,后因国内不生产6.35mm枪弹而陆续撤装。许多老同志仍然能够回忆起当年所使用的他们爱称为“五蜂”(因其外观和自卫用途类似蜜蜂,且为保持簧力一般只压装5发枪弹而得名)的M1906手枪。

一支名人用过的手枪,其背后必然有一段凝固的历史。而这支手枪的查证确认,更有一番曲折过程。

1999年9月,上海公安博物馆在报纸上刊登了征集藏品的启事,许多老同志纷纷提供线索,其中一条“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手枪”引起了高度重视。在市档案局的大力协助下,终于查到了当年绍兴路18弄2号居民萧绍芬要求将其父萧萱保存的手枪转交孙中山纪念馆或公安局的档案,确认该枪已根据人民政府枪支管理规定,由萧先生子女于1956年上交公安机关。 据卢湾公安分局有关资料记载,1956年2月8日,萧先生子女将其父病故后留下的两支M1906手枪及108发弹上交给绍兴路派出所,并说明此枪为孙中山先生和中华革命党所使用过的,萧先生生前特意将其击针与复进簧弄坏,仅留作纪念。

两支同样的手枪中哪一支是孙中山先生生前用过的呢。据卢联康、钱柏椿等经手过此事的老同志回忆,当时萧绍芬上交的两支枪击针确实已坏,并且收枪后还制作了卡片与枪支一起保存在仓库中。2000年10月18日,在卢湾分局枪支档案中找到了当时出具给萧家的上交枪支收据,其中清楚地记录着两支枪的枪号,一为327702,一为464550,另外一张“中华革命党本部用笺”上有萧萱生前亲笔所写的两支枪的保存说明,从而彻底解开了这个谜团。

在这份说明中,萧先生叙述了此枪的来龙去脉,原来这支手枪还涉及到民国历史上一起著名的政治谋杀事件。1916年5月8日,陈其美(字英士,曾任沪军政府都督,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领袖之一)因反对袁世凯复辟,在上海萨坡赛(今淡水路)14号寓所内被袁派人暗杀。当时正在隔壁房间内的萧萱闻声出来察看,凶手夺门而逃,并向他开枪射击,幸未击中。萧萱立即赶到他和孙中山先生当时所住的环龙路(今南昌路)4号寓所向孙先生报告。孙先生听说陈其美“有弹贯入头额及颊内,不可救矣”后,“默默有间,即披衣言自径视英士”,在场众人担心外面有其他刺客,劝他不宜轻出,而此时孙先生则体现出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大无畏气概,言道:“贼欲甘心者为英士,英士已不幸,凶人必鸟兽散,吾何畏乎”,令相从,并从自己衣袋内取出了这支手枪,亲手交给萧萱,枪号即为“464550”。事后孙先生将此枪交给萧萱以作长久纪念,“共毋相忘英士之殉党国也”。萧萱在此后近40年时间里,一直将此枪带在身边,以寄托对总理和战友的深切怀念。

此份极其珍贵的材料为考证作出了最终判定。一支珍贵名枪,一件见证重要事件的文物,一段血雨腥风的民国史,一次艰难曲折的考证,将这支手枪推向特殊的历史地位,从而使这件“镇馆之宝”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手枪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手枪

影视作品中出现

编辑

在《名侦探柯南》的TV 345《与黑暗组织的决斗 满月之夜的二元推理》中,黑衣组织的优秀间谍、杀手贝尔摩德使用的枪。

《名侦探柯南》中使用的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名侦探柯南》中使用的勃朗宁M1906袖珍手枪

在著名抗日题材军事小说《亮剑》中,这种手枪由国民党将领赠送给李云龙随后又被李云龙赠送给他第一任妻子秀芹。

下一篇 丰惠镇

上一篇 冯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