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祖原 编辑
李祖原,中国台湾著名建筑师。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毕业,成功大学建筑系学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硕士。致力于研究有继承中国传统特色的新建筑。他主持设计的“台北101”曾是全世界第三高的摩天大楼。直至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才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五高楼。
中文名:李祖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8年
毕业院校:国立成功大学
职业:建筑师
出生地:广东
代表作品:台北101大厦(中国台湾台北市,2005年完工)、中国建筑科技馆
李祖原先生是一军人子弟,从小家境不好,功课倒数,直到小学五年级突然开窍,成绩才开始有了起色。师大附中毕业后,父亲一直希望他报考师范大学,好在日后为自己谋得一份安稳的工作;但李祖原先生以为,一个人的前途与一生奋斗的目标,不该因外在一时压力而改变。因此,经过几次与父亲激烈的辩论后,李祖原先生考量自己的志趣与能力,决定选择一个无论是走实用路线,或是学术教育都大有可为的建筑系就读。
当李祖原自美国取得学位及建筑师资格返国后,他的许多朋友对他不留在国外发展都深感不解。事实上,李祖原先生因为受过专业训练,因此很能体会:建筑是与自己社会和本土文化紧密相连的一门实用艺术。回国后,李先生开始接触中医及太极拳,希望由这些方面著手,体会中国人的生命气质;同时,他也追随牟宗三老师,听他讲述儒家哲学,以培养恢宏的气魄,期使能将自己的建筑知识用在自己的土地上,解决与自己同文同种同胞住的问题。
李祖原
台北101大楼
在设计台北101大楼时,他们充分考虑中国元素。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也是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一直研究的课题。这有些类似演进的过程。第一是套,就是把中国意象的元素抽理出来放到建筑本体里。第二是与建筑体的融合。第三是有自己的创新。在这三部曲中,首先是符号化。
台北101大楼
把建筑体变成单一的东西,就像DNA一样,抽离出来后,放在新的组合上。这种延续和继承,最难的就是如何将这些中国传统的符号变成为中国的现代的东西。李祖原建筑事务所追求的正是中国的集减符号,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设计出来建筑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东西。
台湾馆
李祖原表示,文化可以划分为三层: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表层文化就是物理环境,科技解决的就是物理环境;中层文化就是生活的形式,比如中国人吃饭的圆桌;深层文化是文化的源头,就是文化的根。台湾馆的设计理念正是来自于中国的传统的哲学理念——三元论。中国的三元论指的是——天、人、地。“天”代表自然,“地”是人造物,“人”活在天地间。所以台湾馆的圆球代表的是“天”,点灯水台代表“人”,下面的城市广场就是“地”。
时间 | 建筑 | 地点 |
1983年 | 环亚大饭店 | 台湾省台北市 |
1989年 | 宏国大楼 | 台湾省台北市 |
1992年 | 长谷世贸联合国大楼 | 台湾省高雄市 |
1994年 | 远东企业中心 | 台湾省台北市 |
1995年 | 新光杰仕堡 | 台湾省台北市 |
1997年 | 台中中港晶华饭店 | 台湾省台中市 |
1998年 | 高雄85大楼 | 台湾省高雄市 |
郑州裕达国贸酒店 | 河南省郑州市 | |
2001年 | 沈阳民营企业大楼 | 辽宁省沈阳市 |
中台禅寺 | 台湾省南投县 | |
2005年 | 台北101大楼 | 台湾省台北市 |
沈阳方圆大厦 | 辽宁省沈阳市 | |
2008年 | 盘古大观 | 北京市 |
2009年 |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台湾馆 | - |
法门寺文化旅游景区法门寺合十舍利塔 | 陕西省宝鸡市 | |
2020年 | 中国建筑科技馆 | 湖北省武汉市 |
获奖记录 | ||||||||||||||||||||||||||||||||||||||||||||||||||||||||||||||||||||||||||||||||
|
李祖原是台湾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其事务所所负责设计完成的许多作品,在建筑结构、美学理念、以及实用性等各方面,遭遇参半的毁誉评价。以台湾台北市建成圆环为例:完工后,由于建筑规划的缺失与功能性问题,导致此一著名商圈人潮大量流失,被迫关闭整建;其设计概念,也因涉及破坏历史、文化和社区记忆而颇受批评。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台湾馆
李祖原是世界著名的执著于具象设计、微物放大的台湾建筑师,毕生致力于研究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新建筑 ,在中国当代建筑师中,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一贯坚持主张“中国式建筑”的实践;他一直坚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从丁山香格里拉的大屋顶、沈阳方圆大厦到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都是他“具”、 “象”思路体现。很少有人像李祖原那样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如此博大精深的理解;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在当代建筑中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探索东西方文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契合;同样很少有人像李祖原先生那样追寻当代建筑的理念,探索当代建筑的哲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