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陆军讲武堂 编辑

民国东北地区军事学校

东北陆军讲武堂东北陆军讲武堂

清末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综合军事学校。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创办奉天讲武堂。1907年5月,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时,改名为东三省讲武堂。主要接收以巡防营选送的学员为主。1919年2月张作霖任东三省巡阅使,重新设讲武堂,定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1927年3月,张作霖在北京设讲武堂分校。9月,改称东北陆军讲武堂。1928年秋,张学良将其改为东北讲武堂,并将东北各种军事教育机关归并于讲武堂。不设堂长,由张学良兼任监督,校址迁至沈阳东大营。此后,又设黑龙江分校和热河分校。

东北讲武堂学员教育分为学科和术科两大部分,学科主要课自为军事教程,计有战术、兵器、军制、筑城、地形、交通等。此外还有卫生学、军队教育学;术科部分主要有制式教练、射击教练、阵中勤务、筑城作业、通信作业等。此外还有劈刺、技术、体操、马术等。讲武堂学制一般为1年。该堂还另办有高等军学研究班和各兵种研究班,学制1至2年。

东北讲武堂从1906年创办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结束,历时25年,培养近万名初级军官,对东北军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后来的黄埔军校,并列为旧中国四大军事学校。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东北陆军讲武堂

简称:东北讲武堂,奉天讲武堂

创办时间:1906年(丙午年)

知名校友:张学良,孙烈臣,汤玉麟,吕正操

类型:军事

所属地区:中国辽宁沈阳市

历史沿革

编辑

东北讲武堂创办于一九零六年即清光绪三十二年。那时赵尔巽任奉天将军,为造就陆军初级军官才设的。当时奉天的旧军队,改为巡防营制,分中、前、左、右、后五路,由巡防营务处领导。讲武堂设立后,以接收巡防营选送的学员为主,间亦有由各协(新军相当于旅)挑选或由旗务处选送的八旗武员入学肆业者,训练期为一年(先为八个月)。原名为东三省讲武堂普通科。地址在奉天老将军府,附于陆军小学院内。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革命军兴,该堂即行停办。民国元年,巡防营改为陆军师,为整顿军队,又继续成立,分为军官团、军士团两部,归讲武堂总办统一领导。至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中日交涉起,复行停办,是为东北讲武堂的前身。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二月张作霖任东三省巡阅使,因增编陆军混成旅需要干部,以原二十七师军官为基础,重新设立讲武堂,定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并将总办改为堂长;另设监督一职,由教育长负实际责任。堂长一席,先由巡阅使署参谋长张作相兼任,并指派该署参谋处长熙洽任教育长,任命张厚现为总队长,校址在小东边门外,原军官团旧址;学员名额,定为二百名(计奉天省140名,吉、黑两省各为30名)。旋开学数月后,吉林省学员讫未送到,张作霖又令再招学50余名,是为第一期。于一九二O年(民国九年)二月毕业,毕业时共有学员228名。东北将领张学良、鲍毓麟、高胜岳、张廷枢等均于此期毕业。

第一期毕业后,即续招第二期;于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二月毕业,共有学员352名。第三期于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五月开学,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四月毕业,共有学员391名。第四期学员于同年四月中旬入校,于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九月毕业,共有学员335名。该期教育长改由萧其煊担任。一九二三年底,第五期学员入校,一九二四年秋,因直奉战起,讲武堂暂行停办。所有学员仍回原部队随军出发。至一九二四年底,直奉战争结束,始返校复课。于一九二五年秋毕业,共有学员406名。当即召集第六期学员入校,由朱继先任教育长,于一九二七年六月毕业,共有学员406名。

讲武堂由第一期至第六期,除第四期和第五期招考少数文学生外,其余都是召集部队的现职军官。一九二六年冬,张联合讨赤(吴指吴佩孚,赤指冯玉祥)入关作战,由于战事节节胜利,军队大量扩充,中下级军官感到十分缺乏,乃在北京设立讲武堂分校(即第七期)。在沈阳和北京两地招收、招考中学以上毕业学生960名。北京分校教育长,先是杨正治,不久改由本校教育长朱继先兼任。一九二七年六月,朱继先被张作涛(张作相之弟)打死,改由张厚琬继任。第六期毕业后,在沈续招第八期学员,仍由各部队选送现职军官。一九二七年九月十四日开始上课,并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改称为东北陆军讲武堂。

一九二八年三月,因东北军统辖范围扩大,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又将“东北”二字取消,改称陆军讲武堂。以上各期名称虽送有变更,但总不出陆军范围。是年东北军在关内作战失败,放弃北京,部队撤至深州以东,北京分校第七期归并沈阳本校;八月间在沈毕业,毕业人数共968名。同年十二月,第八期毕业,学员共559名。

一九二八年六月,张作霖被日本炸死,张学良任东北保安总司令,年末改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缩编东北部队,将编余军官1500余名送入讲武堂第九期(最初称为第九期第一总队,至毕业时才将第一总队四字取消)训练,至一九三零年四月毕业。与此同时,在黑龙江成立东北讲武堂分校。一九二八年夏,在沈阳招考文学生1000余名,送入东北教导队入伍。当年冬入伍生,入讲武堂第十期(最初称为第九期第二总队,在第九期第一总队毕业时,改为第九期,将第九期第二总队,改为第十期),第十期的学生还有于一九二七年秋成立的东北陆军模范队(招考高小以上毕业的文学生)和第十九师(师长王以哲)的学生队(也是招考高小毕业的文学生,训练将近两年)共1500余名,第十期于一九三零年八月毕业。第九、第十两期同时在校,校址在沈阳城东山嘴子营房。监督仍为张学良,因张作霖已死,堂长一职即行取消。教育长先为鲍文越,一九二九年冬改为周廉。一九三〇年八月第十期学生毕业后,张学良将所有东北军事教育机关归并于东北讲武堂之内,他仍兼任监督,由副监督周廉负全责。

一九三零年年末,召集第十一期学员(召集部队现职军官)入校。全期共有学员700余名,由王瑞华任教育长。一九三一年春,王瑞华他调,由副监督周廉兼教育长。“九一八”事变,第十一期尚未毕业,东北讲武堂无形取消。

东北讲武堂由一九零六年创办起,到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止,有二十多年历史;培养近万名的初级军官,所以说它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军事干部最多的一个军事学校。

组织系统

编辑

东北讲武堂在堂长之下设有教育长,实际负教育训练之责。

在教育长之下,有的期设有总队长,协助教育长,督促教育训练的进行。先后任总队长的有:张厚琬、林家训、吴玉琳、王静轩等。

讲武堂各期每个兵科都设有科长一人,分步、骑、炮、工、轴五个兵科,并按兵科人数编成若干个队,每队有学员(生)120名;每队又分为2~3个分队,队为最小的教育训练单位。在不足一队的兵种分队,则以分队为最小单位。队设队长一人,队副三人,特科还配有助教2~3人。关于学员(生)的生活管理和术科教练等事宜,均由队长队副负全责。第九、第十两期,由于学员(生)人数过多,在队以上又设大队,设大队长一人。大队辖四个队,第一、二、,三大队为步兵科,第四大队为骑、炮、工、轴重科,这是以前各期所未有的。

学科教育,则由各专属教程教官担任;如战术、兵器、地形、筑城、交通等,每种教程设主任教官一人,下设教官若干人,分别担任各种军事教程和补助学科的讲授。为办理总务、卫生、军械、军需等业务,校务部还设置有关处(科)。

东北讲武堂也与东北军一样,无党派组织与政治活动,因而不设政治部,没有政治课程。有关训育事项,则由各级领导担任之。

教育概况

编辑

本校和分校的教育,大体上分为学科与术科两部分,有关训育事项不列入教育计划之内,而由教育长、总队长以及队长、队附等利用早晚集合点名或其他课余时间,做一般训话(俗称精神讲话)或指示,把校内最近发生的问题和学校当局的决定与要求等,向学员(生)宣布之。有时堂长、监督来校视察时,亦多集合学员(生)进行训话。

讲武堂中心思想教育,只以师生、同学、同乡等封建道德观念,来维护团结,巩固统治,如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曾手书“民之良干”四字,悬于堂本部,以示鼓励。又第九期教育长周廉,以“良心”二字作为校训,勉励学员要“不为势屈,不为利诱,毅然决然认真去做”,告诚学员:扣盗饱械可耻,为爵禄来可耻,品行恶劣可耻,见地不高可耻,能力不如人可耻,作战无勇气可耻。以这些封建道德来勉励学员,要求学员。

学科部分

甲:军事教程

学科的主要课目为军事教程,计有战术、兵器、军制、筑城、地形、交通等,一般叫做六大教程。另外还有卫生学,军队教育学等,均由专属教官担任之。

乙:各种典范令

各种典范令是术科教练的基本教材,由队长、队附及助教分别担任之。所谓典范令,即指各兵科操典、射击、教范、阵中要务令、筑城教范、通信教范、体操教范、劈刺教范、陆军惩罚令、卫成勤务、内务规则等之简称。这些都是训练的基本教材,所以都由队长、队附、助教担任之,一边讲授,一边使学员操作。

术科部分

主要科目是操场教练和野外演习,先由各个班、排、连教练,以至营、团教练;其中包括制式教练、射击教练、阵中勤务、筑城作业、通信作业等。这是战斗的基础,均由队以上军官担任之。另外个别术科,如劈刺、技术、体操、马术等,则由各专属教官担任。

野营演习

每期学员(生)在毕业之前,要举行一次野营演习,把全期所学的理论,在现地加以实地演习,由专属教官及队以上军官共同担任之。如现地战术则由战术教官担任,测图实施、野战筑城及通信作业等,则有地形、筑城、通信等专属教官领导实施之。至于战斗、行军、宿营及阵地彻夜演习等,则均由队以上军官担任之。演习时间通常为一个月左右。

教材及教官

讲武堂各期所用的教程和各种典范令等,大部采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的课本,逐期翻用,而教官、队长、队附等,都由正式军官学校毕业者(如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和留日回国的军官)担任。

学员(生)的生活管理

讲武堂学员(生)的生活管理很严,学员入学后,一律住校,除星期放假外,其余时间都不准外出。平时一切行动,都要符合内务规则和陆军礼节的规定;如有违犯,则按陆军惩罚令惩处。校内设有禁闭室,尤其在星期外出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回校,否则关禁闭,甚至体罚,如打戒尺、军棍等。学校按规定有寒、暑假,但有时因为时局关系或课业紧张,常有缩短假期及完全取消假期者。

张学良在学期间

编辑

讲武堂设五个学科:步兵科、骑兵科、炮兵科、工程科、辐重科,学制一年半。张学良因喜爱炮兵,选学炮兵科。讲武堂占地近百亩,除营房、办公室、伙房外,就是操场。每周受训练六天。早五点起床,五点半集合跑步,七点早餐,八点开始上课、练武、打靴。午睡一小时。下午继续上课至六点。晚餐后自由活动包括盟洗之类。活动皆以军号指挥。伙食是馒头、白菜、粉条、豆腐等。每周六改善伙食,吃鱼、肉,但不准饮酒。学员在校期间,一律带原薪,穿军装,不戴符号。皆穿灰布军衣,打裹腿,黄帆布鞋,冬天改棉靴。外出不许下饭馆、进戏院。周日返校有规定时间,稍迟到即禁闭一至两天。受训期间,生活非常艰苦。

张学良的宿舍埃近郭松龄的办公室,两人交往甚密。当时张学良十八岁。他意志坚强,受训时不怕吃苦,操练回来往往滚得一身泥土。课余,他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高谈阔论,议题中心不外是如何爱国,使祖国富强等。当时,同学们对强盛邻国日本怀有戒心,习武目的皆为日后抗日做准备。

那时的文娱活动不够丰富多彩。同学中偶然有谁能吹箫、作诗、作画,就使大家非常赞赏,被认为是文武全才了。张学良当时风华正茂,仪表满洒,具有军人的英豪气质,又爱好广泛所以,同学们都愿和他接近,而他本人也平易近人,待人坦率热诚。张学良性子虽急,但笑意常挂在嘴角。他会变戏法,时常表演给同学看,给大家带来一些欢笑。张学良在生活上和同学们一样,毫无特殊。他的毕业考试成绩优异。

下一篇 张学成

上一篇 皇姑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