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府 编辑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襄州置,治所在襄阳县(今湖北襄阳市襄城区)。辖境约今湖北省襄阳、谷城、南漳、宜城、枣阳、保康、老河口等市县地。元至元年间改置路。明初复置府。清辖区约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以东,枣阳以西和蛮河以北地。
中文名:襄阳府
所治辖区:约今湖北省襄阳、谷城、南漳、邓州等地
府置: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
类别:行政区划
户数:87370户(宣和年间)
1912年废。宋为京西南路治。清嘉庆时白莲教刘之协等在此起义。辖境相当今湖北襄阳、谷城、光化、南漳、宜城等县地。元至元时改为路,辖境扩大。明初复为府,领1州7县辖境又略小。清辖境相当今湖北均县以东。枣阳以西和蛮河以北地。清代初属湖广布政司 ;圣祖康熙3年(1664年),改属湖北布政司(后改省),州县建置沿明制。府治襄阳县(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辖:襄阳(县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南漳(今湖北省南漳县)、枣阳(今湖北省枣阳市)、谷城(今湖北省谷城县)、光化(县治在今湖北省老河口市光化街道办事处);均州(州治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县镇)1散州。1912年废除。
(清古籍善本)襄阳府图
襄阳府:冲,繁,难。隶安襄郧荆道。顺治初,沿明制,属湖广布政司。康熙三年,属湖北布政司。东南距省治六百八十里。广六百七十里,袤二百七十里。北极高三十二度五分。京师偏西四度二十分。领州一,县六。襄阳冲,繁,难。倚。东南:鹿门。西南:虎头。南:岘山。西:隆中山。汉水自谷城来,迳城北,入宜城。城四周有堤,谓之襄阳城堤。对岸即樊城,古重镇也。东北淯水,自河南唐县入,名唐河。合浊水,名唐白河。县别有白水,自东来会。又西北清泥河,东淳河,皆入汉。同知、丞驻樊城。吕堰、双沟二巡司。油房废司。汉江、吕堰二驿。汉江今移城中。宜城冲。府东南一百二十里。西:石梁。东南:赤山。南:太山。汉水自襄阳会潼水入,迳县东,入锺祥。西南蛮水,一曰鄢水,又曰夷水,合弥水,与其支津木里沟、长渠皆入汉。又沶水自汉中来,合于蛮水,谓之沶口。北疏水,亦名襄水,土人呼涑水,亦自口入汉。东南楼子汊、南康坡汊、北羊祜汊,皆汉水之旁出也。西:田家集巡司。南:鄢城驿。南漳简。府西南一百二十里。西南有八叠山,一名柤山,又名沮山,吴朱然、诸葛瑾北出沮中,即此。西有荆山,左氏传所云“荆山九州之险”是也。漳水出焉,下流至当阳会沮水入江。其北深溪河,蛮水入,曰榨洛河,迳大鸿山,至城南,入宜城界。有方家堰巡司,后移保安镇。南有鸡头关,东北有石河铺。枣阳冲,繁,难。府东北一百四十里。东:霸山。东南:资山。南:瀴源山,瀴水所出。东:大阜山,白水所出。又东南昆水,西南浕水,合白水下流入于淯水,至襄阳入汉。西南蔡水,西流亦入淯水。有湖河、鹿头、双河、太平诸镇。谷城简。府西北一百四十里。湖北提督驻。西北:谷城山,县以此名。西南:薤山。南:金斗。东北:汉水自光化入,亦曰谷水。南:筑水,一名南河,东入沔,谓之筑口。北:泛水,一名古羊河,或曰北河,至城东,与筑水合。有花石街、张家集二巡司。张家集后移驻太平店。光化简。府西北一百八十里。西北:三夫山。汉水自均州入,迳城西,有涓水流入,历上涓、中涓、下涓三口入谷城。又黑水、排子、朱寨诸河下流皆入焉。 东南旧有茨湖,今湮。有左旗营巡司,后徙县南老河口。均州简。府西北三百九十里。南:武当,一曰太和,亦曰篸上山,明时尊为“太岳”,浪河、曾水并出焉。汉水自郧远河口入,又东为禹贡沧浪之水。其由浪河入者,有殷家河、萧河,其由曾水入者,有黄沙、小芝、水磨、笃河。又均水自州南流,至光化之小江口,亦入之。有草店、浪河诸镇。光绪四年置孙家湾巡司。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