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南采茶戏 编辑
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桂南采茶戏于清代中叶从江西赣南经粤北传入桂南,距今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根据其衬词的特点,采茶戏也被称为“吁嘟呀”。桂南采茶戏广泛流传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各县以及钦州、梧州和南宁等市的部分县区。 桂南采茶戏属“三小戏”,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也叫“三角班”。它最初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要内容的歌舞演唱,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开荒、点茶、探茶、采茶、炒茶、卖茶等情节,形成一整套反映茶农劳动和爱情生活的歌舞 。
2006年5月20日,桂南采茶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65 。
中文名:桂南采茶戏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国家级
非遗类别:传统戏剧
非遗编号:Ⅳ-65
申报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一)民间传说
关于桂南采茶戏的起源民间有多种版本,前人已对其进行收集整理,主要有三种传说。
传说一:古时有个仙人叫石道人,带有徒弟一男二女,男的叫王道安,女的叫大妹、二妹。他们一边修道,一边种茶,后来大妹思念凡间,下山向人们推广了种茶方法。有一次,王道安和二妹来访寻大妹,见茶林繁茂,甚为高兴,于是便创编了模拟种茶劳动的歌舞,从此采茶歌舞便流传于民间,后来,这种采茶歌舞发展成采茶戏。
传说二:古代有个和尚,带一男二女为徒弟,利用拜佛念经之余,还栽种了大片茶叶,并且创编了许多模仿采茶劳动的歌舞自娱自乐,后来,上山购茶的一个茶商看见采茶歌舞很优美,就偷学了采茶歌舞并带下山去,于是便有了采茶戏。
传说三:宋朝金人作乱,有个苏州女子赵嫦娥随母逃难途中,母女被冲散,赵女偶遇仙童王道安、仙女王月娥兄妹下凡到龙楼山采茶,见其可怜,王氏兄妹留下赵女一同采茶。后来,赵女与王道安结为夫妻,以采茶为生。他们辛勤劳动换来了茶叶丰收,吸引当地农民年年来龙楼山饮茶,彼此结下深厚感情。后因三人同回苏州,便将茶山送给当地农民经营,为了纪念他们,当地农民把采茶劳动编成歌舞演出,这便是采茶戏的源头。这些传说均蕴含着人们的想象和加工,其真伪无法考证,但传说中一男二女的角色和现代采茶戏中的三角戏有某些的渊源。另外,这些传说涉及的都是采茶劳动与采茶歌舞的结合,从这些传说和以上的叙述可以断定,采茶戏直接产生在茶区,是以采茶劳动为素材,以茶文化”为底蕴,在“采茶歌”、“采茶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二)现实与史料考证――源于赣南
在阅现有史料,关于桂南采茶戏大致有以下一些记载:光绪九年(1884年)《平南县志》:“照路挑灯簇簇红,茶娘结队和茶公。”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玉林县志》:“元宵以前,乡村中有装扮竹马、春牛戏者,竹马则唱采茶歌,春牛则唱耕田曲。”光绪二十三年版的《容县志》:“由元旦迄下弦止,各乡竟为狮鹿、采茶、鱼龙等戏诸戏尤以采茶为陋,俗法用乔妆男一女二,更唱迭和,从正月至腊月,渐月皆有茶歌。”等等。无论是光绪九年的“茶娘结队和茶公”,光绪二十三年的“竹马则唱采茶歌”,“乔妆男一女二,更唱迭和”还是咸丰九年的《采茶大例》和《茶插》的出现,都不具备“戏”的全部特征,还属于歌舞的范畴。由此可见,桂南采茶戏在清光绪年以后才逐步形成戏剧形态,从时间上看要晚于赣南采茶戏的“清初”成型期。
为了弄清桂南采茶戏的源流,1978年初夏,博白县采茶研究小组曾派人到江西省的南昌、抚州、吉安、赣州等地进行考察和交流,发现赣南采茶戏以前也是一男二女的表演,同样以“十二月采茶”为母曲进行发展延伸,其唱词和表演程式与桂南采茶戏基本一致,唱腔曲牌、表演内容、演出道具与桂南采茶戏大同小异,二者间有着太多的趋同和相近,必定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认为桂南采茶戏源于赣南。
另外,桂南各地的采茶戏艺人都说最初的采茶戏是从北流学来的,认定北流是桂南采茶戏最早的发源地。北流的采茶戏传人曾国威却说,他家是采茶世家,其祖上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下里街平安社人,移居广西已二十一代了。若以二十年为一代计算,其祖先迂居到桂南已有四百余年了。就当这是真实的历史,人们也可以断定,曾家祖先当初从江西带来的并非成型的采茶戏,而只是茶歌或采茶歌舞,后来才成了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桂南采茶戏源于赣南的说法。
解放后,在广东粤西钦州一带流传的采茶戏被称为“合浦采茶”,在广西玉林五属流行的叫“玉林采茶”,后因钦州划归广西,才将两者合并,正式定名为“桂南采茶”,与桂北彩调齐名,称为姐妹艺术。
桂南采茶戏在“双百”方针指引下进行了发展,博白县采茶戏普及面广,先后成立了300多个剧团(队)。
1978年,成立了专门从事采茶戏研究机构——采茶戏曲艺术研究组。
1982年,经自治区文化厅批准,将原县专业表演团体文工团改名为——博白县采茶剧团 。
曲牌曲调
桂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最初在明代时,其曲调比较简单,数量也不多,有3个曲牌,一是“十二月采茶”,二是“南昌小曲”,三是“四季莲花”。十二月采茶原是歌唱一年十二个月茶农活动的,经过发展成了开荒、点茶、采茶、炒茶等一整套曲牌歌舞。南昌小曲包括了闹五更、五更叹、五更望月、五炷香等一套五更调。
四季莲花即四小景,包括到春来、大落花园、中落花园、小落花园等,以描写春夏秋冬四季花物为主的曲调和舞蹈。
后来,采茶与舞狮、舞龙分开后,仍然保留了舞狮、舞龙的打击乐,并和桂南八音结合起来,形成采茶戏的打击乐,如相思锣鼓、快冲头、慢冲头、小朝王等击乐曲牌至今还在大量使用。这是桂南采茶戏脱胎换骨的第一步 。
表演程序
采茶戏演唱曲调,起初比较简单,一般唱曲是以“十二月采茶”为主。其次序先是恭贺、参拜。演员在表演之初,要向戏主和观众恭贺吉庆,在恭贺吉庆的内容上多是风调雨顺、心想事成之类吉祥话。
然后是开荒。演员表演用锄头锄地、播种茶籽的歌舞,动作健康有力,生活气息浓。
接着是探茶。演员表演探望茶树生长情况的样子,烧茶山纸,祈求山神土地保祐茶叶丰收,有地方特色。
然后是采茶和炒茶。采茶表演是一男二女的采茶舞蹈,边歌边舞,动作优美动人;炒茶表现制茶的过程,热烈紧张,一男二女一边唱一边做,将收获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
卖茶是表演的最后程序。经过了很多的工序之后,茶叶终于制作成功了,于是妹妹送哥去卖茶,风趣横生,令人喜悦。
十二月采茶的整个唱曲,通过种茶的全部劳动过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和丰收喜悦。
后来,来自广东信宜的老艺人莫五来玉林演采茶后,在十二月采茶前又加唱参拜、采茶两个情节,别具特色 。
艺术特色
桂南采茶戏乡土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桂南采茶戏属于民间戏曲,土生土长,用本地语言客家话演唱,通俗易懂,易于普及。
桂南采茶戏衬词别有风味,多用“吁嘟呀”和“吁嘟呀啦”,听众备感亲切,广为传唱。因此,“吁嘟呀”又成为桂南采茶的另一“俗名” 。
桂南采茶戏曲牌兼收并蓄,容量较大。采茶插曲的曲牌比较丰富。民间艺人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吸取民间小调、山歌、兄弟剧种的曲牌及音乐,具有多元性 。
演出表演
桂南采茶戏
采茶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独立演出,经常是一男二女3个人演唱,3个彼此以哥妹相称,男的称阿哥,女的叫大妹、二姝。大部由男演员扮演直至后来,才由多人上台演唱。
桂南采茶戏演出队伍精悍,机动灵活。队伍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小道具、小节目,不受场地限制,演出方便。
桂南采茶戏表演别具一格,载歌载舞。唱念做舞四功,侧重于唱和舞,念白多数为韵白或骈文,演出气氛热烈,剧场效果良好。
桂南采茶戏的乐器有击乐、器乐和道器。击乐包括锣、鼓、钹、木鱼;器乐包括唢呐、二胡、笛子、碰铃;道器包括钱鞭、彩带、花扇、手绢 。
桂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的主要作品是20世纪20年代编排创作演出的,主要有《打杯舞》《剪红带》《借衣》《绿珠女》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作了很多作品,如《刘三姐》《冯京与马凉》《抢亲》《夺印》《三里湾》《只争朝夕》《风口渡》《拦路》《接账》《苦甜担》《梁祝》《奇案姻缘》《三约湖心亭》《两亲家》《重上茶山》《放牛乐》《姻缘错》《桥》《甜郎辣姐》《桃花姐》《拆店》《乔迁新居》等。
2015年附近创造的桂南采茶戏作品有《清水塘边》《烦恼村官老犟妻》《门神下乡》《铁公鸡拔毛》《牛老板拜妻》《新所长追旧税》及一批采茶歌舞 。
传承价值
桂南采茶戏具有较高的价值,包括学术价值,即保护、传承桂南采茶戏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戏曲乃至世界戏曲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实用价值,即保护、传承桂南采茶戏对建设社会精神文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传承人物
陈声强
陈声强,男,汉族,1947年生,广西博白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茶戏(桂南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陈声强1969年至199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采茶剧团任采茶戏演员,受教于剧团的业务副团长黄钖福以及甘福华、陈元栋等采茶戏老艺人,1984年被任为业务副团长,1991年至1998年在博白县图书馆任副馆长,1998年至2007年在博白县文化馆任馆长。其表演声情并茂,唱、念、做、舞具佳。代表作品有:《哭还是笑》《河边情话》等 。保护措施
2018年6月14日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南采茶戏《绿珠女》巡演首站走进玉林师范学院,作为桂南采茶戏《绿珠女》巡演的首站,此次采茶戏走进校园不仅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对于桂南采茶戏的挖掘、抢救、保护、传承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博白县文化馆获得“桂南采茶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采茶戏(桂南采茶戏)”项目保护单位博白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重要演出
2018年8月21日,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大型剧目展演进行到第二天,由博白县采茶剧团出演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桂南采茶戏《绿珠女》在邕州剧场上演 。
2018年9月13日晚,大型新编桂南采茶剧《绿珠女传奇》在南宁市邕州剧场上演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