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主义街 编辑

四川省达州市石桥古镇的道路

列宁主义街列宁主义街

“列宁主义街”位于革命老区四川省达州市石桥古镇。1933年9月30日,红四方面军挥师南下,解放石桥古镇,发动工农,打土豪、分田地,并在古镇中建于清朝的四座牌坊上分别刻下了“拥护红军、扩大红军”、“反对军阀混乱”、“打倒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等宣传标语。其中,在最为壮观的一座牌坊上,红军刻下了“列宁主义街”五个字。为了突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两字为横书,每字大约1米见方,“主义街”三字略小,为直书。之后,红军北上抗日,白军占领了石桥镇,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革命标语便被群众用石灰掩盖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红军标语又重见天日,大放光辉。“列宁”二字虽经70多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仍刚劲有力,光彩照人。列宁街具有革命导师的英名、红军的创举、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沉淀等特点。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列宁主义街

外文名:Leninist Street

简称:列宁街

拼音:liè níng zhǔ yì jiē

位置:达州石桥镇西南角

历史介绍

编辑

当你驱车来到这里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东向西一字排开的四座仿木结构的石牌坊。这些高耸的石牌坊,分别是为旌表、诰封、节孝而建造的。石牌坊古朴隽秀,重檐斗拱尉为壮观。每坊额端均镂雕“五龙捧圣”。其间或浮雕“八仙”,或圆雕“桃园结义”,或“三战吕布”,或“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更有那精雕细镂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琴棋书画甚是好看,把个全长694米,210间街房的一条街装点得古色古香。然而,最为引人注目者,还不是这些,而是刻在第二号牌坊横额正中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列宁主义街。

列宁街列宁街

见证光辉

编辑

石桥古镇春秋属巴国,秦归益州,汉代建场,隋唐两度设县(即太平县、柳杨县),宋元兴盛,明末战毁,“湖广填川”时,来自八省九府十三州的移民,在石桥进行大规模的场镇建设,从而留下了现存完好的花市街(广东街)、红卫路(抚州街)等11条老街。因其场内有河,河上建有石拱桥,故取名石桥河,简称石桥。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前,四川军阀刘存厚的孔、赖、徐团先后驻扎石桥,对百姓大肆掠夺,无恶不作,当时流传着“一怕兵,二怕匪,三怕强盗,四怕税”的乡歌民谣,这些民谣,道出了人民的心底话。饱经风霜、深受痛苦的人民群众,心目中盼望着拨开乌云见青天的革命种子——红军的到来,点燃了劳苦大众支持革命、投身革命的激情。

石桥列宁街是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南下东进的第一站,同时也是宣达战役的指挥部、营渠战役的大后方,在解放达州、反六路围攻和万决战等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桥头堡”作用。列宁街红军石刻标语,是红军革命时期的革命纲领,是红军宣传革命思想、鼓舞斗志的战斗口号,是秦巴山区川东地区劳苦大众拥护红军、支持红军、巩固赤区和军民团结、共同抗敌的历史见证。

石桥列宁街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领导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为推翻旧世界所走过的战斗历程,为纪念革命先驱创业的功绩,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回望历史,硝烟弥漫;红色石桥,英雄老街。踏上青石板,重走红军路,触摸红军石刻标语,让人肃然起敬,内心会受到强烈震撼。

1933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率领下,发动了著名的“宣(汉)达(县)战役”。直逼盘踞在达城的川陕边防军督办署刘存厚部的老巢。红九军十一师由政委叶成焕、师长陈再道带领,从巴中、平昌挥师南下,率先屯兵石桥镇,并解放了邻近九乡八场的劳苦大众,迅速建立起各级苏维埃政权。区苏维埃设在石桥烟市街黄家大院,主席李祖顺、副主席兰廷义;乡苏维埃设在“天宝戋”郭荣华店内,主席潘庆礼。乡苏维埃下设13个村苏维埃。宣达战役指挥部设在石桥文昌宫内,区、乡苏维埃俱乐部设在“剪谷堂”。随后,红三十军政治部进驻石桥镇,组织赤卫军、童子团、宣传队开展广泛的建政、扩红宣传活动,发动工农群众、社会青年、教员、学生参加红军宣传队、錾字队,进行街头、乡场宣传,表演。印发、张贴传单,书写标语口号,錾刻宣传标语。

文物单位

编辑

列宁街列宁街

列宁街,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领导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为推翻旧世界所走过的战斗历程,为纪念革命先辈的创业功德,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这里成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成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基地。1979年,达县(今达川)革命委员会批准列宁街为达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5月22日还被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达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点与规模

中国红色第一街——达川石桥

一条石板铺路、木板墙壁、青瓦屋面、四座清代牌

坊横跨的石桥列宁街,全长694米,有210间街房。街上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四座仿木结构的石牌坊,古朴俊秀,雕刻精美,蔚为壮观。

列宁街列宁街

进入古镇主入口处就能看到新建成的列宁公园,高大的列宁塑像巍然屹立,雄视前方。列宁公园内的红军陈列馆焕然一新,里面向世人展示了众多宝贵的红色遗产。趁着小雨,徜徉在石桥古镇的街道上,多了一份清新和宁静,一座座新修缮的住宅极具川东民居特色。在一个四合院里,一位姓易的老人正忙着书画,他说:“我要用画来宣传石桥,宣传达州。”

如今,石桥列宁街被国家旅游局纳入“川、陕、渝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四川省“首批民间艺术特色之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联合授予“民俗文化体验区”,被誉为“中国红色第一街”。

建筑结构

中国红色第一街中国红色第一街

古镇红街 石桥镇

达川石桥镇距达州市区55公里,石桥列宁街景区依托中国红军第一街——列宁街,街上由东向西一字排开四座仿木结构的石牌坊,古朴秀丽,雕刻精美,蔚为壮观。 其中第二道牌坊横额正中雕刻着“列宁主义街”,其“列宁”二字为横书,每字约1平方米,“主义街”三字,略小,为直书。列宁街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了列宁公园、红军陈列馆、红军文化艺术墙等景点,通过塑像、革命先辈书法石刻、浮雕等形式,反映工农革命的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同时按照川东民居风格对石桥古镇列宁街的民房进行了打造,营造了古色古香、民风淳朴的古镇形象。

新建成的列宁公园,在古镇主入口处,面积约1.6公顷。为了补充完善列宁街的文化内涵,有关部门特地在列宁公园的广场上用花岗石塑造了一个列宁的塑像,高大的列宁塑像,沉稳、矫健,巍然屹立,雄视前方,若有所思,似有所悟。

在列宁塑像的身后是一个红军陈列馆,馆内设有六组陈列图物:第一组,南下东进、扩大苏区;第二组,建立工农政权组织;第三组,传播真理,刻写标语;第四组,加强武装,整训扩编;第五组,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第六组,红军精神,千古传承。

红军文化艺术墙总共十部分,一是苦难生活。表现三座大山压迫,广大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二是革命曙光。列宁主义思想传播,知识分子觉醒、反抗,共产主义思想萌芽。三是农民运动,表现成立农会、打土豪劣绅的场景;四是游击战争。表现大革命失败后,达县的共产党从事地下活动和开展游击战争的场面;五是宣达战役。表现达县的游击队发展壮大成为游击队,后被红四方面军收编为红军第三十三军。六是政权建设;七是宣传发动;八是扩大红军。表现人民群众支持红军、拥护红军、踊跃参加红军的场景;九是欢送红军;十是永放光芒。表现各地少先队员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发扬红军精神,建设美好生活的场景。

进入列宁街道路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经过细看就会发现路面其实已经经过了精心打造,设计者和施工单位采用了手工雕琢的石材尽量保持了列宁街原有的风貌。“为了返璞归真,达到以前老街的风貌,全部用人工开采的青石板还原。通过这次改造之后基本上是回到了原来清代时候修建的格局。”据负责列宁街打造的工人介绍。

下一篇 红军公园

上一篇 达州月湖狂欢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