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玑璋 编辑

中国戏曲教育家

周玑璋,戏曲教育家、上海戏校第一任校长。 被誉为上海戏校“第一代拓荒者”。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周玑璋

别名:周小星、白鸥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81年

毕业院校:直隶省盐山县师范学校

职业:戏曲教育家

代表作品:《小仓山》、《精忠报国》、墙头马上、《拜月亭》

主要成就:上海戏校第一任校长

籍贯:河北海兴

早年经历

编辑

周玑璋 生于农民家庭,幼年入私塾读书,直隶省盐山县师范学校毕业。曾在本村当小学教员,后到吉林省和龙县立第六高小任校长。

革命人生

编辑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参加革命,民国二十年3月任大连《泰东日报》编辑,九一八后在南京铁道部创办《铁路职工》周刊,后任《扶轮日报》编辑。

民国二十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7年初深入沦陷区从事地下工作,任北京教育部编审会编审,民国三十一年辗转到解放区,任冀鲁边区行政委员会秘书。

民国三十四年任渤海行署宣传队编辑,创作了《小仓山》《精忠报国》等剧本。民国36年起担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平剧团编辑股长、副团长。

解放后,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京剧团团长、华东戏曲研究院副秘书长。

1955年起任上海市戏曲学校副校长,兼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团长。

他长期从事戏曲创作和戏曲教育事业,创作、改编的剧本有京剧《小仓山》《黄泥岗》《唐赛儿》,昆剧《墙头马上》《拜月亭》。《墙头马上》曾拍摄成影片。

60年代初他与人合作改编了现代昆剧《琼花》,为昆剧反映现代生活作了有益的尝试。“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任上海市戏曲学校校长。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常务理事。

1981年逝世。

纪念评价

编辑

2012年3月22日下午,“继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打造一流戏曲人才培养基地——纪念戏曲教育家、上海戏校周玑璋校长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院莲花路校区举行。在上海市戏曲学校即将迈入60华诞之际,主办方特别邀请到众多老一辈的戏曲工作者一起参与研讨,分享经验与心得。 200余位当年昆大班、京大班、淮大班等的师生聚集一堂,追忆这位被称为戏校“第一代拓荒者”的老校长。

周玑璋是上海戏校的第一任校长。上海戏校是由1954年办的昆曲演员训练班和1955年办的越剧演员训练班合并组成的。当时昆曲已是一个衰败到近于绝迹的剧种,办昆剧班意味着背负起起死回生、存亡继绝的重任。头一个问题就是从哪里去找一批优秀教师来。当时老艺人已经极少,有也教不动了;“传字辈”虽都在中年,但绝大多数流散四方、改行转业,有的穷困潦倒,不知去向。周玑璋老校长正是在那样艰难的情势下,花费了一两年时间在全国范围中搜寻以“传字辈”为主的教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戏曲学校涌现的一批戏曲新人日后许多都成为各剧种挑大梁的名角,其中尤以青年京昆演员最为突出,华文漪蔡正仁张洵澎计镇华李炳淑杨春霞等都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戏曲明星,“昆大班”更是成为成才率极高的一个典范,其中凝聚着周玑璋校长的大量心血。

为纪念这位老校长,上海戏曲学校还特意编写了《周玑璋纪念文章》,收录了周玑璋创作的剧本、撰写的剧论以及晚辈学生们纪念这位老校长的纪念文章数十篇。

老校长周玑璋,是名副其实的戏校第一代拓荒者。多年之后,历史又送给他一个称谓:戏曲教育家。尽管他离世已30多年,但戏校师生依然在怀念他,怀念他超前的思想、超常的胆识、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地敢做敢为、敢拼敢赢的精神。而举办研讨会的目的也正是希望能认真总结前辈们的办学经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戏曲人才。

下一篇 中国网

上一篇 性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