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池子 编辑
南池子地处北京的中心城区,位于紫禁城之东,原是封闭于皇城之内的一条街道,与紫禁城西侧的长街对应,同称为南长街。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为便利交通,在天安门东西两侧两条长街南端的皇城墙上打开了两处豁口,为与紫禁城西侧的南长街相区别,特将这条长街定名为南池子。这条街道历史悠久,早在15世纪初,明成祖朱棣营建北京紫禁城时就已有规划,历经明、清两代,至2020年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是名符其名的“百年长街”。
中文名:南池子
地理位置: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北侧
开放时间:全年 全天开放
南池子
南池子大街北起东华门大街,南至东长安街,全长近1公里,东西两侧分布着飞龙桥、缎库、瓷器库等多条大小胡同。这一地区在明代,大部分为皇家宫殿内南城和御用园林东苑的辖区,到了清朝逐步发展成为内务府所属储存各类物品的外宫库区。在这一地区之内和周边拥有着天安门、故宫、太庙清代雍正年间,在紧邻紫禁城的东西两隅,先后敕建了4座神庙,以祭祀为道教所信奉的古代传说中的风、雨、云、雷四种神灵。风神庙学名宣仁庙,庙门坐东朝西,面向帝王之居紫禁城,清代每逢春秋两季,皇帝都会派遣官员前去祭祀。云神庙学名凝和庙,位于北池子大街路东46号(今北池子小学)。宣仁庙、凝和庙均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河沿111号有一座普胜寺,又称十达子庙。当年顺治帝赐建了普胜寺和北海白塔。该寺原先规模很大,为清代京师三大庙宇之一。1915年,普胜寺改为欧美同学会。
在南池子普度寺以北,有一处捷报处,是清代最高军政机构——军机处的重要部门,负责处理公文和军事情报。在南池子地区还设有掌管皇家库房的库司(今库司胡同和负责皇家武备用品制作的箭厂、鞍作等皇家作坊,以及官猪圈、官豆腐房等皇家生活保障设施)。
人才聚集的南池子:
见证了历史风云
南池子与胡适
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胡适与南池子一带有着解不开的情缘。民国初年,胡适曾长时间居住在南池子附近的缎库胡同8号(旧门牌),并在南池子以北的箭杆胡同《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工作,后来他创办的中国政治学会会址也在南池子大街以西、太庙东门外的清代门神库旧址内。胡适在20世纪30年代于此建了一座藏书楼,存放其所藏书籍,并作为政治学会的图书馆。
翠明庄与军调部
翠明庄位于东安门大街1号。抗战暴发后,日伪政府曾在此处设立了高级招待所;日本投降后,此处曾作为国民党“励志社”所在地。1946年国共谈判时,此处曾作为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驻地。
革命党刺杀袁世凯故地
南池子北口的东华门大街是皇城中的一处繁华之地,明时此地曾用于举办灯市;清代这里是内阁官员出入皇宫的必经之路,许多历史事件都发生于此。清宣统年间革命党人就曾在此演出过刺杀袁世凯的悲壮一幕。
历史记忆中的“美国新闻处”
在菖蒲河的大苏州胡同,曾有一美国新闻处,它位于菖蒲河的大苏州胡同内一座并不起眼的小院。解放后,美国新闻处随美国大使馆一并撤走。2002年,菖蒲河改造时,此处旧址与大小苏州胡同一起消逝在历史的记忆中。
北池子的《新青年》编辑部
《新青年》杂志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载体,其编辑部就曾设在南池子以北的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内。著名的革命领袖、文坛旗手李大钊、鲁迅等人,都曾在这个小院中担任过编辑工作。
小苏州胡同故事多
20世纪20年代,小苏州胡同5号(旧门牌)曾经是北京工人运动的指挥中心——北京市总工会所在地。20世纪30年代以后到建国初期,小苏州胡同先后居住过不少名人。
明清两代的太庙,就是如今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之处。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太庙面积平方米。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改建。清顺治八年、乾隆四年都曾修缮。解放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太庙被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史在今东城区南池子南口东侧,是明清两代皇家档案库,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档案馆。皇史始建于嘉靖年间,坐北向南,是一组结构奇特而紧凑的古建筑群。主殿整个建筑为砖石结构,殿内屋顶没有梁、柱,又称“无梁殿”。解放后,皇史由第一历史档案馆接管,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的普度寺又名玛哈噶喇庙,紧邻紫禁城东华门,是清初在皇城内修建的一处著名喇嘛庙。该寺寺址原为明代皇家宫殿“南内”的一部分。清初这里曾被作为睿亲王多尔衮的府邸;在清顺治年间,这里曾一度成为国家的实际政治中心。多尔衮被定罪后,该府邸遂废。康熙三十三年将其改建成玛哈噶喇庙;乾隆四十年,又重新修葺与扩建。乾隆将该寺赐名“普度寺”,民国以后该寺一度作为小学校园。该寺已经过整修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社区居委会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与驻区单位和商业网点联手共建,签订了“为民服务和资源共享协议书”,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这里有为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联系优惠购药的;有为80岁以上老人联系上门理发的;还有帮困救助的网络。社区能为居民群众提供的各种服务达30多项。
南池子社区以胡同、四合院为特征,体现了寓皇城文化、市井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于一体的新型社区风韵。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保护地区历史文化,几年来,南池子社区注重加强南池子文化型社区的建设,深入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努力为全市风貌区保护社区建设积累经验,做好示范。
南池子大街属明清皇城内南北向重要通道,作为北京市政府公布的历史风貌保护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了推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2000年年底,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修缮改建作为全市的试点工程。南池子风貌保护区修缮改建范围,北起东华门大街,南至灯笼库胡同,西起南池子大街,东至瓷器库北巷,原有居民900余户近2600人,房屋近2000间。方案经过反复论证,2002年5月,启动南池子居民拆迁试点工程,南池子传统风貌区的改建,胡同全部得到保留,并保证传统胡同肌理不变;保留院落22处,保留比例达到34%;建筑风貌的保护比例为95%。改建后的四合院舒适温馨、亲切宜人,人文景观得到充分展示,保留了南池子风貌保护区的精华。南池子修缮改建工程已基本完成。
南池子地区,作为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充满人文魅力的文化街区,在近些年的社区建设中,健全完善了社区组织,开展了周到细致的社区服务和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使整个街区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流淌着和谐的人文风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