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水量 编辑
降水量(precipitation)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以毫米计算。并按照12h和24h进行降水量等级划分
降水量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具体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中文名:降水量
外文名:precipitation
单位:mm
类别:气象术语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按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气象站在有降水的情况下,每隔六小时观测一次。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区,就是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的地区,就是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的地区,就是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就是干旱地区。
一个地区降水的分布特点可以分为地区分布状况和季节分布状况两部分来组成。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区,有着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中国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的东南季风带来的。东南季风为中国带来太平洋的水汽,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会最先得到东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也就成为了中国年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
从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状况来看,中国年降水量总体上由东南往西北递减,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成为中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中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也就是东南季风盛行的时候,所以中国的气候特征表现为“雨热同期”。而在冬季,中国盛行来自亚欧大陆内部的西北季风,水汽含量很少,形成的降水也不多。
除了东南季风给中国带来降水以外,中国也能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水汽,中国的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比如西南季风通过雅鲁藏布江谷地,把暖湿的印度洋水汽送到青藏高原深处。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北疆地区,也能得到少量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使得中国新疆的北疆地区比南疆地区要相对湿润。
降水强度: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也称为雨强。
可降水量:空气柱里含有水汽总数量也称为可降水量。它对应于空气中的水分全部凝结成雨、雪降落所能形成的降水量。可降水量比实际的降水量约大1到2倍。但在较强的降水系统中,特别是雷雨中,实际降水量往往显著超过可降水量,这是因为含有大量水汽的空气不断向降水系统中辐合造成的 。可降水量在寒区小,在热带大。全球的可降水量的平均值大约是25mm。中国的平均值与此接近。
降水
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液态降水有毛毛雨、雨、雷阵雨、冻雨、阵雨等,固态降水有雪、雹、霰等,另外还有液态固态混合型降水,如雨夹雪等。
按降水强度可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大暴雪和特大暴雪。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
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mm的降雪过程。
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mm的降雪过程。
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mm的降雪过程。
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2.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0.0mm或积雪深度达16mm的降雪过程。
特大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24.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40.0mm或积雪深度达32mm的降雪过程。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中国年平均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境内年平均降水量在494.9毫米~173.0毫米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雨季和干季分明。境内降水量在全年的分配上大部集中在5~9月,可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其中暖季(6~8月)可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由于复杂的下垫面对其上空气的加热作用,使空气层结不稳定,易导致热对流,引起阵性降水;同时,还由于海拔高、温度低,降水不仅以固态形式为主而且以阵性降水为主。另外,夜间较多,约占总量的50%以上。
2024年上半年,全国平均降水量316.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9%。强降雨过程频繁、强度大、极端性明显。全国共发生19次区域暴雨过程。主要江河洪水发生早、量级大,中小河流洪水频发多发。长江、太湖分别发生1次编号洪水,珠江流域西江、北江、韩江、东江等发生多次编号洪水,广东、广西等21省(区、市)61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多地因强降雨引发山洪、城镇内涝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特别是6月份以来,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湖南等地重复受灾,灾情较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