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德 编辑
官德,指的是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如果官德缺失就会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导致官德的腐败。这种腐败和单纯的经济腐败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它不仅导致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会从组织上、声誉上败坏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并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现象。目前,官德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2012年的国家公务员招录将首次考察德行。
中文名:官德
指:官员恪守职业道德
“官德”本质:一种政治道德
核心地位: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
官德:图书封面
“官德”本质是一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因为没有哪一种职业道德像“官德”这样涉及到运用国家权力过程中体现出的道德问题。 官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有其双重性的特点,即官员作为一个职业道德主体,他既要具备国家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职责道德,如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办事公办,一视同仁,惩恶扬善,救危助困等;又要具备作为一个掌权者在权力运用过程中的权力道德,即与权力的行使密切相关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如遵纪守法,诚实无私,廉洁自律,不谋私利等。近年来屡屡曝光的官员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对于官员而言,知耻而后能治。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如果丧德失耻,不仅仅是造成一时一地的不公,这种风气还会像瘟疫一样蔓延,甚至动摇法治制度体系。一些官员的失德很可能已经构成了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短板”。个人前途
“官德”优劣关系到领导干部能否健康成长。
在德与才的关系中,德是前提,制约着才的发挥方向和发挥程度。因此有人对干部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只有把做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推动事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才会做到无论顺境逆境,始终奋发进取,无论官大官小,心系一方百姓,也唯其如此,才能获得持久不竭的前进动力,从而得以不断地健康成长。
如果不讲修德,只想做官,这样的人往往急功近得,不顾民情,不讲实际,一味追求显型政绩、轰动效应,甚至会为求官而不择手段,走到投机钻营的邪路上去。这样的人一时也许能做官,但纸里包不住火,最终还是得丢官。
社会示范
“官德”优劣往往会对其部属甚至一方群众起到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从而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风、政风甚至民风向积极或消极方面转化。
由于官员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特殊,处于领导地位,手中握有权力,是党的形象代言人,其“官德”修养不但是个人立身的根本,而且也是党的党性党风的直接载体,也是感召他人、影响大众的最有效的力量。相反,“官德”有问题的官员,其危害不可估量。
人类历史表明,官德之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之于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祸福,确有千钧之重;而一切伟大人物和杰出之士,无不注重、倡导和践行社会所要求的官德。
西方哲学
在古代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主张国王应是哲学家,即实行“哲学王”治理,极力倡导“贤人政治”。
古罗马历史学家、曾长期担任执政官和保民官的塔西陀曾断言:“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东方主张
先圣孔子终生主张“仁政”和“德政”,坚持传扬“为政以德”。孔子曾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也说:“人君先正其身,而后乃行其令。”
毛泽东教导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而把传统官德马克思主义化和时代化,留下了富有创造性的十分丰富的社会主义官德思想。
“生活作风”问题一直是领导干部的“高压线”。然而,由于对官员考核大多“唯政绩论英雄”,而对官员“私生活”却缺乏有效监督,以至一些官员流连于声色犬马,包养情人、“二奶”,甚至嫖娼狎妓、共用情妇。 在法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一些官员的法治观念不但没有增强,权力意识却恣意膨胀。近几年,民众因散发短信批评地方领导,或者散发材料检举地方官结果因言获罪的事例不在少数。不只是普通民众,一些媒体记者也常常遭到握有公权力官员的强力“阻截”。 有的官员自以为当了领导,就能为所欲为、呼风唤雨欺压百姓。有的领导干部听不得反对声音,容不得不同意见,为一己私利,逞一时之气,竟然是非不分,置法律于不顾,甚至动用黑恶势力加害同僚。此外,一些官员为摆脱情妇纠缠进而行凶杀人,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有的领导干部掌权为己,贪婪无度,从收受礼物发展到大笔受贿、索贿甚至敲诈,最终官德尽丧,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陕西神木县原副县长高晓明受贿241万元,一审获刑12年。他在万言悔过书中称,对于送礼的人,由开始的拒绝接受到后来的来者不拒。收受钱财多了,慢慢地就习惯了。 不少干部患上了“权力依赖症”——对权力既崇拜,又缺乏安全感;既渴望拥有权力,又害怕失去权力。一些干部甚至认为,人生不过是组织部门的一张纸,风乍起飘向何方,自己无法掌握。为了让仕途顺利,一些干部开始讲风水、寻大师、求神拜佛。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中,有半数以上存在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迷信现象的情况,对其中一些迷信现象的相信程度相当或高于一般公众。 一些干部面对群众的质疑,张口说谎,故意夸大、编造或者隐瞒事实真相。一些急需政绩的干部,将升迁希望寄托在政绩工程和数字游戏中。一些官员出于现实利益考量,欺上瞒下竟然成为他们工作中的一种常规手法、生存秘籍。“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就是这种生态的生动写照。
官德不正的成因有很多方面,信仰沦丧、教育不力、监督失效、强权政治、司法不公、官官相护等,都在某种程度促成或者纵容了官德不正的现象。
观察今天的部分官员,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信仰缺失;
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部分官员不是奉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而是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肆进行权钱交易;
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上,部分官员借口“大气候不好”,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
在形象问题上,部分干部形式主义严重,拜金主义和霸权思想让他们时刻不忘作威作福。
国际参考
美国1978年出台了《从政道德法》,该法从上至总统,下至最低一级的公务员的行为在道德上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和限制。意大利也在十年前出台了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对公务员几乎所有的行为都作了指导性的规定。
2009年5月,英国下议院爆出“报销门”丑闻,多名议员因此断送政治生命,从政将满三十年的老议长黯然去职。英国主流媒体总结这起议员集体失德惨剧的教训时提出,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外部制度监督,建立更加完善透明的制度监督规范;必须强化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的功能,强化媒体作为社会监督平台的职能。
自我检查
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核心是加强其自身修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规矩扛得住诱惑,分清良莠谨慎交友,切实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切实管住自己的手、腿、嘴。特别是无人监督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千万不能降低做官做人的标准,否则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外部监督
“官德”的养成,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机制。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反腐体制机制,通过制度约束权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切实让公共权力“公开透明”;此外,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标准,完善官德考评体系,让讲官德的干部得到褒奖,让失官德的干部得到追究。
根本办法
健全的行政人格产生于服务型的行政模式,摒弃了官本位而着眼于人本位,摒弃权力本位而转向能力本位,强调行政人的责任意识,着眼于公共权力重新回归社会。
建构健全的行政人格,必须辅以先进的制度建设和行政文化建设。制度设计必须突出人的能力,加强社会民众的公共参与,增强行政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督促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道德化,加强行政行为的道德审视,促进行政监督的多元化。只有更加透明的程序规范,更加严格的政府信息与官员财产披露制度,更加严密的监督问责制度以及更加健康的公众监督,才能确保各种权力丑态无所遁形。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全会以来,中央空前重视官德问题,不断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已经启动。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表示,新一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将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这标志着,德行的考察已经纳入了公务员招考的标准。而对于“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将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不应机械理解为德行考察只包括政治品德、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三项。实际上,公务员的德行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个人品行、职业道德、生活作风等,都应当纳入德行考察的范围。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