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律 编辑

音乐的律吕、宫调

音律音律

音律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庄子·徐无鬼》:“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汉书·武帝纪赞》:“协音律,作诗乐。”泛指乐曲,音乐。 宋 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叙:“一切众生,有不能了。乃以韵语,谐诸音律。使一切人,歌咏赞叹。” 《红楼梦》 第二二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文字声韵的规律。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音律

释义1:音乐的律吕、宫调

释义2:泛指乐曲,音乐

释义3:文字声韵的规律

引证解释

编辑
1.

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庄子·徐无鬼》:“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汉书·武帝纪赞》:“协音律,作诗乐。”2.

泛指乐曲,音乐。宋 苏轼 《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叙:“一切众生,有不能了。乃以韵语,谐诸音律。使一切人,歌咏赞叹。”《红楼梦》第二二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3.

文字声韵的规律。南朝 梁 沈约《答陆厥书》:“以《洛神》比 陈思 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声韵》:“ 永明 中, 沉约 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简介

编辑

西方诗歌的音律

音律测试器音律测试器

除普遍要求押韵外(也有特殊情况,如古希腊人没有发现押韵,其诗歌也就不讲求押韵),西方各民族根据各自语言特点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音律,分几种情况:1、“重读诗”。每行诗中所含的重音数量是相同的,如盎格鲁.萨克逊的古英文诗。盎格鲁.萨克逊民风粗犷、质朴,也体现在语言中,古英语多为单音节词,但有重音、轻音之分。2、“计量诗”,每节诗中含的长、短音的数量是一定的,如希腊、罗马的古典诗。 《荷马史诗》 便是每行六组音节,每组三音,一长二短。西语长短音之分,与古汉语中平、仄字的发音比入声字长颇为相类。3、“音节诗”。每行诗中的音节数量是一定的,如“亚历山大体”法语诗。法语优雅,轻重音不明显,故有此规定。4、兼有以上三种基本诗歌音律形式的特点。如英诗中的“抑扬五步格”,便兼有“重读诗”和“音节诗”的特点,每行诗中要含有十个音节,其中偶数的音节必须为重音。

中国古体诗

其音律要求大家比较熟悉,不再重述。强调一点,中国诗歌一直是有韵的。虽然中国人直到南北朝时期,才从梵语的输入中发现了声母、韵母的区别,但先人仍然凭借直觉,在 《诗经》 、《楚辞》这样诗歌的头,便唱出了声律和协的押韵诗篇。明清小学,能整理出先秦以来汉民族语言发音的整个变迁情况,有韵诗歌居功至伟。

发展历史

编辑

古时,人们想把音律记载下来,相互传达、表达。但说的人和听的人都没有一个标准,声音和旋律过耳就不存在了。为了制定音律的标准,传说,古人在昆仑山之阴,用不同长度的竹子,把当中打空,在天气转冷时,埋在接天地之气的山凹,只留一孔以地面平齐,并用竹内薄膜将露出的孔封住。第二年,随着气候转暖,大地积聚的气流开始涌动,一天,聚地气最多的大竹管首先涌喷出地气冲破竹膜,古人就把这定为“黄锺”之声。并用三分损益的方法定出其他十一声,从而制定出十二声律。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

后因昆仑路途遥远,每年气候也有变化,“是故天子常以冬夏至御前殿……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锺律,权土灰,效阴阳。冬至,阳气应,则乐均清,景长极,黄钟通,土灰轻而衡仰。夏至,阴气应,则乐均浊,景极短,蕤宾通,土灰重而衡低。……候气之法,为室三重,户闭,涂衅“隙”必周,密布缇缦。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抑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之者灰动。其为气动者其灰散;人及风动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候灵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历。” 《后汉书·律书上》

《吕氏春秋》 载:“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俞“昆仑”之阴,取竹于塮郤之谷,以生空窍后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四舍少,次制十二筒……以制十二律……黄帝又令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这里明确了黄钟三寸九分的制度,为三分损益形成十二律作出了较早的文字记载。为今人研究中华音律提供了明确的文字依据。《后汉书·律历上》记:“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准之状如瑟,长丈而十三弦,隐间九尺,以应黄钟之律九寸;中央一弦,下有画分寸,以为六十率清浊之节。”在此明确了律准、旋律的关系。

不同旋律的音乐表达出人的不同情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此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今天的“国歌”、“军歌”、少先队的“队歌”,满怀对国家、对军队、对组织的敬意,“其声直以廉”;“民歌”、“山歌”、“情歌”,以其爱心感人,“其声和以柔”;圆舞曲、迎宾曲、间奏曲,抒发欢乐之情,“其声啴以缓”;当然,哀乐、丧乐、悼乐不可避免地“其声噍以杀”了。

梦幻音律梦幻音律

音符音符

音乐中的音律

编辑

我们把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称为音律。

音律的分类

音律是在长期的音乐实践发展中形成的,音律有多类,而人们熟知的主要音律有"纯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 三种。其中"十二平均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纯律

音律幻想音律幻想

在音乐之父巴赫大力提倡十二平均律之前,西洋的音阶不但有很多种类,同时音程的划分也是用纯律这个系统。 纯律是指两个音的波长的比例越单纯,则这两个音听起来会越和谐,反之则越不和谐。这也是人类耳朵天生的特性,所以早期所谓和谐音程的波长比例大致如下:

完全一度 1:1 完全八度 1:2

完全五度 2:3 完全四度 3:4

大 三 度 4:5 小 三 度 5:6

大 六 度 3:5 小 六 度 5:8

综上所述,最和谐的音程当然是完全一度,其次是完全八度,但二度和七度则是相当不和谐的音程。其波长比例一定是很奇怪的比例。虽然纯律最符合人类耳朵对美声的要求,能够有非常优美的和声效果,但却不太实用。因为这样的比例会因为转移调性而有很大的麻烦,例如C大调的主音是DO,应该以DO为起点,依照比例而定出其他音的音高,但如果转到G大调,所有的音的音高就会稍微做一些改变了。在巴洛克时代之前,因为乐曲形式简单很少转调,但随着乐曲形式越复杂,纯律就变成是相当麻烦的系统了。

十二平均律

随着音乐的发展,纯律的缺点就显示出,为了解决这问题,十二平均律应运而生。

A:十二平均律:

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平均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这种定律法就叫“十二平均律”。

B:十二平均律最大的优点:

不管怎样移调或转调,都能够获得均等的音乐效果。但这是相对的,因为十二平均律是将一个八度均分成12等分,所以每一个半音之间的波长比数都是一个除不尽的无限小数,所以无论演奏哪一个和弦都不可能得到真正完全谐和的音乐效果,只不过十二平均律影响的幅度相当小,比较之下仍是非常好的一个音程系统。 当前MIDI无法取代真人演奏效果的原因是因为真人演奏时演奏家会凭自己的耳朵判断音程和谐的程度,通常比较接近纯律,但在电脑中现时还无法更好做到,根本原因是音程定义系统上有着根本的差异,不过差异不太大。但是技术进步正在改变这种局面,通过电脑演奏越来越能获得自然的音乐。

半音、全音

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叫半音。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 八度内包括有十二个半音,也就是六个全音。

等音

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等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而来的,因为只有在半音相等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等音。

五度相生律

事实上它是纯律的一部分,它规定五度音的波长之比为2:3,其他音程都由若干个五度产生,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简谱中的1 2 3 5 6)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顺序是:宫→徵→商→羽→角。实践表明,按照五度相生律的音高演奏的旋律是最优美的,弦乐器就是典型的按照五度相生律定音的乐器。

形式特征

编辑

小提琴音律小提琴音律

音乐与人的关系如此密切,不同音律对人的影响早就为中华传统文化认同。中国儒家、道家都有自己成系列的音乐,孔子听到优美的音乐—韶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华彦钧的很多传世名曲就是道教音乐。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将音乐与“礼”紧密联系在一起,《诗经》的“风”、“雅”、“颂”很多都是歌词,当时都是配乐的。中国封建社会还把音乐提高到反映施政民意,治国晴雨的高度,《吕氏春秋》、《史记》、 《汉书》 、《后汉书》等都不厌其烦的竭力记下有关音乐与治国的同一条类似“政治格言”的话:“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今天中华崛起,古典音乐也面临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包容与自主的课题。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探索方面,《梁祝》、 《二泉映月》 等优秀曲目已取得中西合璧的配器,纯粹中华精神弘扬的好成绩。在人民性与社会性的结合方面,《小河淌水》、 《九曲黄河》 等都已登入大雅之堂,成为专家和普通群众都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在乐器个性与乐队整体性的探索方面,《正月·梅》、《打虎上山》、 《浏阳河》 等已取得优异成绩。在生活性与思想性的结合方面,《黄河大合唱》、《战台风》等无疑已成为示范作品。在感觉性与理智型的结合中,《瑶族舞曲》、《火车开进苗山寨》等肯定是已取得成功的好作品。

在形式与技术的创新、探索方面,中国古典乐队,吸取西乐乐器及表现手法为所用,西乐大、中、小提琴、包括竖琴与中国传统乐器筝、箫、笛、阮、琵琶、二胡等的结合已取得成功。因为这些乐器不论在中乐、西乐中都是上可以衔接高音,下可以联系低音的使用领域较宽广的乐器。而中乐中的唢呐等与西乐中的小号等乐器因个性较鲜明,较独特,包容性不强,兼容结合的探索就没见成功的作品。看能不能在中乐唢呐与鼓、锣、镲等打击乐器的组合中,结合西乐钢琴、小号、钢鼓等创作一些新样式的中国吹打乐曲。而最古老的中乐像埙、笙、古琴等能不能在箫、笛的参与下,结合西乐单簧管等创作出一些新样式的中国民乐,和中国古乐。争取最终不依赖设备,在室外也能演奏面对众多观众、听众的中国古乐。

艺术价值

编辑

不同的音律不但反映人的不同情绪,而且在长期的民族实践中,不同的民族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旋律。中华音律,主要特征是五声音阶,少用半音;强调和谐;强调与自然与宇宙呼应。非洲音律,警惕、迅猛,注重节奏,咚·嗒、咚·嗒、咚咚·嗒、咚·嗒,节奏欢快鲜明,大量使用切分音。欧美音律,主要特征是集体中强调个性,整体的多音色、多声部。朝鲜民族的音乐旋律可以伽耶琴的表现为代表。越南民族音乐个性特征,用独弦琴可完整表现出来。可以看出,音乐旋律是与民族居住环境、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有联系的。

再就是,音乐旋律从人的生理特征方面分析,人注重接受新的、有变化的、有起伏的作品样式。忌讳平直、单调、呆板的音乐旋律。单调会造成审美疲劳。摇篮曲的作用就是催眠。火车单调的节奏,结果是使人瞌睡。

下一篇 范百禄

上一篇 蔡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