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 编辑

东汉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两都两都

两都(the Chinese rhymed proce on two the capital),指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和辞赋家班固著的《两都赋》 。两都又指东汉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两都

外文名:the Chinese rhymed proce on two the capital

拼音:liǎngdū

解释:指东汉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出自:《后汉书·张衡传》

出处

编辑

两都,指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和辞赋家班固著的《两都赋》。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后汉书·张衡传》

长安

编辑

长安,又曾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环绕,南依秦岭,北枕渭水,山川形胜冠于天下。处于西安北郊的杨官寨有着全世界最早的城市雏形,被称作全世界第一座城市。信史以来,在此建都的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末年)、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朝,其中周(西周)秦汉(西汉)唐更是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公元前约11世纪,周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伐纣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并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 西安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公元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是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大社会改革。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顶峰时期。

公元582年,隋文帝颁令在汉长安城东南的今西安城址营建新都大兴城。唐王朝建立后更名长安。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自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开始,至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基本就绪,历时72年。城市面积84.1平方公里,布局规划整齐,东西严格对称,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大部分。城市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

洛阳

编辑

洛阳,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华夏文明的起, 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因建都次数多至无法统计 所以号称九朝古都(“九”在古语中意味多的意思)。【中国 中州、中土、中原】等称谓均来自于洛阳

历史曾用名 斟鄩、洛邑、成周、雒阳、东都、东京、中京、神都、京洛、洛京、西京。

古都简介: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 共十三个王朝,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之一。

十五朝的说法:十三朝”古都是官方一直沿用的说法,但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最确切的说法是在“十三朝古都”的基础上加上西汉、武周两个朝代的都城,总共十五个正史(《二十五史》)承认的朝代,这是学者们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

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洛阳龙门石窟旅游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网。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中华姓氏主根、闽南、客家之根。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洛阳才子”,“汉魏文章半洛阳”。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篇 桃溪

上一篇 仙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