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茶 编辑

宋代黄庭坚创作的咏茶词

《满庭芳·茶》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咏茶词。此词是作者与文彦博品茶时有感所作的。词以茶为中心,纵横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写尽古今风流。上片极言茶之风神,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全词善用典故,文笔清新,得咏物词之神韵。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满庭芳·茶

作品别名:满庭芳·北苑春风

作者:黄庭坚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全宋词》

文学体裁:词

作品原文

编辑

满庭芳1·茶

北苑春风2,方圭圆璧3,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4,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5。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归来晚,文君未寝6,相对小窗前。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1.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过片二字,亦有不叶韵连下为五言句者。 2.

北苑:即今福建建瓯。春风:指社前之茶。3.

圭(guī):中国古代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的器具。圭方璧圆,喻茶饼形状,也指茶饼珍贵。4.

尊俎(zǔ)风流战胜:“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尊,通“樽”,酒杯。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5.

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6.

文君:卓文君(前175—前121),汉代才女,与汉代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被后人津津乐道。

白话译文

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司马相如虽有渴疾,一觞一咏,引来群贤宾客。相如起做灯前,酒兴文采,风姿挺秀。竭尽胸中万卷诗篇,文辞充沛,犹如三峡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归家,文君并没入寝,两人相对,坐在小窗前面。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在此期间,京师文友荟萃,而黄庭坚以双并茶广赠文友,往来酬唱。此间黄庭坚结识政治家、书法家文彦博。文彦博与黄庭坚皆是好茶之人,而文彦博曾于壑源采茶,送给黄庭坚,黄庭坚受其知遇,常与其交游品茶。黄庭坚于此品茶有感,写下此词。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此篇为咏茶词。词中以茶为中心,纵横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写尽古今风流。词的上片极言茶之风神,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

上片先从茶的名贵说起:“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北苑建州,即今福建建瓯,是贡茶的主要产地。由于是贡品,故采择十分讲究,据蔡襄《北苑焙新茶诗》序云:“北苑(茶)发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临近社日)即入贡。”因此“春风”二字,即指社前之茶。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且云“岁但可十百饼”,故无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碎身粉骨”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接着写茶之用,“尊俎风流战胜”是“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意指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战胜”、“开边”,字面切合凌烟功臣。以下说更有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鹧鸪斑”,以其纹色代指茶盏,极珍贵。好茶叶之外,还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盏人,这才是品茶之道。

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这里写自己雅集品茶,却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情事。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见《史记》列传。紧接着带出他的宴宾豪兴,又暗暗折入茶会行令的本题。“为扶起灯前”下四句,是承接字面,明写司马相如的酒兴文才,实暗指茶客们酣饮集诗、比才斗学的雅兴。“一觞一咏”两句,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之文典“醉玉颓山”,用《世说新语·容止》中嵇康之事典。“搜搅胸中万卷”,用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还倾动三峡词源”,用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以上连用四个典故,真是“无一字无来处”。最后带出卓文君,呼应相如,为他们的风流茶会作结,全词亦至此归结为一。

这首词虽题为咏茶,却通篇不着一个茶字,翻转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不即不离,愈出愈奇。特别是用司马相如集宴事绾合品茶盛会,专写古今风流,可谓得咏物词之神韵。

名家点评

罗璇:“《满庭芳》词中繁复的典故,读来倒是别有一种繁华落尽见真淳的韵味。”

作者简介

编辑

黄庭坚画像黄庭坚画像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平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又能词。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