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编辑

北宋词人黄庭坚词作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是北宋词人黄庭坚所创作的一首词。该词描写了描写了南岳临济宗福州灵云志勤和尚参禅悟道的故事,上片描写灵云三十年修行一见桃花终于参悟的经历,下片转而阐明佛法顿悟的学说。全词表现禅理、禅趣,精奇险劲,颇具新意。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作者:黄庭坚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山谷词》

作品体裁:词

作品原文

编辑

渔家傲1

三十年来无孔窍2,几回得眼3还迷照。一见桃花参学了4。呈法要5,无弦琴6上单于调7。

摘叶寻枝虚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后水云8人欲晓。非玄妙,灵云合被桃花笑。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1.渔家傲:词牌名,自唐张志和《渔歌子》,是歌唱渔家生活的曲子,宋初较为流行。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韵。

2.孔窍:心。典出《庄子》“僬忽凿窍”之寓言。据《淮南子》:“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

3.得眼:盲而重见光明。比喻由迷昧而醒悟。

4.了:完成。

5.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谛。

6.无弦琴:未上弦的琴。陶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南朝萧统《陶靖节传》)

7.单于调:曲调名。

8.水云:原指行脚僧,因其踪迹如行云流水而得名。此指禅僧。

白话译文

灵云三十年来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得到了佛法真谛,在未上弦的琴上弹奏《单于调》。

灵云为求“悟”的境界,历经曲折,虚度了半辈子,人们应以此为鉴,趁着年少及早悟道。岂但见花能悟道,天地万物,流水行云无不蕴藏着道机禅理,因此,参禅学佛实非高不可攀之事,灵云三十年方悟道,真该见笑于桃花了。

创作背景

编辑

黄庭坚的皈依禅宗约在中年,据他的好友张来的诗:“中年一钵饭,万事寒木朽,室有僧对谈,房无妾侍录。”为证,从一个风流少年已变为一个禅门居士。期间,他经历了河北大地震,目睹了惨况。接着,元配夫人孙氏去世,已倦于官场。元丰二年(1079),继室谢氏又去世。元丰三年,三十六岁的黄庭坚罢北京教官后,外放知吉州太和县,途经舒州(今安徽安庆地区)三祖山山谷寺石牛洞,乐之,于是自号山谷道人,正式饭依禅宗。这首《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写于元丰三年(1080年)。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这首《渔家傲》援禅家语入词,以增加其理趣。所演绎的是南岳临济宗福州灵云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讲灵云三十年茫昧混沌,几番出入于迷悟之间。最后一见桃花,终于参悟。此用来比喻灵云三十年来的不彻不悟。“得眼迷照”,是说灵云几次将悟还迷。佛家有“五眼”之说,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见世间虚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实相。因此,此处的“眼”,当指慧眼或法眼。“参学了”的“了”,作“完成”讲。

下面两句讲灵云参悟的境界。“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无弦琴”,用陶渊明故事。“(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靖节传》)。黄庭坚以此作比,意阐释至法无法的禅理。

词的下片,由灵云之事生出感想,这里所着重阐扬的,仍是“顿悟”之说。黄庭坚看来。灵云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因为他身上,顿悟之中尚有“渐”的痕迹。诗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纵横自如,纯任本然的意境。

名家点评

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祝振玉:应该说,用诗词来阐扬禅理,并不是什么创举。平心而论,黄庭坚的这首词在艺术上也并无惊人之处。不过,在词坛的弦歌声中加入一些钟磬梵呗之音,倒能给人一点新鲜之感,聊备一格可也。(《唐宋词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编辑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谥文节先生,是“苏门四学士”(秦观张耒晁补之、黄庭坚)之一。其词与秦观齐名,号“秦七、黄九”。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他还擅长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30卷、《山谷琴趣外篇》(又名〈山谷词》)3卷,《全宋词》收录其词19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