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编辑

宋代秦观词作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此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从“弄春柔”“系归舟”的杨柳,勾起了对“当日事”的回忆,想起了两人在“碧野朱桥”相会的情景,产生眼前“人不见”的离愁;下片写年华老去而产生的悠悠别恨,“便做”三句,表现了离愁的深长。全词于清丽淡雅中,蕴含着凄婉哀伤的情绪,结构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作者:秦观

创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处:《全宋词》

文学体裁:词

题材:怀人词

作品原文

编辑

江城子⑴

西城杨柳弄春柔⑵,动离忧⑶,泪难收。犹记多情⑷、曾为系归舟⑸。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⑹,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⑺、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⑻,流不尽,许多愁。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⑴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⑵西城:指汴京西城。弄春:谓在春日弄姿。

⑶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

⑷多情:指钟情的人。

⑸归舟:返航的船。

⑹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⑺飞絮:飘飞的柳絮。

⑻春江:春天的江。

白话译文

西城的杨柳迎着春日春风摆动,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地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创作背景

编辑

此词抒写别恨,为怀人伤别之作。按秦观熙宁、元丰及元祐间多次入京出京。此词所咏为春令。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三月,秦观坐党籍,改馆阁校勘,出为杭州通判。其离京时间,正与词中“飞絮落花时候”相合。词当作于此时。此外几次离京,则多在秋冬间。

作品鉴赏

编辑

整体赏析

此词上片前三句写初春的离别,并未出现告别的对象而悲泪滂沱,已寓无限隐情。“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两句转为忆旧,“多情”指恋人,“系归舟”指飘泊重逢的激动。“碧野朱桥”是当日系舟处所,又是今日处境。“当日事”唯存记忆,而眼前是“人不见,水空流”。即谓再度离别,再度“归来”时,已无人“系舟”,只见水流。“水空流”三字表达的惆怅是深长的。这几句暗示这杨柳不是任何别的地方的杨柳,而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所以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这地方发生。那时候,一对有情人,就踏过红色的板桥,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这儿话别。一切都记忆犹新,可是眼前呢,风景不殊,人儿已天各一方了。

过片“韶华”句为议论,道破人生真理,此理虽为常理常情,但由词人体味人生后道出则有极哀切的意蕴。“韶华不为少年留”是因为少年既是风华正茂,又特别善感的缘故,这青春不再,年华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终极原因。此悠悠长恨,当然将词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伤感融注其间了。“恨悠悠,几时休?”两句无形中又与前文的“泪难收”、“水空流”唱和了一次。“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说不登则已,“一登”就这杨花似雪的暮春时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尽地向东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这比喻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逐渐汇合,水到渠成的。此喻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基础上,又翻出一层新意,乃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此词写柳,妙在“弄春柔”一语,笔意入微,妥贴自然,把拟人手法于无意中出之,化无情之柳为多情之物;此词写愁,妙引而不发,语气微婉,最后由景触发一个巧妙的比喻: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全词结构布局极缜密。下片“飞絮落花”印上片“杨柳弄春柔”;“登楼”印“离忧”;“春江都是泪”印“泪难收”;“韶华不为少年留”总提全词命意,天然浑成,意态兼善,神韵悠长。

名家点评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前结似谢,后结似苏。《词钞》曰:词人佳句多是翻案古人语。如此词“便做春江多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虽用李密数隋檄语,亦自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句来,不过易“江为“海”耳。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正集》卷二:前结似谢,后结似苏,易其名,几不能辨。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少游翻之。文人之心,溶于不竭。

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二:“飞絮”九字凄咽,以下尽情发泄,却终未道破。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结尾两句与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徐师川之“门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皆言愁之极致。

作者简介

编辑

秦观像秦观像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视为元祐党人,绍圣后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四十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下一篇 风流子·东风吹碧草

上一篇 钱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