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仪怨 编辑

宋朝晁补之诗作

芳仪怨芳仪怨

《芳仪怨》是宋朝诗人晁补之的作品之一。王铚在《默记》中记载,晁补之写这首诗,是看了赵至忠《虏廷杂记》的记载。《杂记》言:“圣宗芳仪李氏,江南李景女。初嫁供奉官孙某,为武疆都监。妻女皆为圣宗所获,封芳仪,生公主一人。”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芳仪怨

作者:晁补之

创作年代:宋朝

文学体裁:七古

诗词正文

编辑

金陵宫殿春霏微,江南花发鹧鸪飞。

风流国主家千口,十五吹箫粉黛稀。

满堂侍酒皆词客,拭汗争看平叔白。

后庭一曲时事新,挥泪临江悲去国。

令公献籍朝未央,敕书筑第优降王。

魏俘曾不输织室,供奉一官奔武强。

秦淮潮水锺山树,塞北江南易怀土。

双燕清秋梦柏梁,吹落天涯犹并羽。

相随未是断肠悲,黄河应有却还时。

宁知翻手明朝事,咫尺人生不可期。

苍黄三鼓滹沱岸,良人白马今谁见。

国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云信流转。

芳仪加我名字新,教歌遣舞不由人。

采珠拾翠衣裳好,深红退尽惊胡尘。

阴山射虎边风急,嘈杂琵琶酒阑泣。

无言遍数天河星,只有南箕近乡邑。

当时千指渡江来,同苦不知身独哀。

中原骨肉又零落,寄诗黄鹄何当回。

生男自有四方志,女子那知出门事。

君不见李君椎髻泣穷年,丈夫飘泊犹堪怜。

作品鉴赏

编辑

晁补之《芳仪怨》是宋代歌行代表之一,叙写南唐君主李璟之女李芳仪的生平,意脉连贯,叙事紧凑,情调委婉。

陆游《避暑漫钞》载:“李芳仪,江南国主李景(璟)女也。纳土后在京师。初嫁供奉官孙某,为武疆都监。为辽中圣宗所获,封芳仪,生公主一人。赵至忠虞部自北虏归明,尝仕辽为翰林学士,修国史,著《虏庭杂记》载其事。”晁补之览其书而悲之,因作《芳仪曲》。

这首诗写李芳仪的经历。开头的“金陵”、“江南”、“风流国主”数语,在简洁的描写中既点明李芳仪的身份,又形容出南唐灭亡以前的繁华气派。“后庭一曲时事新”使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写南唐的灭亡。这一句承上启下,南唐国主的风流昏庸其实是导致亡国的原因,而李芳仪也只能“挥泪”“去国”由此转入下文。“令公献籍”两句说的是李煜奉表纳降,在宋朝受到了优待,不以俘虏视之。在这样的情况下,李芳仪作为被俘的敌国宗室女子,也没有被当作俘虏罚做苦工,而嫁给了一名武疆都监。武疆是宋辽对峙的前线地区,李芳仪也跟随丈夫到了这里。“秦淮潮水”两句形容李芳仪对故土的思念;“双燕”几句表示即便流落天涯,但毕竟有丈夫相伴,毕竟还有归还的希望。以上几句是描写也是叙事,展现了李芳仪的复杂心理。“宁知”以下又是一次转折,她的人生又发生了转变;“苍黄”四句,写战乱仓皇之中与丈夫失散,在历经国破之后又遭受家亡的惨痛。“芳仪加我”以下写在辽国被封妃,身不由己;并通过“嘈杂琵琶酒阑泣”、“无言遍数天河星”这样的行为来表现李芳仪对故土的深深思念。“当时”几句再次叙写李芳仪的内心;当年降宋时大家一同分担,不觉得有多么痛苦;此刻只身流落辽国,形单影只,才是真正的悲哀;如今中原的亲人也日渐零落,就算寄信也无人回复了。诗歌的末尾是诗人简短的慨叹,将汉代流落匈奴的李陵与李芳仪类比,彰显他们身处异乡对故国的思念。整首诗歌篇幅并不太长,没有繁复的铺叙,也没有“寸步不遗”的过分详细。叙事的同时夹入适当的描写,南朝的风流气象、李芳仪在辽国的生活情状以及她的曲折心理都有着细腻的呈现。叙事的线索非常清晰,围绕李芳仪的生平,由南唐公主到亡国宗室、由官员之妻再到夫妻分离、流落异国,她的经历其实是一步步进入悲剧的深渊。场景和心里描写也都相应地一步步层层铺开。因此,这首诗既有描写细密的“详”,又有叙事简洁微婉的“严”;既做到了细腻生动、声色并茂,又能层次分明、意脉连贯,将李芳仪流离辗转的悲痛无奈刻画得委婉深沉,有着动人心魄的魅力。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晁补之诗云:“古乐府是其所长,辞格俊逸可喜。”此《芳仪怨》诗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全首并没有铺写过多的史事,也不夸耀典故、辞藻,而是以带有感情的笔触娓娓写来,感人至深。

诗词注释

编辑

①题下自注“事见《虏廷杂记》”。

《宋诗纪事》卷二十八引陆游《避暑漫钞》:“李芳仪,江南国主李璟女也。纳土后,在京师。初嫁供奉官孙某,为武疆都监。为辽中圣宗所获,封芳仪,生公主一人。赵至忠虞部自北归明,尝仕辽为翰林学士,修国史,著《虏庭杂记》,载其事。时晁补之为北都(北京)教官,览其书而悲之,与颜复长道作《芳仪曲》云云。江州庐山真风观,李主有国日,施财修之,刊姓氏于石,有太宁公主,永禧公主,皆李璟女,不知芳仪者熟是也”。

②金陵,今南京,为南唐都城。霏,云气。春霏微,暗喻南唐国运日蹇。

③风流国主,指南唐中主李璟。周世宗南征,李璟惊厥之余,上表自称“国主”,不敢称皇帝。

④粉黛,代指年轻女子。

⑤满堂二句,言朝廷君臣耽于诗酒,争相骋才以为能事。夺锦,《新唐书·宋之闯传》:“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纠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瑶席,以美玉饰席。一说是指瑶草编成的坐席,皆状华贵之意。

⑥《后庭》一曲,即《玉树后庭花》曲。曲词为南朝陈后主叔宝所制,轻荡哀伤,被后人指为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⑦《宋史·南唐李氏世家》载:周世宗显德二年征淮南。太祖时总禁军,用兵甚急。李璩大惧,奉表愿为附庸,又遣使献濠、泅等六州之地,后尽割江北之地。此即诗中所谓献籍。建隆元年太祖受命后,李璟、李煜朝贡不停,“每岁冬、正、端午、长春节皆以土产珍异、金银器用、缯帛、片茶为贡”。此即诗中所谓朝未央。未央,未尽。一说未央指未央宫,汉时宫殿。代指宋帝所居。

⑧据《宋史·南唐李氏世家》,宋太祖曾封南唐郑王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赐第留京师。南唐被平定以后,太祖下诏优待南唐诸王,除封官加爵外,赐李煜弟侄宅第各一区。从开头到这里为第一段落,写南唐国破,芳仪随旧王们归降宋朝。

⑨织室,汉朝掌握皇室丝帛织造和染色的机构。此处意指南唐宫廷的女眷们没有被罚去做苦力。双燕二句,写芳仪与夫君都十分思念故土,二人即使是那被吹落天涯的燕子,也要颉颃双飞。柏梁,汉时台名,这里代指南唐旧宫。

⑪至此为第二段落,写芳仪与丈夫远徙塞北,所幸夫妻相随,而且重返江南故土的想望还没有破灭。

⑫宁知,岂知。翻手,翻来覆去,变化无常。

⑬滹沱,即滹沱河。出自今山西繁峙县东,流经太行山区。北宋初年。宋辽因争夺幽云十六州,发生过多次战争,宋军屡尝败绩。

⑭良人,古时夫妻互称良人。这里拟芳仪口吻,指其夫孙某。

⑮天河,银河。

⑯南箕,星名,俗称南斗星。

⑰千指,约指五百人。据《十国春秋》,李煜降宋,携三四百皇室贵族渡江。

⑱黄鹄,似鹤的一种候鸟。古人常以之为题写离情。

⑲君不见二句,意思是,你看看李陵羁留在北方后尚且捶头痛哭,令人可怜。何况芳仪是一个弱女子,她内心的痛楚就更不用说了!至此为末段,写芳仪被掳到北地,国破之痛未了,又添家亡之悲,诗人对她的凄惨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读之令人恻然动容。

诗词翻译

编辑

首八句叙写南唐君臣纵享声色,以致国破家亡。

“风流国主”即指李璟、李煜父子,二人都能文,有诗才。然窘于治国,宠信奸佞,歌舞升平。

“令公献籍朝未央”四句是说李煜降宋后,不仅得到宋王朝的优待,而且王室之女也不必入织室做苦工,可自由择配,于是芳仪得以下嫁孙供奉。随夫任职,到了武强。

“秦淮潮水钟山树”八句。抒写了芳仪对故国的怀思,表达了对世事变幻莫测的感受。

“苍黄三鼓滹沱岸”四句,是说北宋与辽交战,宋败,孙氏身死。芳仪被辽国俘获。

“芳仪加我名字新”四句写芳仪得到辽主的宠爱,生活条件优渥。

“阴山射虎边风急”四句写芳仪在边地,内心孤寂苦闷。尾八句则以议论为主.意思是说像李陵那样的一代英豪的男子汉,穷途末路时也委曲求全,令人怜惜,何况一位孤弱的公主,接二连三遭受国破家亡的惨剧,更值得你我的同情。

全诗追述芳仪的生平,说明红颜薄命,表达了对其不幸的同情。有叙事,有抒情,有议论,清隽雅丽。

钱先生云:“余尤赏其’阴山射虎边风急,嘈杂琵琶酒阑泣。无言数遍天河星,只有南箕近乡邑’。真可唾壶击缺也。”

盖全诗只此四句是写心之言,独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芳仪的孤弱和不幸。

射虎阴山,辽主只是为博红颜一笑;而宴饮作乐,琵琶弹唱,如泣如诉,似又采用了民间传说王昭君的典事,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恋。夜阑人静,不能入寐,遍数天上的星星,寻找到属于故乡星野的那颗星宿,即南方天空的箕宿,这是思乡思亲心切的真挚体现。

读之欲人泣下,极写流落异乡、孤苦无告的灵魂,语平淡而含悲,意蕴深厚。最是真切,反复咀嚼,令人心酸。

作者简介

编辑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作品评价

编辑

清·祖应世《宋诗啜醨集》:如此作,即以列之《琵琶》《长恨》间,亦无愧色,犹得以宋诗二字一例訾之乎。

清·郑方坤《五代诗话》:东坡演《陌上花》,晁无咎撰《芳仪曲》,掩抑低徊,千秋绝唱,虽非五代之诗,要为五代而作,亭其缺略可乎?

苏轼门人 晁补之传》(潘守皎著;孙丰华主编):这首满怀幽怨的《芳仪怨》,叙述了李煜之妹令人伤感的飘零身世,在晁补之的几百首诗歌中,堪称别调。其叙事清晰、从容,少有强行介入的议论。末尾以李陵类比,表达的是一种深婉哀切的同情。全诗无道德评判的势利,一任悲悯情怀流淌。虽然没有白居易铺叙排陈的华丽文采,但就情韵的深厚丰饶来看,确实如清朝人所言,足能比肩《琵琶行》和《长恨歌》。

王铚《默记》

编辑

赵至忠虞部自北虏归朝,尝仕辽中,为翰林学士,修《国史》,著《虏廷杂记》之类甚多。《杂记》言:“圣宗芳仪李氏,江南李景女。初嫁供奉官孙某,为武疆都监。妻女皆为圣宗所获,封芳仪,生公主一人。”晁补之为北都教官,因览此书而悲之,与颜复长道作《芳仪曲》云:“金陵宫殿春霏微,江南花发鹧鸪飞。风流国主家千口,十五吹箫粉黛稀。满堂侍酒皆词客,拭汗争看平叔白。《后庭》一曲时事新,挥泪《临江》悲去国。令公献籍朝未央,敕书筑第优降王。魏俘曾不输织室,供奉一官奔武疆。秦淮潮水钟山树,塞北江南易怀土。双燕清秋梦柏梁,吹落天涯犹并羽。相随未是断肠悲,黄河应有却还时。宁知翻手明朝事,咫尺千山不可期。苍黄三鼓滹沱岸,良人白马今谁见。国亡家破一身存,薄命如云信流转。芳仪加我名字新,教歌遣舞不由人。采珠拾翠衣裳好,深红暗尽惊胡尘。阴山射虎边风急,嘈杂琵琶酒阑泣。无言遍数天河星,只有南箕近乡邑。当年千指渡江来,千指不知身独哀。中原骨肉又零落,《黄鹄》寄意何当回。生男自有四方志,女子那知出门事?君不见李君椎髻泣穷年,丈夫飘泊犹堪怜。”余尝游庐山,见李主有国时修真风观,皆宫人施财,刊姓氏于碑。有太宁公主、永嘉公主二人,皆景女,不知芳仪者孰是也。

下一篇 赋铭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