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记 编辑
散记,散文形式的一种,属零散片断的记录(多用做文章标题或书名)。
中文名:散记
外文名:travels
拼音:sǎn jì
解释:指零散、片断的记录
词目:散记
拼音:sǎn jì
英文:travels
基本解释:
散文形式的一种,属零散片断的记录(多用做文章标题或书名)
《旅美散记》。
引证解释
指零散、片断的记录。
胡采 《序》:“这些零碎散记,虽系片言只语,却记下了我最初的一些真实的感受。”
新闻中的“散文”,用散文的结构方法和笔法,同样要求“开散神不散”。选材、写法都较自由,通常更注意选择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而后讲究意境的表现。。
写好散记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作者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其中主要有:一是要实。凡事要沉到一线,深入采访,细心观察,获取足够的第一手资料。要知道,散记的特性决定其许多内容是作者耳闻目睹的事实,是作者的感性认识,是细节材料。二是文字底气要足。散文属于文学作品,采用的是形象生动、自由活泼的文学语言,因此,不练就一套文字功夫,就难写出上乘的散记。三是要有创新意识。写消息或许难摆脱模式,可是散文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散记是散文式的新闻,我们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出特色。
写好散记,还需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要将散文和新闻有机地融为一体。在这里散记已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它在用散文对事实如实的描摹中,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语言体系。它提醒作者,对散记要作系统的认识,不应在其中出现散文与新闻的割裂或两者牵强附会的现象。二是要全方位对“散文”进行借用。单纯理解为借用散文语言是错误的。因为散文本身不仅仅用了文学语言。这就要求,采写散记时,报道领域应随之放宽,不该囿于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可扩展为对新近发现的人们感兴趣的非动态事物的报道。散记要像散文那样讲究立意,努力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其结构要像散文那样富有变化等。
散记主要有两种:记事性散记和纪行性散记。上面已说过,散记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内容应是作者耳闻目睹的事实,是作者的感性认识,是细节材料。这就需要作者深入到事实的现场。但是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事物本身相对是“活”的,作者只是被动地对此事物观察采访,写出稿件;另一种是事物本身相对是“死”的,是通过作者的活动将观察采访到的事实写成稿件。显然,前者就“发生性”事实采写的稿件往往是记事性的散记,而后者就“发现性”事实采写的稿件多为纪行性散记。
一是记事性散记
采写这种散记,作者应去一线获取事实,但其行踪可以不出现在新闻中。他要求作者以一种特别的眼光来观察发生着的事物,选题作文,将那些本来只能用其它文体表述,也许枯燥无味,流于一般的新闻写成散记,或以更大的信息量或以生动的叙述博得更多的受众。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不是什么样的事实都可以写成散记,这要求我们事先很好地作出鉴别。比如,一些不适宜形象表述的经验新闻,一些缺乏耳闻目睹条件的述评新闻,一些需要有序排布的公告式新闻等等就应采用别的方法报道,盲目赶时髦,生搬硬套就会适得其反。记事性散记有事态式散记、事件式散记两种。
①事态性散记是就事件的动态采写成的报道。对事件的动态,人们一般注往写成普通的消息。写者“按图索骥”,毋须使劲,也用不上激情,篇数写得很多,似乎感觉不到有什么长进;受者则感到干巴沉闷,索然无味,不少人光看题目不看文。把事态写成散记则可以使人在享受中了解新闻事实。新华社女记者郭玲春以采写这样的报道而驰名。她1982年7月采写的《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便是突出的一例。限于篇幅,这里选摘几段:
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
“雷电、钢铁、风暴、夜歌,传出九窍丹心,晚春蚕老丝难尽;党业、民功、讲坛、艺苑染成三千白发,孺子牛之汗未消。”悬挂在追悼大会会场的这副挽联,概括了金山寻求光明与真理,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人们看着剧场大厅里陈列的几幅照片,仿佛又重睹了他的音容笑貌,他成功地塑造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在电影《松花江上》拍摄现场,他为演《风暴》与“二七”老工人谈心,他在世界名剧中饰演的角色,他在聆听周总理的教导……。他1911年生于湖南。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献身革命,始终不渝。
……
夏衍在悼词中称金山的不幸辞世,是我国文学艺术界的重大损失,高度评价他几十年来的革命、艺术活动,号召活着的人们学习他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学习他在艺术创造上认真刻苦、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半个世纪前便结下革命情谊的挚友阳翰笙在追悼会的讲话中说,是党造就了金山,是党把他培养成革命的杰出的人民艺术家。
……
②事件式散记是就事件中人们感兴趣的有关事实采写成的报道。这类散记与记事性通讯的不同点在于:散记在主题的要求上比通讯来得松散一些;散记着重于人们感兴趣事实的描述,它常常撷取事物侧面、背面及花絮等非主体的材料;散记以纯粹的事实价值打动人,通讯则还承担其宣传性的职能;通讯常用的表现手法是叙述,而散记常用的手法是“白描”等等。1992年1月18日《人民日报》上刊登的《走向天极之路——大型电视报告文学“无极之路”拍摄散记》可谓一例,其主体有两部分组成:不愿上电视的县委书记,县太爷有个小偷朋友。这里选摘开头和第一段,供参考。
报告文学《无极之路》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6月初,北京电视台文艺部接受任务,将这部26万字的《无极之路》,拍成大型电视报告文学片,让刘日这个带领群众致富的共产党人形象尽快走上荧屏。6月中旬便组成摄制组来到河北无极县。
摄制组急火火奔赴无极,来了几天,都见不着刘日。县委办公室的干部总是微笑地回答:哎呀,刘书记又到村里去了,晚上回来再说吧。几个晚上过去了,仍然见不到他。摄制组只好拜托一起下去的作者宏甲同志去联系。一天晚上,刘日来到摄制组住地。摄像赶紧抓住这个机会拍下几个镜头。不料刘日却连连摆手,客气而又坚决地拒绝道:“别拍了吧,我不是演员,不会演戏!”就这样,摄制组三下无极,几十天里,只在试验田现场会,和刘日下乡看望老乡时抢拍到几组镜头,两位主持人抓住机会和他攀谈,刘日说,“我这个人有什么好说的呢。现在市场上有些卖猪的,往猪里灌水。我这个人不过是卖猪不灌水,只是说实话办实事,没什么好讲的。”摄制组为刘日的务实精神感动,但电视没形象不可。这多亏无极的张承文同志,几年里他拍摄下了许多刘日的照片,这次他全提供给了摄制组。
近几年,人民日报十分注重这类散记的报道,仅拍摄散记之类的题材就有不少。如《西子百花红京华——浙江越剧小百花进京演出散记》(1992.10.17),《刘少奇的44天拍摄散记》(1992.10.24),《双拥城的新奉献“大进军——南线大追歼”拍摄散记》等。
事件性的散记一般都在题目的副题上加上“散记”两字,其用意是区别于容易混淆的相同题材的其它文体的新闻。
二是纪行性散记
这种散记是随作者的行踪来报道变动着的事实,因此,作者可以出现在新闻中,但并不绝对。纪行性的散记被新闻界或文学界的同仁称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散记。因为,采写这种散记作者是“主动者”,可以自由地选取材料,可更好地体现一个“散”字,不像记事性散记,在很大程度上受事实的约束。纪行性的散记可以放在新闻版上采用,但有一些也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放到副刊版上。新闻与文学结合后的报告文学是两栖作品,新闻与散文结合后的散记同样是两栖作品。纪行性的散记有巡礼式散记、随访式散记、观览式散记三种。
①巡礼式散记是呈系列采写或刊出的报道品种。它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报刊社根据受众的需要有计划组织或开设某种限定题材的栏目供作者有的放矢投稿,呈系列刊发。如人民日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打出域外散记的栏目,刊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章。如,古堡公园散记(1992.4.22)、德国的老年人(1993.4.29)、土耳其不土(1996.2.11)等。第二种为作者的自发行为,是作者本身在采访过程中得到启发而对某一主题的事实写出系列性的散记。
采写系列性的散记应该成为作者新闻开发的基本功。有这样的一种思路可以有效地拓宽报道领域,使人通过对某一事实的报道而产生报道其它一系列题目的灵感,同时有利于增强对该报道事物的宣传效果,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1991年4月,新华社驻贵州分社记者刘子富在贵州林区采访就发出了一系列这样的稿件。如《贵州林区——珍稀植物博物馆》《珍禽异兽的理想乐园》《壮美迷人的山水画廊》。
很多巡礼式散记是经过精心组织和安排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有目的采写行为,是作者根据要求和一整套的思路所从事的采写活动。它是作者研究受众需要在先,而对事实的采访在后。当然,这种计划性仅是题材上的要求,而在具体的采写过程中并不影响“随意性”,影响作者选弃材料所掌握的主动权。
②随访式散记。它是作者随他人出访以随访者身份就所见所闻的事实写成的报道。其中呈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被访者为主线进行报道。这种情况在于活动本身过程没有多大的报道价值,而就活动中了解到的有价值事实进行报道。如1994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上有一篇《为了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青年记者希望行”河南采访散记》,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10月中旬,我随‘青年记者希望行’采访团来到河南。在短短的7天中,记者穿行在中原大地,实地采访了新蔡、嵩县等贫困县的‘希望工程’实施情况,看到了孩子们那一双渴望读书的眼睛;听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肺腑之言。”接下来,记者就对采访到的事实作了三段的描写:孩子的渴望、家长的寄托、教师的心愿。第二种是以访者为主线进行报道。这在于访者所组织的活动本身就有新闻性,或只有通过访者才能使有价值事实得到报道。如1992年8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的《研修在日本——中国农业研修团访日散记》。它就着重地介绍研修团在访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事实。这里也不妨摘其开头一段:据说“研修”这个词是日本创造的汉字词,意思大抵相当于中文的“培训”。近年来,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发展,这个词在中国出现。但是这个词在中日两国都掺入了一些不是本义的含义。然而,今年7月由日中文化交流财团邀请的“中国农业职业技术培训与管理研修团”为“研修”正了名。
③观赏式散记。这是作者就外出游览或采访对所见所闻到的有价值的事实写成的报道。它常常是作者的意外所得,也并非是主产品。一个作者经常有外出游览的机会,这是采写观览式散记的好时机。其实,即使外出采访,在写好新闻主产品的同时,不妨写些此类散记。观览式散记所涉及的事实是最有趣、人们最需要了解的。这样的事实对一个外地到来的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兴趣去了解。作者来到这样的地方采写这种散记自然不是为难的事。当然作为作者不能像一般的游客那样看事物,而要尽可能多地发现一般人难于发现的有趣事实告诉受众,这样的散记才有生命力。《新加坡一日游》(人民日报·1992.12.26)一开头就吸住人:中国游客在新加坡逗留24小时,无须签证,这给了我一次一日游的机会。接下来的每一段反映的事实都是我国人有兴趣了解的:
抵机场后,见到了第一条标语是:“谢您不抽烟”。它提醒刚踏进这块土地的游客,这是一个严禁在公共场所抽烟的国家,给人深刻的印象。
我在金禧大酒店住了一宿,感觉颇多。一般饭店都在客房门内的把手上挂一块纸牌,一面写着“请即打扫”,另一面写着“请勿打扰”,旅客酌情将牌挂在门外的把手上。在金禧大酒店,我见到的是两个开关,一个管“请即打扫”,一个管“请勿打扰”,按一下开关,门外相应的红灯便会发亮。
天刚亮,一起身就见到从门外塞进来一叠报纸,原来是《南洋·星洲联合早报》,68版,什么时候国内也办上几份早报,使人一睁眼便得到一大堆信息。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