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瘟 编辑
猪瘟(Infection with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简称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发生在猪上的一种高度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有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之分。该病以发病急、发生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为特征。
猪瘟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母猪感染后,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该病一年四季流行,可对养猪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养猪场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科学卫生管理,按时清扫、消毒,保证猪只营养充足,从而提高猪只免疫力,使猪瘟疫情得到控制,才能减少猪瘟造成的影响。
猪瘟列入2020年7月3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为一类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列入《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为二类动物疫病。
中文名:猪瘟
外文名:Infection with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
别名:猪霍乱、烂肠瘟、古典猪瘟 等
病原:猪瘟病毒(CSFV)
危害动物:猪(包括野猪)
病害类型:病毒性传染病
侵害部位:全身性
18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首先发现猪瘟,1903年证明猪瘟的病原体是病毒,猪瘟在世界养猪国家有不同程度流行。1984年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列入A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并规定为国际重要检疫对象。
中国于1945年首次分离到猪瘟石门系强毒株。1954年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制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该疫苗具有安全性高和免疫原性优良的特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从1956年起在中国广泛使用,为控制和消灭猪瘟做出了巨大贡献。该疫苗在中国以外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罗马尼亚、朝鲜、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应用中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消灭了猪瘟。
但是全世界还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猪瘟的流行,甚至一些已经宣布消灭了猪瘟的欧洲国家(如荷兰、比利时、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猪瘟又相继复发。中国虽然控制了猪瘟的急性发生和大流行,但在一些养猪密集地区的猪瘟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并且猪瘟的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此变化也是世界性的)。
猪瘟病毒粒子
根据发病程度和病程长短,在临床上可将猪瘟划分为5种病型,即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持续感染型。 1.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首次发生猪瘟的猪场。潜伏期一般为2—3天,猪只突然发病,高热稽留(体温升高2℃以上),全身痉挛,四肢抽搐,四肢末梢、耳尖和黏膜发绀,全身有多处出血点或出血斑,卧地不起,很快死亡。病程一般不超过5天,死亡率为90-100%。 2.
急性型:临床中最常见,潜伏期一般为3—5天,起初感染猪精神沉郁、食欲锐减,到后期病猪厌食,往往把嘴放到食槽处片刻又回到休息处。高热稽留,同时白细胞数下降。发病初期,病猪眼部的分泌物增多,伴发结膜炎导致流泪,严重者跟睑被完全粘连。在高温初期一般出现便秘,继而出现严重的黄褐色水样腹泻及呕吐,吐出含黄色含胆汁的液体。病猪怕冷,常常聚堆,颤抖、嗜睡、被毛蓬松。病猪几日内消瘦、虚弱,多数猪行走弯扭或步伐摇晃,后肢麻痹,不能站立而呈犬坐姿势,偶见抽搐。腹部皮肤、耳濞镜和四肢,甚至全身常有红色或紫色的出血点,逐渐扩大连成片或出血斑,甚至有皮肤坏死区。有些病猪双耳尖及尾部由于出血、坏死,由红色变成紫色甚至蓝黑色,逐渐干枯,常被其他猪撕咬。急性猪瘟病猪,大多在感染后10—20天死亡,死亡率50-60%。死亡前数小时,体温下降到正常以下。 3.
亚急性型:多见于猪瘟常发地区或饲养管理较差的猪场。症状与急性相似,但临床表现更轻微。潜伏期1—2周,体温升高1-2℃。发病后期病猪消瘦,出现运动失调,常因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一般为30-40%。病程3周以上的不死猪常转为慢性型。 4.
慢性型:多见于防疫条件差的猪场或常年具有猪瘟流行的猪场。根据临诊症状和血象变化,将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猪瘟的病程分为三期:第一期,病猪出现厌食、沉郁、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第二期,病猪食欲和外观明显改善,体温下降到正常体温或稍高,白细胞仍然减少。第三期,病猪再度厌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并持续到死亡。或者食欲、精神、体温再次恢复正常但成为“僵猪”或终身带毒猪。这些猪的生长严重受阻,皮肤出现病变,并常见弓背站立。慢性猪瘟的患病猪可存活100天以上。 5.
持续感染型:多见于有猪瘟流行史的猪场。感染猪只本身无任何临床症状,但长期带毒和排毒,并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儿。感染母猪表现为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胎以及颤抖的仔猪或外表健康的仔猪,所有这些胎儿和仔猪均长期带毒。产后的仔猪大部分会发病死亡,但发病时间各不相同,有些产后即可发病,部分仔猪产后1周内发病,也有些于20日龄后发病,还有些仔猪不发病,终身带毒和不定期排毒。经胎盘垂直感染的发病仔猪,临床症状似急性型,死亡率50%左右。
猪瘟在自然条件下,仅猪(包括野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可感染,易感性差别不大。但一般认为优良纯种、改良种以及仔猪易感性较强。
猪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病后带毒猪、潜伏期带毒猪和隐性感染猪均可成为传染源。屠宰病猪的血液、脏器、肌肉和废料、废水不经灭毒处理,也可大量散播病毒,造成猪瘟的发生和流行。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运输工具以及管理人员服装也都可以成为传播猪瘟的媒介。易感猪主要是经消化道,或经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感染,也可经皮肤破伤引起感染。
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然而受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春、秋两季较为严重。易感猪群初次受到猪瘟病毒侵袭时,常引起急性暴发,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呈最急性经过,突然死亡。继之病猪不断增加,1-3周达到流行高潮,多数病猪呈急性经过和死亡。此后逐渐趋向低潮,病猪多呈亚急性或转为慢性。
猪瘟病毒感染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免疫抑制和血细胞减少,猪瘟病毒对猪免疫系统的损伤是导致急性致死性猪瘟的一个重要原因。猪瘟病毒感染并损害淋巴组织的发生中心,阻碍B淋巴细胞的成熟,从而使在循环系统及淋巴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缺失、病猪胸腺萎缩、白细胞减少,病猪的骨髓也遭到了破坏。原位杂交显示,作为病毒复制及入侵淋巴结位点的滤泡在晚期结构已遭到破坏。
第一,在急性或亚急性的猪瘟病例中,常出现以实质器官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病变。颌下腹股沟、肠系膜等淋巴结肿大、出血,呈现大理石或红黑色外观;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道出现卡他性、纤维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肾脏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尿道、膀胱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喉部、会厌软骨、心脏、肠道出血。脾脏边缘梗死被认为是猪瘟最具特征性的病变,梗死呈黑色,大小不一,表面稍隆起,可能单个出现,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在脾脏边缘形成梗死灶。扁桃体出现坏死灶,是扁桃体发生梗死的表现。肺部梗死和出血,可形成卡他性到纤维素性支气管炎和胸膜炎,可能是继发细菌感染所致。心脏病变主要是心肌松弛和心肌充血。胃底部经常出现明显的充血和出血。小肠和大肠瘀血和弥漫性出血。
第二,在慢性猪瘟和迟发性猪瘟中,出血和梗死病变不太明显或缺乏。持续性感染猪只最显著的病变是胸腺萎缩和外周淋巴样器官中淋巴细胞排空。还常看到组织细胞增生,同时伴有淋巴细胞碎片的吞噬现象。持续感染猪瘟病毒猪,在盲肠和结肠可见坏死和纽扣状溃疡。成熟软骨发生钙化沉积,导致肋骨损伤。慢性猪瘟有肾小球肾炎病变,在迟发性猪瘟中没有出现。
猪瘟-病理变化临床诊断
猪瘟的发生不受年龄、性别和品种限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在免疫猪群中可呈散发,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热稽留、食欲废绝或减少、结膜炎和急性肠炎等,四肢末梢、腹下、耳尖、尾尖等处有紫红色斑点或斑块;肾有点状出血。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脾脏不肿大、表面有点状出血或边缘楔状梗死区,心脏、喉头膀胱、胆囊有点状出血,以及回盲瓣、回肠、结肠形成“纽扣状”溃疡等可作初诊。同时,当仔猪出现衰弱、寒战、痉挛、发育不良等现象时,可怀疑母猪为猪瘟病毒携带者,确诊该病还需要依据实验室诊断。另外,由于目前猪瘟常以非典型形式出现,并可与其他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非洲猪瘟、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弓形体病等混淆,因此实验室检测是猪瘟诊断必不可少的确诊方法。
病原学诊断
常用免疫荧光、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来检测切片或组织培养物中的猪瘟病毒抗原,也可从组织病料或病猪血样中提取病毒基因组,通过RT-PCR检测病毒抗原,同时可以进行测序分析。
病毒分离与鉴定:取病猪淋巴结、扁桃体、脾脏或肾脏组织研磨成乳剂,离心取上清,经双抗处理后过滤,接种到PK-15细胞等易感细胞,接种48—72小时后取出接毒后的细胞片,用HC免疫荧光抗体法或免疫酶染法检查,或者盲传3代,RT-PCR检测是否有猪瘟病毒。
血清学诊断:常用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BVDV单抗进行血清学试验以测定不同的毒株和病毒感染,常用的方法包括HC单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
鉴别诊断
当猪发病时,除注意与其他可导致繁殖障碍型的病毒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相区别外,还应注意与败血型沙门菌病、猪丹毒、猪巴氏杆菌病、猪败血性链球菌病、猪弓形体病和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等进行鉴别。
预防措施
1.免疫预防:中国采取广泛和系统的猪瘟弱毒苗预防注射,并结合兽医卫生综合措施,控制了猪瘟的大面积流行。应强化计划免疫,保证猪群的有效免疫水平。 2.
完善疫苗效价:中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株,经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和检验,证明各个品种、性别和不同年龄的猪,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被免疫猪不带毒、不排毒。连续复归猪体不返强,无残余毒力。对妊娠母猪及胚胎和胎儿无不良影响。被公认是一株理想的制苗用弱毒株。因此,如何保证接种猪时的疫苗效价,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3.
制定合理免疫程序:猪瘟的免疫程序是种猪一年免疫3-4次或产后20天免疫,商品猪在20-25日龄进行首免,60-65日龄进行二免。
治疗方法
已知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给猪注射后,3-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根据疫苗的这一特性,在已发生猪瘟疫情的猪群或地区,对假定未感染猪群进行紧急接种,可使一部分猪或大部分获得保护。可逐头测量体温,对正常的和尚未出现症状的猪做紧急接种,常可控制疫情。此外,对疫区周围的猪群,立即一头不漏地注射疫苗,形成安全带,防止疫区扩大和猪瘟蔓延。但应注意对注射针头等的清毒,以防人为传播。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