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编辑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和苏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设,2012年11月正式成立。
苏州医工所围绕医用光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用声学技术、医用电子技术和康复工程技术等研究方向开展研究工作。
截至2022年12月,苏州医工所园区占地面积208亩,有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的科研及配套用房,装备投入3.1亿元,总资产12亿元;设立了9个研究室。截至2022年12月, 苏州医工所人员总量1300余人。
中文名: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外文名: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简称:苏州医工所·SIBET CAS
创办时间:2008年
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所长:吴成铁
硕士点:光学工程、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4个学术型硕士培养点机械、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3个工程硕士培养点
博士点: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
地址: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科技城科灵路88号
为填补中国国内在医疗器械装置研究等生物医学工程产业领域的空白,响应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要求,2008年2月,中科院与江苏省、苏州市共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2008年8月,中国科学院委托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负责苏州医工所筹建工作。2009年6月,苏州医工所园区正式开工奠基。
2010年3月,院省市三方签订《二期建设协议书》,明确了一二期建设经费共7.8亿元,建设用地208亩。12月,所园区落成启用。
2012年7月,中编办正式批复成立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8月,中国科学院发文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11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正式通过验收成为中国科学院序列研究所。
人员编制
截止2022年底,人员总量1300余人:其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13人,中科院重大人才工程项目2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9人,江苏省双创团队5个;研究员87人,副研究员146人;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82人,在学研究生近500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8%,35岁及以下青年职工占68%。
研究部门
截至2022年底,苏州医工所设立了9个研究室(中心),建成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光与健康研究基地(苏州)、中科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工程实验室和10个苏州市高技术重点实验室。
研究室(中心):医用光学技术研究室、医学检验技术研究室、医学影像技术研究室、医用电子技术研究室、医用声学技术研究室、康复工程技术研究室、光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工程化研究中心、医疗健康信息中心
设备资源
夜色
搭建了独具特色的价值5000多万元的包括设计、加工、测试与检验等功能的工程化平台,组建了近百人的专业化工程技术队伍,为医疗器械科技成果的放大实验和工程化提供技术保障,有效降低医疗器械产业化风险,高端工程化技术服务特色显著;成果转化模式逐步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在国内外多个地区建立了域外研究单元,实现了模式输出。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由微纳技术支撑平台、工程化平台、生物医学检测平台、光学显微成像平台和动物模型实验平台构成。
微纳技术支撑平台建有百级、千级和万级洁净实验室,以及配套的光学平台和生物实验室,总面积400平方米,拥有国际先进的MEMS前道和后道加工设备,主要开展纳米加工和表面微制作技术和工艺的研究和服务,具备纳米级电子束光刻能力、金属和非金属膜加工能力、微米级聚合物加工能力、微纳材料及器件测试、分析能力,具备微光机电系统(MOEMS)设计、加工、检测整体技术实力。
工程化平台主要开展医疗仪器的工程化开发,下设测试实验中心、柔性加工中心和小微光学元件加工中心。其中测试实验中心集医疗仪器的电磁兼容检测、物理/环境检测和电器安全检测为一体。柔性加工中心主要开展精密/超精密机械结构的加工和检测服务,目前具备微米到亚微米的精密机械加工和装调能力,形成医用精密仪器设计、加工、检测、装调等综合基础能力。小微光学元件加工中心集光学设计、光学加工、光学装调及光学检测于一体,拥有万级恒温恒湿超净间500平方余米,实验室拥有高精度光学加工、集成及检测设备,具备国际一流的微小光学元件加工、装配及检测能力。
生物医学检测平台具备主要围绕研究所在生物医学领域检测、实验需求开展建设,形成的能力包括:细胞培养与分析、生化分析、蛋白纯化与分析、核酸分析等。
光学显微成像平台由苏州医工所自主研发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显微镜、结构光照明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基于激光干涉的Trif-SIM和非线性SIM等超分辨显微成像设备组成,平台的主要目标是为促进研究所内的光学、生物医学、纳米材料等学科的融合发展,同时为长三角地区的科研单位以及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显微成像技术支撑。
动物模型实验平台主要提供实验动物饲养、模型构建及检测服务,有感染性试验区和饲养区,占地340平方米,2017年获得江苏省实验动物许可证(SPF级大、小鼠)、生物安全2级实验室备案证书。能够为所内外科研实验人员提供完善的科研服务。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面向研究所、企业及其他机构全面开放,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向服务中心申请使用设备及场地、送样加工或测试、技术咨询与支持、人才培训等。
研究成果
截至2022年底,累计授权专利近1400项,其中发明专利580余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1200多篇。共承担国家、中科院及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军工项目、企业委托项目1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18.1亿元。
成果转化
截至2022年底,苏州医工所已成功孵化项目公司58家,注册资本9.3亿元,吸引社会投资5.4亿元。水性胶微柱凝胶产品、时间分辨能量分析仪、超声溶栓治疗仪等项目已顺利转移转化,深层光谱治疗仪、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血栓弹力图仪、流式细胞仪等拿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转让给企业。陆续获批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所、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航拍医工
学科建设
苏州医工所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光学工程、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4个学术型硕士培养点,以及机械、电子信息2个工程博士培养领域和机械、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3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教学建设
院所风貌
截至2022年6月,苏州医工所有博士生导师46人,硕士生导师82人,另有外聘知名医院、高校等兼职博士生导师42人,在学研究生518人。
研究生住宿5人(或3人)一套间,每人拥有独立的卧室,配备卫生间、热水器、空调、网线和齐全的家具,并免收住宿费。入所后,硕士生待遇不低于2000元/月、博士生不低于4000元/月(含餐补),并为在所学生办理苏州市大学生医保及人身意外险。
苏州医工所已与欧美、“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等机构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培训、共建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设立成果转化海外中心,推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形象标识
苏州医工所所标外观轮廓为圆形,内外环图案颜色为蓝色,文字和环内空白为白色,和中国科学院的logo基调一致,表示苏州医工所是中科院序列的研究所。
外环文字“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为时任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所题,下为英文简称。
圆形内部为两个S,呈现了苏州园林窗花及四叶草的形态图案,而S也是“苏州”的拼音首字母,代表了研究所地处苏州。
两个S也表示“Science”(科学)和“Sanative”(有益健康),表示研究所建所宗旨是“创新生物医学工程,服务人民健康幸福”,也表示研究所践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两个S互相缠绕,象征了DNA双螺旋结构,代表着研究所是面向生物医学的重大需求,开展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整个标志象征研究所生生不息,创新无限,发展前景广阔。
苏州医工所所标
发展定位
发展理念:忠诚 务实 合作 创新
定位:面向生物医学的重大需求,开展先进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引领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建成医疗仪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成为不可替代的国立研究机构
2020年12月9日,入选“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
2022年4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团委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称号。
2022年5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超声内窥团队获得首届“苏州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上一篇 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