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 编辑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

三峡水库三峡水库

三峡水库,是三峡水电站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市,串流2个城市、11个县城、1711个村庄,其中有150多处国家级文物古迹,库区受淹没影响人口共计84.62万人,搬迁安置的人口有113万。淹没房屋总面积3479.47万平方米。175米正常蓄水位高程,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形成总面积达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

2021年9月,三峡水库175米蓄水工作正式启动,待蓄水量68亿立方米,这是三峡工程自2020年11月1日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转入正常运行期后的首次蓄水,可为今冬明春长江流域的航运、供水、生态、发电等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10月31日8时,三峡水库蓄至正常蓄水位175米。

2022年6月,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联合生态调度试验顺利完成。 2023年10月消息,三峡水库坝前水位20日13时达到175米,标志着2023年三峡水库实现满蓄目标,将有力保障今冬明春长江流域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等需求。

2024年5月21日16时,三峡大坝坝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水位已消落至153.57米。三峡水库已释放防洪库容近175亿立方米,约占总防洪库容的79%。 7月19日,三峡水库七孔泄洪,压减出库流量至41000立方米每秒。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长江三峡水库

外文名: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Reservoir

简称:三峡水库

性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属性:水库

位置:三峡

历史沿革

编辑

三峡水库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原始设想:“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1992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

1993年进入施工准备阶段。

1993年9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在宜昌市正式成立。

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

2003年6月,三峡工程首次蓄水,坝前水位达到135米,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峡工程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

三峡水库

2006年5月,三峡大坝全线建成。9月,三峡工程实行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标志着工程进入初期运行期,开始发挥防洪、发电、通航三大效益。

2008年9月,三峡工程开始首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当年水库水位达到172.8米。

2008年10月,三峡大坝左右岸26台70万千瓦巨型水电机组全部投产。

2009年,长江三峡工程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2009年8月,长江三峡三期枢纽工程最后一次验收——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验收获得通过。

2009年9月,三峡工程第二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当年水库水位达到171.43米。

2010年7月,三峡工程经受住流量为7万立方米/秒的特大洪峰考验。洪峰规模超过1998年洪峰,是长江有水文记录以来的第三大洪峰。

2010年7月,三峡电站26台机组顺利完成1830万千瓦满负荷连续运行168小时试验。

三峡水库三峡水库

2010年7月16日8时至17日8时,湖北、安徽等地遭强降雨袭击,湖北的随州、荆门、天门等市和孝感、黄冈两市北部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以随州广水262.3毫米最大,孝昌1小时雨量达85.7毫米,为该年以来同比最强。随州市下辖的广水市多个乡镇区、随县的殷店、高城等乡镇区普遍进水,局部地方淹水3米,部分民房倒塌,交通中断,群众被洪水围困,湖北的防汛形势日趋严峻。长江宜昌以下水位上涨,与江西交界处的九江小池口站水位超警戒0.09米。全省超汛限水库331座。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预测未来2-3天内,三峡大坝将迎来一次峰值在65000立方米/秒左右的洪水,堪比1998年长江三峡河段的最高峰值,这也将是三峡水库建成以来所面临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洪水挑战。同时,在三峡入库流量达到45000立方米/秒时,三峡船闸将停止通航。

三峡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防总向长江流域各省市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密切关注水雨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监测预报和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巡查和除险。

2010年7月17日16时,根据长江防总最新调度令,三峡大坝共开启4个泄洪深孔和1个排漂孔,将出库流量由32000立方米/秒增大到34000立方米/秒以下泄洪水。

2010年7月18日三峡水库将迎建成后最大洪水,堪比98年最高峰值。

2010年9月,三峡工程第三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

2010年10月,三峡水库首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

2011年5月,国务院称三峡工程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一定影响。要妥善处理蓄水后对长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2011年10月,三峡水库第二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

2012年10月,三峡水库第三次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

2013年1~4月三峡水库份平均增加1660立方米/秒,最大增泄流量仅4000立方米/秒,仅5-6月份预泄期可以增泄流量达到2000-6000立方米/秒的水平。

2013年11月2日2时,三峡水利枢纽上游水位已达到174.03米,新一轮试验性蓄水进入最后一米冲刺阶段。此次蓄水到175米有望在11月上旬或中旬实现。

2014年9月,长江上游持续强降雨,受其影响,长江二号洪峰在上游形成。

2014年9月18日开始,三峡入库流量从33500立方米每秒持续增长,至20日8时达55000立方米每秒,形成2014年以来三峡最大洪峰。

2014年9月19日2时起,受此影响,三峡船闸停航度汛,并开展三峡北线船闸例行保养工作。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水域也于19日实施禁航,为确保防洪安全,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下发2014第35号调度令,三峡出库流量于9月19日2时起,加大至45000立方米每秒,之后维持45000立方米每秒下泄。

2014年9月20日8时,三峡迎来该年以来最大洪峰,入库洪峰流量达55000立方米每秒。截至当日14时,三峡入库洪水流量已减退至52500立方米每秒。

2015年10月7日8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枢纽工程的水库水位突破170米,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进入“5米倒计时”。按照计划,三峡工程将于10月底或11月份蓄水至175米水位。

2018年9月1日,国家防总日前下达了《三峡水库2018年试验性蓄水实施计划的批复》,三峡水库第11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将于2018年9月10日启动 。

2019年9月10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消息,根据水利部批复,三峡水库2019年175米试验性蓄水于10日零时启动,起蓄水位为高程146.73米。本次试验性蓄水任务完成后,将为今冬明春的航运、供水、生态、发电等提供有力保障。

2020年8月18日,从三峡集团了解到,“长江2020年第5号洪水”已在长江上游形成,三峡水利枢纽将迎来建库以来最大洪峰。

2023年4月,从三峡集团了解到:五年来,三峡水库共开展防洪调度21次,防御编号洪水8次,累计拦蓄洪水752亿立方米,相当于约3个鄱阳湖水量,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削峰拦洪的关键作用。同时,三峡水库作为中国重要的战略性淡水资库,五年来累计向长江中下游补水达1127亿立方米。其中,在2022年两次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中,三峡水库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补水超15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下游航道条件,缓解枯水期长江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紧张局面。

2024年5月21日16时,三峡大坝坝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水位已消落至153.57米。三峡水库已释放防洪库容近175亿立方米,约占总防洪库容的79%。

2024年7月1日,据三峡集团消息,近期三峡水库连续调减出库流量,累计拦蓄洪水约14.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7月3日,据三峡集团消息,为缓解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三峡集团执行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指令,将三峡水库出库流量逐步调减至14000立方米每秒,6月26日至7月1日,三峡水库累计拦蓄洪水39亿立方米。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调度三峡水库分别于7月10日14时、18时各开启1个泄洪孔,出库流量由27000立方米每秒逐步增加至31000立方米每秒,在洪峰来临前控制三峡水库水位,为拦洪削峰做好准备。这是三峡水库2024年首次开闸泄洪。 7月11日,记者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了解到,长江上游未来一周将迎来多次涨水过程,三峡水库7月12日前后将迎来一次入库洪峰流量在4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洪水过程。7月11日13时,三峡水库再增开一孔泄洪,下泄流量增至33000立方米每秒,为拦洪削峰做好准备。

2024年7月12日20时,三峡水库出现最大入库流量55000立方米每秒,目前来水在高位波动后转退。长江中下游干流城陵矶河段水位波动,1号洪水在长江九江以下河段演进,持续消退并将陆续退出警戒水位。据水文气象预报,未来十天,强降雨集中在长江上游嘉陵江、岷江等流域,受此影响三峡水库2024年7月16日前后还将有较大入库洪水过程 。

2024年7月13日,当前三峡水库库水位已拦洪运用至历史同期最高水位,当日,长江委调度三峡水库再加开两孔,增至六孔泄洪,出库流量达37000立方米每秒。

2024年7月14日19时,三峡水库水位166.25米,出库流量为43600立方米每秒,已开启九孔泄洪。据悉,预计15日三峡水库将再迎来一次洪水过程。

2024年7月16日,三峡水库保持九孔泄洪,葛洲坝下泄流量达46400立方米每秒,长江宜昌、荆州、岳阳段水位快速上涨,其中沙市水位已超设防水位0.08米。长江海事部门对部分水域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保障大流量期船舶通航安全。

2024年7月19日,根据当前来水情况和形势研判,长江委调度三峡水库7月19日13时起将出库流量减小至41000立方米每秒,七孔泄洪。

2024年7月20日,三峡水库迎来一次入库洪峰流量约4.3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过程。随着长江流域主雨区由长江中下游转移至长江上游,三峡区间来水量明显增加。在确保中下游防洪安全的情况下,按照长江委最新调度指令,三峡水库持续泄洪。 7月22日8时起,按34000立方米每秒下泄,逐步降低三峡水库水位至160米及以下。

建筑结构

编辑

三峡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按1993年5月末的价格计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为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移民安置400亿元。

三峡水库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淹没陆地面积占632平方千米,范围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的21个县级行政区。这项工程由拦江大坝和水库、发电站、通航建筑物等部分组成。

水库:大坝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初期156米,后期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电站: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装机总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

通航设施:双线5级船闸1座,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垂直升船机1座,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轮船;年单向通航能力5000万吨。

调度方案

编辑

三峡水库三峡水库

在现有水库特征条件下,三峡水库解决中下游干旱缺水问题的潜力就在于165亿立方米的兴利库容在6-7个月内如何分配,如果均衡下泄,可以增加1660-2390立方米/秒;如果在某时段多增加泄量,可以明显改善中下游水流条件,但需要改变正常的发电计划,可能影响水库发电和航运的保证率。

在枯水期,电站按调峰方式运行,尽可能保持高水位(175米)运行,实现多发电和保证航运。如果不改变发电保证率为95%和多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度(不考虑右岸地下电站发电)的发电量和航运水位的控制要求,枯季没有弃水,165亿立方米的兴利库容仅够基本满足原有调度目标。

水库抗旱调度能力主要依靠枯季增加的下泄流量,即考虑上游三峡上游水库74-189亿立方米调节库容,枯水期平均出力499-530万千瓦;枯季中下游平均可以增加流量1660立方米/秒,枯季平均增加流量2390立方米/秒。这些增加的流量由于受上游水库运行、三峡水库枯季运行水位和电网运行调度的限制,并不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增加更大的下泄流量。

2018年9月10日0时,三峡水库正式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工作,2018年是三峡水库175米试验性蓄水的第11年。

旅游景观

编辑

三峡水库,其中有150多处国家级文物古迹,自宜昌市三斗坪镇至重庆650千米江段及支流河谷将增添一批可作为旅游景点的岛湖风光,其中湖泊11个、岛屿及半岛14个。如著名的白帝城湖泊环绕、水鸟栖息的白帝岛,石宝寨变成石宝岛。

垃圾问题

编辑

2014年9月,由于长江上游发生持续强降雨,该年的长江2号洪峰在上游形成。

2014年9月20日,三峡枢纽迎来该年最大的洪峰,入库流量高达55000立方米每秒。

受洪峰过境以及三峡枢纽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影响,长江上游及支流内大量漂浮垃圾、树木、渣草涌入三峡库区,在库区的江面上形成一条条巨型漂浮带。这些漂浮垃圾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水库水质、往来船舶的正常航行,也对三峡枢纽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形成威胁。

洪水逐渐消退后,三峡集团以及库区沿江各地环保部门开始加紧清理漂浮垃圾。湖北宜昌军分区也组织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近千人次,组成水上清漂队,操作多型装备器材协助在三峡库区秭归段开展漂浮物清理工作。库区秭归段,是拦截上游漂浮垃圾进入三峡大坝发电机组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漂浮物清理的关键水域。

截至2014年9月24日凌晨,三峡集团、沿江环保部门以及官兵们已累计打捞各类漂浮垃圾超过1700吨。由于仍有大量垃圾需要清理,清漂人员仍在一线进行打捞作业。

2014年9月24日,长江2号洪峰过境,正处于新一轮175米蓄水期的三峡水库出现巨型垃圾漂浮带,对库区水质、通航以及枢纽机组发电安全形成威胁。三峡集团以及库区沿江各地环保部门正加紧进行清漂工作,截至24日凌晨,已累计清理垃圾超过1700吨,仍有大量垃圾有待清理。

2014年10月,国庆节期间,正处于新一轮175米蓄水期的三峡水库多处可见连片漂浮垃圾带,近坝水域也聚集了大量漂浮物。

垃圾聚集主要是因为三峡水库正处于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过程中,随着库区水位的逐渐抬高,原本在江岸边的大量垃圾进入江水之中,并顺流而下形成漂浮带。另一原因在于,2014年9月中下旬有洪水过境库区,也从上游带来了大量漂浮垃圾。“三峡库首第一县”秭归县江段,大量树枝、塑料、生活垃圾在茅坪港附近形成了漂浮带。几艘清漂船正在忙碌作业,打捞漂浮垃圾装船运走。水库上游多处水域也看到带状漂浮垃圾。

蓄水任务

编辑

2018年

2018年10月31日13时,三峡水库水位达到175.0米,实现2018年试验性蓄水目标。这标志着三峡水库连续第9年圆满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任务,为今冬明春发电、航运、供水、生态提供有力保障。

2021年

2021年10月31日8时,三峡水库蓄至正常蓄水位175米,自2010年以来连续12年完成175米满蓄任务。这也是三峡水库2020年整体竣工验收转入正常运行期后首次蓄至175米,为今冬明春发挥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等综合效益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2年

2022年9月19日,三峡水库坝前水位164米以上,比最低水位145米抬高1.5米,三峡水库正式开启2022年175米蓄水程序。

2023年

2023年9月8日,水利部已正式批复《三峡水库2023年蓄水计划》,三峡水库将于2023年9月10日正式开始蓄水,根据滚动预报来水时空分布实时优化蓄水进程,三峡水库最终将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

2023年10月消息,三峡水库坝前水位20日13时达到175米,标志着2023年三峡水库实现满蓄目标,将有力保障今冬明春长江流域供水、发电、航运、生态等需求。

腾库防汛

编辑

2019年5月31日,三峡水库水位降至149.46米,持续半年多的腾库防汛进程进入最后5米消落阶段。按防总要求,三峡水库水位在6月10日长江进入主汛期时要降至145米左右的防洪控制水位。

2024年6月6日8时,三峡水库水位消落至145米,提前4天完成消落任务。三峡水库本轮消落自2023年11月开始,共消落水位约30米,腾出防洪库容约221.5亿立方米,正式转入汛期防洪调度。

竣工验收

编辑

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11月1日公布,三峡工程日前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根据验收结论,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监测表明,拦河大坝及泄洪消能、引水发电、通航及茅坪溪防护工程等主要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机电系统及设备、金属结构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防洪方面,从蓄水至2020年8月底,三峡水库累计拦洪总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2010年、2012年、2020年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70000立方米每秒,经过水库拦蓄,削减洪峰约40%,极大减轻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

发电方面,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输变电工程承担着三峡电站全部机组电力送出任务。截至2020年8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达13541亿千瓦时,有力支持了华东、华中、广东等地区电力供应,成为中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航运方面,三峡工程显著改善了川江航道通航条件,三峡船闸自2003年6月试通航以来,过闸货运量快速增长,2011年首次突破1亿吨,2019年达到1.46亿吨。截至2020年8月底,累计过闸货运量14.83亿吨,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水资源利用方面,三峡水库每年枯水季节下泄流量提高到5500立方米每秒以上,为长江中下游补水200多亿立方米,截至2020年8月底累计补水2267天,补水总量2894亿立方米,改善了中下游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条件。

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至2020年8月底,三峡电站发出的优质清洁电力能源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3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9亿吨,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移民工程共搬迁安置城乡移民131.03万人。验收结论显示,移民生产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库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移民迁建区地质环境总体安全,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调度试验

编辑

2022年6月,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水库联合生态调度试验顺利完成。三峡水库连续11年开展16次促进葛洲坝下游“四大家鱼”等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生态调度试验,宜都断面“四大家鱼”总产卵规模超过146亿粒。

下一篇 人工湖

上一篇 海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