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 编辑
《论语》半月刊是林语堂创办的三大小品文幽默杂志(其他两种分别是《人间世》《宇宙风》)之一,其内容以散文、小品、随笔为主,文字多幽默诙谐,且常在嬉笑怒骂中道出读者的心里话,因而颇受欢迎。
《论语》创刊于1932年9月16日,前27期由“幽默大师”林语堂主编,其后陶亢德、郁达夫、邵洵美等人先后担任过主编、主持。1938年8月停刊,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12月复刊,1949年5月上海解放之际停刊。共出版177期。
中文名:论语
语种:中文
类别:文学杂志
创刊时间:1932年9月16日
出版周期:半月刊
主编:林语堂
时代背景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我国现代文学流派竞荣、风格纷呈的年代,文学期刊也层出不穷。散文领域有“幽默闲适派”“新小品文派”“抒情创新派”;诗歌领域有“新月派”“大众诗派”“现代派”等刊物。他们各具特色,自成一家,使文坛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为发展我国新文学创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以林语堂为代表的作家,积极提倡小品文,提倡幽默闲适的风格,并接连创办了好几种专登幽默小品的文学刊物。《论语》即是林语堂创办的三大小品文幽默杂志(其他两种分别是《人间世》《宇宙风》)之一。
1932年1月上海“一·二八”事变之后,由于商务印书馆毁于日本侵略军炮火,中国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改革后的《小说月报》被迫停刊。为了填补这个空白,短短4个月后,施蛰存主编的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在上海问世。然而,这毕竟只是一枝独秀。又过了4个月,《论语》半月刊创刊。再过了10个月,“上海文学社”实为傅东华主编的大型文学月刊《文学》也创刊了。上海文坛终于形成了《现代》《论语》《文学》三大刊物鼎立的新格局。
创办过程
《论语》封面
对《论语》的创办,当事人留下来不少回忆,大致相同又不尽相同。据《论语》同人章克标晚年回忆,1932年夏天,他与林语堂、李青崖、沈有乾、全增嘏等几位在邵洵美寓,“一面纳凉一面闲话,大家提出要做一本杂志消消闲,发发牢骚,解解闷气,是‘同人’刊物的样子”。
不过,郁达夫1936年2月在接编《论语》时公开说过:“《论语》出世的时候,第一次在洵美的那间客室里开会,我也是叨陪末座的一个。”
而在更早的时候,林语堂是这样表述的:“《论语》地盘向来完全公开。所谓‘社’者,全、潘、李、邵、章诸先生共同发起赞助之谓也。”
最新披露的章克标在《论语》创办一年半之后的回忆又是这样说:“《论语》最后一次的预备会仍在洵美家中举行,除语堂、增嘏、光旦、青崖、达夫、斯鸣外,尚有画人光宇振宇文农等多人,大家决定办一个刊物。”
由此看来,如果说林语堂、全增嘏、潘光旦、李青崖、邵洵美、章克标、郁达夫等人都是创办《论语》的骨干,也许是比较符合史实的。
不管怎样,《论语》和“论语社”应运而生了。“论语”刊名是章克标想出来的,他当时“忽然从林语堂的姓名‘林语’两字想到了声音相近似的‘论语’,心里想大家不是又论又议、有论有语?干脆借用中国人全不生疏的孔夫子的《论语》来做刊名,岂不很好?”封面上的“论语”两字由林语堂选用郑孝胥的法书,刊物则由邵洵美主持的上海时代书店出版。
在《论语》创刊的“缘起”一文中,林语堂道出了命名《论语》的由来,坦然自称是假冒孔家店招牌。提出了《论语》要以“提倡幽默为目标,而杂以谐谑”。在“题辞”里也写道:“人生在世为何?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论语》提倡幽默,主张闲适,就是想“在中国已有各种严肃大杂志之外,加一种不甚严肃之小刊物,调剂调剂空气而已”。林语堂此时创办《论语》可以说是有感而发,有意针对,他要给当时紧张、压抑的文坛吹进一股轻松、闲适、幽默的风气,给当时日益走向僵化、狭隘的散文创作注入一股新鲜活泼的血液,给严肃、压抑的言论界开辟一块自由无拘、可谈天说地的园地。
《论语》插画
《论语》采取了多种幽默表达方式,如设置幽默专号。1932年,提倡幽默的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访问中国时,刊物立即出版了“萧伯纳游华专号”。后来,又相继出版了“西洋幽默专号”“中国幽默专号”和“鬼故事专号”等幽默专号,每一组文章的背后,都有着精彩的故事;又如开辟幽默文章专栏。大量刊登中国古代的幽默故事,增设“西洋幽默”专栏,专门刊登西文幽默典故和故事,设置“卡吞”栏目,登载中外幽默漫画;再如介绍西方幽默理论。《幽默》一文介绍了英国作家梅瑞狄斯的幽默理论,《柏格森论笑的批评》介绍了柏格森笑的原理,《马克·吐温论幽默》介绍了他的幽默观。
《论语》是一本真正的大众刊物。创刊的第二年,社会上就出现了一批“《论语》迷”。他们把《论语》半月刊比作美食、朋友,甚至是爱人,产生了引人注目的社会效应。《论语》的编者始终以自己是“老百姓立场”自居,其中有出于商业策略的考虑,但这种策略促使它在实际中不但网罗了一大批新文学界声名赫赫的文人学者,同时也大量采用新人作品,热情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并根据读者的意见适时地作出调整。这种宽容和开放的姿态使《论语》极具亲和力,吸引了宋庆龄、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著名左翼人士,蔡元培、胡适、周作人、吴宓等自由派人士,以及老舍、邵洵美、俞平伯、丰子恺、华君武、谢冰莹、潘光旦、刘半农、孙伏园、张乐平等一大批新老作家的参与。
粗略统计一下在《论语》上先后亮相的1930年代漫画家是件有趣的事。陈静生、胡同光、张振宇、黄嘉音、丰子恺、华君武、黄文农、鲁少飞、曹涵美、宣文杰、胡考、张乐平、刘元、廖冰(兄)、艾中信、黄尧、丁聪、(陶)谋基等都是《论语》“卡吞”专栏的作者,还有不少显然是使用了笔名而一时无从查考的。这份名单如此骄人,后来在中国现当代漫画史上留下或深或浅印记的这么多漫画家,原来都与《论语》结缘。
都说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模仿的是英国老牌幽默杂志《笨拙》,但就模仿水准而言,后来的中国期刊好像也再无后继者。《论语》利用它“幽默闲适”的特点,最大范围最大容量地为时人提供一个发表意见或抒情遣愁或怡情悦性的场所,它的宽容立场使它能真实具体地反映时代氛围和时人心理,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具体的历史画册。
《论语》在中国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在西洋的杂志界,与《论语》最相似的该是英国的老牌杂志《笨拙》了。《笨拙》1841年创刊,1992年停刊(恺蒂同年写有妙文《〈笨拙〉之死》,刊于《读书》)1996年复刊,六年后再度停刊。一位日本收藏者集全了《笨拙》前一百五十年的每一期,真是惊人的成绩。有研究者称“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模仿的是英国老牌幽默杂志《笨拙》,就其模仿水准而言,以后的中国期刊再无继者。”模仿并不丢人,恺蒂说“《笨拙》本是模仿法国由昂利·陀米埃(HenriDaumier)主画的幽默日报《喧闹》(Charivari)而成”。林语堂自己声明“《论语》的幽默比之《笨拙》要多了些‘道学气’”。
《论语》是孔子门人所作的一部大书,
我们同人,时常聚首谈论,论到国家大事,男女私情,又好品论人物,又好评论新著,这是我们的论字的来源。至于语字,就是说话的意思,便是指我们的谈天,因除了可以归入论字的话题之外,我们还有不少的谈话,这些全都归入语字去的,这是语字的来源。这样的二个字拼凑起来,便成了论语,格式内容里也和孔夫子的“论语”差不多,因为也是甲一句,乙一句,东一句,西一句,拉拉杂杂一大堆大道理。
《缘起》
论语社同人,鉴于世道日微,人心日危,发了悲天悯人之念,办一刊物,聊抒愚见,以贡献于社会国家。大概其缘起是这样的。我们几位朋友多半是世代书香,自幼子曰诗云弦诵不绝,守家法甚严,道学气也甚深。外客来访,总是给一个正襟危坐,客也都勃如战色。所谈无非仁义礼智,应对无非“岂敢”、“托福”。自揣未尝失礼,不知怎样,慢慢的门前车马稀了。我们无心隐居,迫成隐士,大家讨论,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谓“养晦”,名士所谓“藏晖”的了。经此几年的修养,料想晦气已经养的不少,晖光也已大有可观;静极思动,颇想在人世上建点事业。无奈泰半少不更事,手腕未灵,托友求事,总是羞答答难于出口;效忠党国,又嫌同志太多;入和尚院,听说僧多粥少;进尼姑蓭,又恐尘缘未了。计议良久,都没出路,颇与失意官僚,情景相似。所幸朋友中有的得享祖宗余泽,效法圣人,冬天则狐貉之厚以居,夏天则絺绤必表而出之;至于美术观念,颜色配合,都还风雅,缁衣羔裘,黄衣狐裘,红配红,绿配绿,应有尽有。谋事之心,因此也就不大起劲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