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突胶质细胞 编辑
少突胶质细胞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比星状胶质细胞小,其胞突短而少,细胞核呈圆形,小而致密,电镜下胞质电子密度高,主要含线粒体、核蛋白体和微管。在灰质,少突胶质细胞主要位于核周体附近;在白质,它们并排存在于有髓神经纤维之间,并构成髓鞘。组织培养中可见少突胶质细胞运动活跃。
中文名:少突胶质细胞
外文名:oligodendrocyte
别名:寡突胶质细胞
分布: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协助兴奋传递、保护神经元
少突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包绕轴突、形成绝缘的髓鞘结构、协助生物电信号的跳跃式高效传递并维持和保护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其异常不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还会引起神经元损伤或精神类疾病,甚至可以引发脑肿瘤。
(一)简介: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oligodendroglioma)和间变性(恶性)少突胶质细胞瘤(anaplasticoligodendroglioma)。少突胶质细胞瘤的WHO恶性度分类为Ⅱ级,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WHO的恶性度分类为Ⅲ级。由于少突胶质细胞瘤内常含有其他胶质成分,表现为混合性胶质瘤。所以,单纯的或者真正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很少见。
(二)起源:
肿瘤起源于大脑白质的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瘤主要见于成人,好发年龄为35~40岁。成人与儿童的比例为8:1。男性稍多于女性。肿瘤生长缓慢,在诊断前病史可能已有3~5年。病人常以局灶性癫痫为首发症状,其他症状因肿瘤部位而异。肿瘤常发生于大脑半球,额叶最常见,其次为顶叶、颞叶和枕叶。肿瘤位于脑白质,可向脑皮层扩展,少数可累及脑室,但完全位于脑室者少见。
(三)微细结构:
病理上肿瘤没有包膜,但境界清楚,位于脑白质,可以向皮层和软脑膜扩展。极少数少突胶质细胞瘤也可境界不清楚,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肿瘤质地较软,类似胶状,肿瘤内明显囊变、出血和坏死少见。肿瘤内钙化常见且明显。
CT平扫时,肿瘤多表现为有钙化的混杂密度,钙化的发生率可高达70%~90%。未钙化部分常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少数亦可为等密度混杂部分低密度。典型的表现是大脑半球内有钙化的混杂密度肿瘤向周围皮层扩展。颅骨内板可有侵蚀性破坏。肿瘤内明显出血少见。肿瘤周围水肿常轻微。增强CT扫描多数表现有轻到中度强化。MRT1加权图常表现为低、等混杂信号,T2加权图表现为高信号。增强MR扫描多表现为斑片状轻度到中度强化。肿瘤境界比较清楚。占位效应相对较轻,但肿瘤较大时占位效应也可比较明显。MR对肿瘤内钙化的显示不如CT敏感。
多数学者认为,少突胶质细胞瘤与良性星形细胞瘤在影像学上难以区别,其区别仅仅是在病理上。但有以下3点提示为少突胶质细胞瘤。①少突胶质细胞瘤钙化多见,钙化可以位于肿瘤的中心或边缘,或中心边缘同时有钙化。尽管良性星形细胞瘤也可出现钙化,但少突胶质细胞瘤的钙化常较明显,钙化常从小血管开始,钙化小体沿血管壁及其周围肿瘤组织沉着,所以,钙化常呈弯曲条带状或脑回样。②少突胶质细胞瘤常向脑皮层扩展,可累及脑膜和侵蚀颅骨,而星形细胞瘤的位置较深在,多位于半球的白质区,较少侵犯皮层表面。所以,当肿瘤位置靠近脑表面,尤其是有颅骨改变时,应该考虑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可能。③由于少突胶质细胞瘤细胞密集,未钙化部分在CT上多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而良性星形细胞瘤肿瘤细胞疏松,多表现为低密度。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