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片凝集试验 编辑
玻片凝集试验是定性试验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一般用来鉴定菌种或分型,也用于人类ABO血型的鉴定。一般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悬液各加1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颗粒凝集的为阳性反应。
中文名:玻片凝集试验
外文名:slide agglutination test
类型: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条件:电解质
凝集反应是一种血清学反应。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两类。玻片法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若鉴定新分离的菌种时,可取已知抗体滴加在玻片上,将待检菌液一滴与其混匀 。
玻片凝集反应是在载玻片上将细菌等颗粒性抗原与其相应抗体混合,如两者对应则可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即为阳性反应;混合后均匀浑浊,无凝集块出现者为阴性反应。本法可应用于用已知抗体(免疫血清)检测未知抗原,为定性试验。主要用于细菌鉴定、分型和人类ABO血型鉴定。本实验以人类ABO血型鉴定试验为例。
人类ABO血型抗原有A和B两种抗原。A型者的红细胞膜上含有A抗原,B型者的红细胞膜上含有B抗原,AB型者的红细胞膜上含有A、B两种抗原,O型者的红细胞膜上不含有A、B两种抗原。分别将抗A、抗B抗体与受检者红细胞混合,抗A和(或)抗B抗体与红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呈阳性反应,无凝集现象则为阴性 。
直接凝集反应颗粒状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所出现的凝集现象。分为玻片法和试管法。数分种后,如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为阳性反应。该法简便快速,除鉴定菌种外,尚可用于菌种分型、测定人类红细胞的ABO血型等。试管法是一种定量试验的经典方法。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某抗体及抗体的含量。用来协助临床诊断或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操作时,将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连续成倍稀释,然后加入等量抗原,最高稀释度仍有凝集现象者,为血清的效价,也称滴度,以表示血清中抗体的相对含量。诊断伤寒、副伤寒病的肥达氏反应(Widaltest)、布氏病的瑞特氏反应(Wright test)均属定量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一定大小的颗粒状载体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电介质存在的适宜条件下,即可发生凝集,称为间接凝集反应。用做载体的微球可用天然的微粒性物质,如人(O型)和动物(绵羊、家兔等)的红细胞、活性炭颗粒或硅酸铝颗粒等;也可用人工合成或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苯乙烯胶乳微球等。由于载体颗粒增大了可溶性抗原的反应面积,当颗粒上的抗原与微量抗体结合后,就足以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敏感性比直接凝集反应高得多 。
1.用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指端皮肤,待乙醇干后用无菌采血针刺破表皮,用毛细吸管取血1一2滴,放入含1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混匀,即成待检红细胞悬液(浓度约为5%)。取血后。应立即用无菌干棉球压迫针眼止血。
2.取干净载玻片一张,用记号笔分为两格,并注明A、B字样。
3.用吸管吸取抗A血清、抗B血清各一滴分别滴于A、B格内。
4.另用吸管取待测红细胞悬液,于A格和B格内各加一滴。然后轻轻晃动载玻片使抗血清与红细胞充分混匀。
5.将载玻片放置于实验台上静置数分钟后,在白色背景下观察凝集情况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