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角膜炎 编辑
角膜炎(keratitis)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也是中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主要特征是角膜组织的炎症和损伤。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此外,一些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角膜炎。高危人群包括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有眼部创伤史的人以及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等。根据病因不同,角膜炎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感染性角膜炎包括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等。非感染性角膜炎包括神经麻痹性角膜炎、暴露性角膜炎等。
角膜炎的典型症状是眼部刺激症状,可以影响视力并导致疼痛、灼热感和流泪等,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发展成化脓性角膜炎,出现眼睑红肿、脓性分泌物。
其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和减轻瘢痕形成。不同的病因治疗方式不同,对于有明显诱因的患者,需要尽量避免诱因,比如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等。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多数角膜炎患者的预后良好,病死率相对较低。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角膜溃疡的预防方式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等。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角膜病的诊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感染性角膜病诊疗、手术技术发展、眼库建设、角膜相关检査设备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使得中国角膜病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位致盲性眼病下降为第2位。
外文名:keratitis
就诊科室:眼科
多发群体: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人、有眼部创伤史的人以及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等
常见发病部位:眼睛
常见病因:感染、免疫性疾病等
常见症状:疼痛、灼热感和流泪等
传染性:是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中文名:角膜炎
是否遗传:否
相关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角膜炎的分类方法较多,尚未统一。目前大多按其致病原因分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感染性角膜炎
包括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棘阿米巴角膜炎等。
非感染性角膜炎
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三叉神经遭受外伤、手术、炎症或肿瘤时,角膜失去知觉和反射眨眼功能,对外界防御减弱,角膜上皮干燥易受损害,患者无论炎症多严重,均可能感觉不到。
暴露性角膜炎:角膜失去眼睑保护暴露在空气中,引起干燥、上皮脱落、继发炎症。多见于眼睑缺损、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眼球突出等。
丝状角膜炎:角膜表面出现由变性上皮和黏液组成的丝状物。
免疫性角膜炎:跟自身免疫相关。
通常说的过敏性角膜炎多指过敏性角结膜炎,春夏季节好发,由花粉等致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眼红、眼痒、畏光、流泪等。可反复发作。
角膜的防御能力减弱时,外界病原体或自身疾病等因素均能引起角膜炎症反应。
发病原因
外部微生物侵入感染
病原微生物为细菌、病毒、真菌和棘阿米巴感染角膜引起炎症。除极少数细菌(淋球菌、白喉杆菌等)能直接感染角膜外,其他病原菌需要在角膜防御机制被破坏,或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才致病。
内源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出现角膜病变,某些全身病如维生素 A 缺乏引起角结膜干燥或角膜软化也可影响角膜。
局部蔓延
邻近组织的炎症可波及角膜,如结膜炎可引起周边部角膜浸润性炎症,巩膜炎可引起硬化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可影响角膜内皮等。
诱发因素
可能增加角膜炎风险的因素包括:
长期佩戴隐形眼镜,时间过长,不正确消毒或更换,睡觉和游泳时不摘隐形眼镜。
角膜擦伤,常见植物性眼外伤,如农忙时被玉米秸秆划伤。
角膜异物。
眼部接触被病原污染的水或药物,如游泳池消毒不良、和别人共用眼药水。
免疫低下:年龄衰老;酗酒;作息紊乱,过度劳累,熬夜;应用激素类滴眼液、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药物;全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病、艾滋病、糖尿病、营养不良或其他消耗性疾病。
长期处于温热潮湿环境。
发病率
角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眼科疾病,而感染性角膜炎是世界性的常见致盲眼病,约 20% 的盲人因角膜感染所致。近年来,由于植物性眼外伤的增多、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大量滥用、隐形眼镜的不当使用、眼科手术和角膜移植的广泛开展,以及艾滋病、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患者不断增多,角膜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死亡率
本病一般不导致死亡,暂无死亡率统计。
流行强度
部分感染性角膜炎是有传染性的,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可通过接触传播。
角膜炎典型表现是眼部刺激症状,包括眼痛、怕光、流泪、眼睑痉挛,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感染性角膜炎病情严重或非感染性角膜炎继发感染时,可发展成化脓性角膜炎,出现眼睑红肿、脓性分泌物。
典型症状
细菌性角膜炎
严重细菌感染,起病急,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发展迅速,病情多危重。
真菌性角膜炎
多见于温热潮湿气候,患者多有植物(甘蔗、稻草、树枝)划伤眼睛史,或长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的病史,免疫力低下。此病起病缓慢,刺激症状较轻,但致盲率高。
病毒性角膜炎
常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初次感染,病毒会潜伏在体内,待机体防御能力下降时再发病。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多次发作使角膜混浊逐次加重,最终可能致盲。
棘阿米巴角膜炎
约90%患者曾使用过隐形眼镜,多为单眼发病、患眼畏光、流泪伴视力减退,眼痛剧烈,病程可能持续数月。
病情发展
角膜炎的病因虽然不一,但具有基本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浸润期、溃疡期、溃疡消退期和愈合期 4 个阶段。
浸润期
致病因子侵袭到部分角膜,炎性渗出液及炎症细胞侵入病变区,形成局部灰白色混浊灶,称角膜浸润。此时患眼有明显的刺激症状,包括眼痛、怕光、流泪、眼睑痉挛,伴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若积极治疗,角膜混浊可吸收。
溃疡形成期
病情未得到控制,浸润向角膜更深层次加重,形成角膜溃疡。严重时可出现角膜穿孔。
炎症消退期
经过正确的治疗,角膜炎症逐渐消退,此期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愈合期
炎症得到控制后,角膜浸润逐渐吸收,角膜溃疡愈合形成角膜瘢痕。
眼睛出现疼痛、发红、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症状,或伴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经常佩戴隐形眼镜、眼睛外伤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需及时到眼科就医咨询。以免进展为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等,造成严重的视力损害。
就诊科室
角膜炎首诊科室为眼科,如果有其他伴随疾病或基础疾病时,再到相应临床科室就诊。
诊断流程
1、医生可能详细询问患者年龄,发病前有无角膜异物、角膜擦伤、不正确使用角膜接触镜、眼部接触病原体污染的药物或水源等。有无艾滋病、糖尿病、营养不良、酒精中毒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2、医生可能询问患者有无眼痛、怕光、流泪、眼睑痉挛等眼部刺激症状,有无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伴随症状,通过检查发现睫状体充血、角膜浸润和角膜溃疡可进行初步判断。
3、医生可能建议行溃疡组织刮片检查、组织活检、角膜共焦显微镜、裂隙灯检查、免疫学检查进行确诊。
相关检查
眼部检查
医生对患者的患眼进行观察。检查时患者需要睁大眼睛,确保医生能通过仪器看到患眼的情况。如果症状典型,医生会看到睫状体充血、角膜浸润及溃疡形成。
溃疡组织刮片检查
检查时,医生会在患者眼睛溃疡部位刮取一些组织标本,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成分分析。这个过程会让人感到紧张和害怕,不过并不痛苦。
将刮取到的组织进行病理染色,可在早期辅助病因学诊断,也可同时进行细菌、真菌、棘阿米巴培养,为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提供可靠的依据。
组织活检
病变发展到角膜深层或经药物治疗后,刮片镜检的病原体阳性率降低,可进行角膜病变区组织活检以明确病因。
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
此项检查对感染性角膜炎如棘阿米巴角膜炎和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是一种专业的眼科检查仪器,可以提供明亮的光源和放大倍数,以检测角膜炎的特征和程度,同时可辅助眼科医生对眼睑、结膜、巩膜、虹膜、晶状体进行全面的检查。
免疫学检查
怀疑免疫性角膜炎者需要进行相应的免疫学检查。
鉴别诊断
| 结膜炎 | 角膜炎 |
---|---|---|
症状 | 异物感、烧灼感、眼痒、畏光、流泪 | 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视力下降 |
体征 | 结膜充血、水肿、渗出物、乳头增生、滤泡、假膜 | 角膜混浊、角膜溃疡、角膜穿孔、角膜白斑、脓性分泌物 |
危害 | 结膜瘢痕导致眼睑眼球粘连、眼睑变形、干眼 | 严重者可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
角膜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和减轻瘢痕形成。不同病因治疗方法不同。
一般治疗
避免诱因
对于有明显诱因的角膜炎患者,首先应该听从医生建议,尽量避免诱因。比如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导致角膜炎者,应避免继续佩戴隐形眼镜。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感染性角膜炎
细菌性角膜炎
局部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剂型包括眼药水、眼膏、凝胶剂、缓释剂。如果炎症无法控制,可能会导致角膜溃疡穿孔,应在局部用药的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可使用结膜下注射药物。医生会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及时调整使用的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妥布霉素等。
真菌性角膜炎
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包括多烯类(如 0.25%两性霉素 B 眼药水、5%那他霉素)、咪唑类(如 0.5%咪康唑眼药水)或嘧啶类(如 1%氟胞嘧啶眼药水)。严重真菌感染者,需联合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口服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或静脉滴注咪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等。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等外用。病情严重、多次复发或角膜移植术后的患者,需口服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有时可能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棘阿米巴角膜炎
药物治疗可选用氨基糖苷类、聚双胍类等药物。棘阿米巴药物治疗一般疗程较长,若治疗期间中断用药,可能导致反复,使病情恶化。
非感染性角膜炎
非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取决于严重程度、病因。由于角膜划痕导致的轻微不适,可使用人工泪液;如果角膜炎导致严重的撕裂和疼痛,可能需要 24 小时眼贴和局部眼药;过敏性角膜炎,需要脱离过敏原,使用抗过敏药物、抗炎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感染性角膜炎
药物治疗无效、或治愈后形成角膜溃疡穿孔严重影响视力等,考虑角膜移植术。
角膜移植术,是将病变混浊的角膜切除,替换成透明的异体角膜,以控制炎症,使患者恢复视力的过程。
术后无菌眼垫、纱布覆盖,绷带包扎,应遵医嘱保持术后多闭眼静卧休息,减少眼球运动和头部活动。
角膜移植手术的费用大概在 15000~50000 元左右,但是不同医院、不同地区的费用有差别,具体以手术的方式、角膜病变的程度、当地的医疗水平等决定。建议咨询当地正规医院。
非感染性角膜炎
有些疾病,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手术治疗。严重倒睫引起的角膜炎,可通过手术矫正倒睫。角膜出现严重浑浊、溃疡、穿孔,影响视力,考虑角膜移植。
眼睑缺损、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等,患者角膜失去眼睑保护,暴露在外界环境,容易干燥、受损,发生暴露性角膜炎,控制不佳时,应手术修复眼睑疾病。
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的治疗原则,对角膜炎采用辨证分型治疗。
外感风热引起者,多见于角膜的炎的初期,治以发散解表退翳为法;
肝火炽盛者,多见于角膜化脓性炎症,治以清肝泻火,解毒明目;
湿热蕴积者,多见于角膜慢性炎症,缠绵难愈,以清热除湿为治疗原则;
阴虚火旺者,多见于角膜炎的后期,或久病不愈,应养阴清热。
此疾病是可以治愈的,一般不会自行痊愈,早期积极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治疗效果好,痊愈率高。治疗周期因人而异,不同病因导致的角膜炎病程长短、治疗方法不同。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眼角膜溃疡,甚至出现角膜穿孔,严重影响视力。
并发症
角膜溃疡、角膜穿孔、角膜瘢痕
角膜表面不同程度的缺损,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角膜的穿孔,需要进行手术移植。角膜炎症得到控制后,溃疡被修复,溃疡凹面被增生的结缔组织充填,形成瘢痕,类似于皮肤伤口愈合后留下疤痕。根据溃疡深浅程度的不同,而遗留厚薄不等的白色瘢痕。严重时可影响视力。
角膜新生血管
某些角膜炎发生在角膜内部,不在表面,在角膜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有新生血管长入角膜,但新生血管结构不成熟,容易破裂出血,导致系列眼部问题。
失明
炎症发展严重,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膜穿孔,继发眼内感染,可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慢性角膜炎
角膜炎迁延不愈可形成慢性角膜炎,病程漫长。
继发青光眼
角膜瘢痕面积大,与虹膜等粘连,影响眼内液体循环,造成眼内液体积聚、眼压升高,继发青光眼。
角膜炎出现后,可能引起角膜溃疡,甚至眼内感染,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日常生活中保持科学作息,注意眼部卫生保健,积极治疗眼部疾病,可有效预防角膜炎的发生。
科学作息、安全用眼
平时尽量少佩戴隐形眼镜,同时可以滴相关的眼药水,注意用眼卫生。
生活规律,科学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对于保护视力都是有益的。
均衡营养,多吃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
科学照明,对于经常工作在夜间或昏暗的环境下的人来说,一定要选择光线明亮、柔和、不跳跃、不刺眼的照明工具为宜,尽量不在光线昏暗或强光下工作学习。
适度用眼,近距离用眼一段时间后,要远眺放松或做眼保健操;不熬夜看手机。
常在户外工作、旅游、特殊职业者(电脑操作、电焊工等)佩戴合适的护目镜,防止眼外伤、紫外线损伤。
有结膜炎等其他眼部疾病时,积极治疗,避免引起角膜感染。
正确佩戴隐形眼镜
尽量选择日抛型隐形眼镜(一次性),并在睡觉前取出。
在戴隐形眼镜之前,彻底清洗并擦干双手。
遵循隐形眼镜专业护理人员的指示使用隐形眼镜,仅使用专用无菌护理液。
按照建议更换隐形眼镜,每三到六个月更换一次隐形眼镜盒。
每次对镜片进行消毒时,应丢弃隐形眼镜盒中的溶液。
游泳时不要戴隐形眼镜。
预防病毒暴发
某些形式的病毒性角膜炎不能完全消除,但以下步骤可能会控制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生:
有唇疱疹或疱疹水疱的患者,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眼睑和眼睛周围的皮肤。
遵医嘱使用眼科医生处方的滴眼液。
日常生活中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日常护理
积极治疗引起角膜炎的原发病,注意保持眼部卫生,不过度用眼,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做好病情监测,积极配合治疗。
家庭护理
1、生活护理:注意眼部卫生,注意安全,避免眼部受伤。
2、心理护理:有些疾病,如真菌性角膜炎,病程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心理,家属应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帮助其树立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注意事项
角膜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护眼睛、合理用药、均衡饮食,防止病情恶化。
遵循医嘱用药,不乱用药,不擅自长期用眼药水;
滴眼药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压迫眼球;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要用手或不洁手帕擦眼;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规律作息,不过度用眼;
风沙天避免出门,出门戴护目镜;
保证营养均衡,忌烧烤、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摄入维生素。
日常监测指标
用药:患者应监测使用药物后的治疗效果,症状是否有减轻,是否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术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施行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术口伤口愈合情况、伤口有无感染、渗漏等。
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出现眼痛、怕光、流泪或伴视力下降,立即停止佩戴,及时就诊。
新中国成立以来,角膜病的诊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感染性角膜病诊疗、手术技术发展、眼库建设、角膜相关检査设备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使得中国角膜病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位致盲性眼病下降为第2位。
2023年,中国研究团队于《分子疗法》(Molecular Therapy)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的初步临床结果表明,瞬时靶向基因编辑技术(HELP)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体内抗病毒疗法,为体内CRISPR基因编辑作为潜在的抗病毒策略提供了临床概念验证。
2023年,美国研究团队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了一种革命性的干细胞疗法的Ⅰ期试验结果,这种疗法称为培养自体角膜缘上皮细胞移植(CALEC)。试验表明,该疗法短期内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2023年,中国研究团队发表在《微尺度》(Small)上的研究内容提到,该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新的局部传递系统——Gel 2_1&Eylea——一种由细胞穿透肽1介导的游离滴眼液水凝胶。Gel 2_1&Eylea具有优越的膜通透性,可以增加稳定性,延长药物在眼表的保留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疗效。
参考来源: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