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石记 编辑

唐代白居易所作文言文

钱塘湖石记钱塘湖石记

《钱塘湖石记》为白居易于长庆四年三月十日(824年4月12日) 作,是其在杭州刺史任上所写的修治西湖水利以灌田、沦井、通漕的文告。内容精深,计划周密,文风平易,语言清新,是水利史上不可多得的美文。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钱塘湖石记》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关爱。处处为人民着想,处处为国家着想,让人民专心于农耕,且希望有好的收成。更写出了朝廷的黑暗,官府的自私。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钱塘湖石记

作者:白居易

创作年代:长庆四年(824年)三月十日

作品出处:《西湖志》/卷十九

文学体裁:文言文

原文及注释

编辑

原文

钱唐湖事,刺史要知者四事,具列如左:

钱塘湖石记钱塘湖石记

钱唐湖一名上湖,周廻三十里,北有石函①,南有笕②。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③,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公勤军吏④二人,立于田次,与本所由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⑤自便压帖,所由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原注:州图经云:“湖水溉田五百顷。”谓系田也,今按水利所及,其公私田不啻千余顷。)自钱唐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田,放湖入河,从河入田。准盐铁使旧法,又须先量河水浅深,待溉田毕,却还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⑥,高加数尺,水亦随加,即不啻足矣。脱或水不足,⑦即更决临平湖⑧,添注官河,又有余矣。虽非浇田时,若官河干浅,但放湖水添注,可以立通舟船。俗云:决放湖水,不利钱唐县官。县官多假他辞以惑刺史。或云鱼龙无所托,或云菱茭失其利。且鱼龙与生民之命孰急?菱茭与稻粮之利孰多?断可知矣。又云放湖即郭内六井无水,亦妄也。且湖底高,井管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湖耗则泉涌,虽尽竭湖水,而泉用有余;况前后放湖,终不致竭,而云井无水,谬矣!其郭内六井,⑨李泌相公典郡日所作,甚利于人,与湖相通,中有阴窦,往往堙塞,亦宜数察而通理之。则虽大旱,而井水常足。湖中有无税田约数十顷,⑩湖浅则田出,湖深则田没。田户多与所由计会,盗泄湖水,以利私田。其石函、南笕,并诸小笕闼,非浇田时,并须封闭筑塞,数令巡检,小有漏泄,罪责所由,即无盗泄之弊矣。又若霖雨三日已上,即往往堤决。须所由巡守预为之防。其笕之南,旧有缺岸,若水暴涨,即于缺岸泄之;又不减,兼于石函、南笕泄之,防堤溃也。大约水去石函口一尺为限,过此须泄之。余在郡三年,仍岁逢旱,湖之利害,尽究其由。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注释

①“石函”,亦作“石涵”,即杭州刺史李泌所筑石函桥、石函闸。位于今望湖楼东、保俶路口。明朝《西湖游览志》记载,“石函桥,唐刺史李泌建。有水闸,泄湖水以入下湖。” 石函桥、石函闸是水利工程,是为了排泄上湖的水入下湖。

②笕,指笕决湖。

③一寸,约合今公制3厘米。

④军吏,唐时指军将之下士卒之上的中下级军官。

⑤刺史,唐代州的长官。

⑥湖堤,即白公堤,位于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如今已经无迹可寻。

⑦另作“晚或不足”。

⑧临平湖,位于今浙江省余杭区临平北,唐时属于钱唐县,位于钱唐县境内东部,故又称“东湖”。今已消失。古代时闭时开,状态不稳定。唐宋时期,临平湖处在苏州到杭州主运河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国志·志》云:“临平湖自汉末草秽拥塞,今更除平。故老相传云: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

⑨另作“其郭中六井”。

⑩另作“湖中有无税田约十数顷”。

译文

编辑

关于钱唐湖(西湖)水利的事,杭州刺史先将几个要点陈述如下:

钱唐湖又名上湖,周围三十里。北面有石函桥闸,南面有笕决湖。大凡放水灌溉田地时,湖面水位每降低一寸,可以灌溉十五顷有多;每一昼夜,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灌田之前需要挑选两个官吏,站在农田和湖边,会同本地农户,根据农田的面积,约好放水的时间,算好放水的尺寸,限量放水。如果遭遇旱年,百姓请求放水,必须让他前往州衙递交状纸,刺史立即批给地界,当天放水。如果等待状纸交上州府所属的各个部门,州府的公文下达到各县,县里再发到各乡,乡里再派遣所属地界的小官,动不动就要十来天,即使得到了水,早已来不及了。杭州这个地方,往往春天多雨,秋天干旱,如果堤防修筑得合乎规格,雨季及时蓄水,旱季及时放水浇田,那么钱唐湖附近的一千多亩农田就不会有荒年了。从钱唐到海宁盐官镇,应该依靠运河灌溉的农田,必须放湖水入河,河水入田。按照盐铁转运使的老规矩,又必须首先量好河水的深浅,等农田灌溉完后,使运河水位还原。往往干旱严重的时候,湖水就不足。今年修筑了湖堤,加高了好几尺,蓄水量随之增加,就差不多够用了。如果不够用,就再挖开临平湖,使湖水流入运河,就可以用之有余了。民间传说,放湖水对钱唐县官不利,县官就常常找借口来迷惑刺史,有的说鱼龙无处藏身,有的说不利于茭白、菱藕的生长。然而鱼龙与百姓的生命相比,哪一个更重要呢?茭白、菱藕与稻米相比,哪一个得利更多呢?这就清楚明白了。又说如果放掉湖水,城里六井就没水了,这也是荒谬的。湖底高,井管低,湖里又有十眼泉水,湖水耗损了,泉水就涌出,即使湖水用完了,泉水也用不完。况且前后放湖水,最终都不至于会放完,却要说井里没水,这太荒谬了!城里的六井,是当年李泌在杭州开凿的,对百姓大有好处。它与钱唐湖相通,其中有下水道,时常阻塞,也要经常检查疏通它才好。所以即使遇到大旱,井水总是充足的。湖里有十几顷无税田,湖水浅了,田地就露出;湖水深了,田地就淹没。田户常常与主管的官员互相勾结,偷偷泄走湖水,以使私田得利。石函桥闸、笕决湖和各小水管出口,在不浇田时,都必须封闭堵严,经常巡视检查,但凡有一点小小的泄漏,就追究主管官员的责任,这样就不会有盗泄湖水的问题了。再有如果遇到接连三天以上的雨,往往容易溃堤,必须由主管官员巡守,做好预防工作。笕决湖南面,岸堤过去就有缺损,如果遇到洪水暴涨,就要在缺损处泄洪。水位仍然不下降,就要兼用石函桥闸和水管同时泄水,以防溃堤。我在杭州三年,连年遇到旱灾,湖水的益处和灾害,都弄清了缘由。想到后人应该知道,所以写在石上。想要读者容易知晓,所以不用艰涩的文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下一篇 白堤

上一篇 三游洞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