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曙 编辑
崔曙(?—739年),一名崔署 ,宋州(治今河南商丘)人 ,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 ,唐朝文学家、诗人,喜交游,与薛据等友善,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堂兄。
早年孤贱,曾在终南山随道士邢和璞学法术 ,后沦落定居宋州(今河南商丘),曾在少室山读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第一名(状元及第) ,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县县尉。可惜,第二年,崔曙就病故了。崔曙死后只留下一女,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殷璠评其诗“多叹词要妙,情意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全唐诗》155存其诗一卷,共15首。
本名:崔曙
别名:崔署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逝世日期:739年
主要作品:《崔曙集》《送薛据之宋州》、《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
主要成就:唐朝状元
职业:河内尉
崔曙
崔曙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父母早丧,家境贫寒,孤身一人,因此沦落寓居在宋州(今河南商丘) ,后隐居少室山读书,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然而,生活的不幸非但没有把他压垮,却砥砺了他奋发向上的意志。崔曙小小年纪便背井离乡,西上少室山(嵩岳之西峰)拜师求学,踏上了漫漫的人生长途。 “独往路难尽,穷阴人易伤;伤此无衣客,如何蒙雪霜。” 诗句道出了旅途的凄苦和寂寞。他“志况疏爽,苦读书,高栖少室山中”。(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与高僧常山人、如上人、冯炼师等为友,清心寡欲,专心学问。自信“器为人用,势本天作”(《瓢赋》),决不会长期沦落下去。然而报国无门的现实又使他感慨万端:“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送薛据之宋州》)同样失意的薛据对此甚有同感,就赋诗互勉道:“明时无废人,广厦无弃材。良工不我顾,有用宁自媒。丈夫何不遇,为泣黄金台”。对纳贤明君充满了期望。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应试,作《奉试明堂火珠》诗,诗云:“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考官十分推重颔联“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唐玄宗看过之后也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崔曙因病离世,留下一女,名叫“星星” 。
崔曙的传世之作有《崔曙集》一卷:《全唐文》卷355收《瓢赋》一篇,《全唐诗》卷155存诗一卷凡15首,《全唐诗逸》卷上辑句两联。这显然不会是崔曙作品的全部。但这现存的15首诗歌,大多曾被唐以来的诗选集一再选收,如《国秀集》、《河岳英灵集》、《唐诗品汇》等,足见其价值之高。从体裁来看,15篇中有五律五首,五言排律六首,五绝一首,五言古风一首,七律、七绝各一首。如果说崔曙兼善众体而擅写五言,当合乎其创作实际,至少是相去不远。
主要代表作有《送薛据之宋州》、《早发交崖山还太室作》、《嵩山寻冯炼师不遇》、《古意》、《奉试明堂火珠》、《途中晓发》、《缑山庙》、《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对雨送郑陵》、《山下晚晴》、《颍阳东溪怀古》、《同诸公谒启母祠》、《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圆丘摄事,合于中书后阁宿斋移止之作》等。
崔曙以《奉试明堂火珠》诗而得名。其诗多写景摹物,同时寄寓乡愁友思。词句对仗工整,辞气多悲。其诗中“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涧水流年月,山云变古今”、“旅望因高尽,乡心遇物悲”、“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等都是极佳的对句。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一百五十五) 。
最早评价崔曙诗的是唐代诗人殷璠(一作商璠):“曙诗多叹词要妙,清意(他本引作情意,或作情兴)悲凉;送别登楼,俱堪下泪。”(《河岳英灵集》序)后世论家递相转述此说,向无异辞。时至今日,也无疑是我们鉴赏崔诗与认识其人的锁钥。殷璠此论,从题材、方法和审美效果等角度揭示出崔曙作品的基本特征。即他那些反映文人伤别思乡之愁苦和怀才不遇之悲愤的抒情篇章最能感人肺腑,催人泣下。
辛文房:工诗,言词款要,情兴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 。(《唐才子传》)
● 女儿:崔星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下一篇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上一篇 白居易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