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温公祠 编辑
司马温公祠是祭祀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圣地。司马光,字君实,运城市夏县人,为宋代宰相,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著有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伟大著作《资治通鉴》,死后归柩故里,并赠封为温国公。
中文名:司马温公祠
地理位置:山西省夏县水头镇峨眉岭
景点级别:AAAA级
占地面积:100000 m²
司马温公祠:位于S232省道大(同)运(城)公路夏县段水头镇通往县城方向约2公里处小晁村北峨嵋岭上,墓前峰岭回环;祠后涑水萦绕、流逝有趣、诗情画意、风光怡人。墓祠占地百余亩,平方旷达,规模宏丽,分墓地、祠堂、余庆禅院三大部分,墓地占面积50亩,司马光本人及先祖均归葬于此,古冢垒垒、树木森森、气象肃穆雄浑。祠堂创建于宋,迎面是五间“杏花碑”亭,陈列司马光生平故事,余庆禅院内供奉彩塑金妆大佛三尊,并配有书院、菩萨等,景区内的碑楼及众多石碑、石碑均被历代金石家视为珍品。
祠前是一个颇有现代气息的广场,中间一座高大的司马光铜像似在凝视着前方的峨嵋岭,前面左右两侧分别是司马光砸缸和司马光疾书的铜像。
神碑
在司马温公祠里就有两通极珍贵的神碑。
鱼子碑
一为“鱼子碑”。“鱼子碑”,即司马炫墓碑。系司马光父司马池于1036年立,司马炫为司马光的祖父。碑通高2.2米,宽0.81米,厚约0.23—0.27米。碑额篆题“大宋故司马府君墓碑”9个字,侧边雕刻花纹。碑文23行,行64个字。此碑石质极罕见珍贵,通体鱼卵状圆点密布,属鱼卵化石。史书上有“鱼化龙”之传,司马池寻觅此石质为父亲立碑,其寓意是,此石属生命之石,龙气之尊,指其父功德弥天,天地灵气都集中于此。注重风水,在墓地营造龙脉气势,这种现象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特征。果然,神碑显灵,司马家族在其子辈一跃而为中华民族的名门大家,从司马光之子司马康辈起算时有23人在外为官。鱼子碑真可谓扬威司马家族之神碑。
杏花碑
二为“杏花碑”。“杏花碑”,即司马温公墓神道碑。为什么“神道碑”又被叫作“杏花碑”?话从头说起。约在1088年,也就是司马光逝世后的第二年,为彰显其功德,哲宗皇帝篆额“忠精粹德之碑”6个字,钦令大学士苏轼撰文并书丹碑文,玉册官臣王蟠奉旨摹刻,因此司马温公神道碑又名“忠精粹德之碑”。由于政见的不同,司马光其人、其碑也祸福相伴。1094年,也就是司马光逝世8年后,章、蔡等人诬陷司马光,哲宗皇帝听信其言,命令将他所定、所题,苏轼撰文并书丹的神道碑碎为四段,碑文上字也被凿毁,深埋地下。因碑额御篆,碑座甚巨而幸存。司马光的墓地成了一片废墟,无限凄凉。1148年,适新任县令王庭直(今安徽寿县人,皇统八年为夏县县令,政绩可观)拜谒司马温公祠,见废墟处长一杏花树,高丈余,树冠如伞,枝繁叶茂,实为奇观。联想前事,他想这是不是神道碑显灵?就命人掘挖,得断碑4段于泥土中。之后王县令将断碑,仍依原拓片文字重新篆刻,连同额、跋共6石立之,故名叫“杏花碑”,“杏花碑”,即“忠精粹德之碑”。不过,现立于司马温公祠广场右侧的“忠精粹德之碑”,系1523年巡按山西监察御史朱实昌仿原碑复立的。据《修复司马光碑祠记》述:朱御史巡按河东,拜谒司马温公墓,立志复修“忠精粹德之碑”。乃命访石绛于稷山,获一巨石,紫润似玉,长溢二丈,厚二尺五寸,阔丈余,百牛难移也。就利用严冬季节泼水结冰为道,人推牛拉杠撬,硬是从200余里之外运抵夏县,重仿宋时原碑式样雕刻立之。碑额为当年哲宗篆额,碑文苏轼撰文,朱实昌书丹,摹刻王强。碑额高1.72米,宽1.8米,厚0.54米。碑身通高5.1米,宽1.76米,厚0.44米;文29行,行64--98字不等。碑座长3.83米,宽1.80米,高1.35米。总高8.17米。初建碑楼为木结构三层,1872年改建为砖结构。
评价
这通神碑,承载着历史演变的见证,碑文书法被历代书法家奉为“神品”,雕刻技术娴熟,都出于一代名家之高手。碑额之大,碑身之高,碑座之巨,碑石之珍贵,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派雄风浩气,高山仰止之势。
司马温公祠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