湑水河 编辑

长江流域汉水水系的一条河流

湑水河湑水河

湑水河(又名湑河、湑水),古称左谷水、壻水。是中国长江流域汉水水系的一条河流,汇入汉水上游左岸。河长167.5千米,流域面积230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0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1636米。湑水河上游水力资丰富,太白县建有多级小型水电设施,中下游洋县、城固段则适于引水灌溉,自汉代开始就建有五门堰、杨填堰等引水工程,历史上对汉中地区农业生产作用巨大。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湑水河

别名:左谷水,智乡水,清水,壻水

所属水系:(长江支流)汉江水系

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南部

流经地区:周至县、太白县、洋县、城固县

发源地:陕西省周至县厚畛子乡秦岭南坡光头山

河长:167.5 km

流域面积:2340.2 km²

落差:1636 m

河口:城固县三合乡陈丁村

干流概况

编辑

湑水河(又名湑河、湑水),古称左谷水、壻水。出升仙谷流入平坝,名智乡水。因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发生壻乡川唐公昉(房)升仙其婿外出未偕投入左谷水的神话传说,故称婿水。古婿、壻通用,水即壻水。清《会典图》讹为湑水,沿用至今。 是中国长江流域汉水的一条支流,汇入汉水上游左岸。河长167.5千米(一说165.5公里 ,一说178公里 ),流域面积230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0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1636米。湑水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早,水力蕴藏量大。

大致自北向南,流经周至县、太白县、洋县、城固县,汇入汉江。

湑水河干流湑水河干流

湑水河位置及水系分布湑水河位置及水系分布

湑水河河源在陕西省周至县厚畛子乡境内秦岭南坡光头山(一主周至县财神岭 ,一说光秃山 ),海拔2638米,沿秦岭南坡脚西北而流,于青龙寨出周至入太白县。周至境内河长21公里,流域面积131.3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7立方米/秒,周至地域年径流量约5253万立方米。

湑水河太白县黄柏源乡一段湑水河太白县黄柏源乡一段

湑水从偏桥子进入太白县,沿途纳东太白河(黄柏塬乡之太白河)、海棠河、红水河、大涧沟、观音峡、牛尾河诸水。主流经黄柏塬乡、二郎坝乡,于皂角湾黑峡子之铁厂处入洋县境。在本县境内集流面积882.8平方公里,出境距源头60.6公里,本县境内流程45.6公里,入境高程海拔1510米,出境高程海拔902米,平均坡降13.7‰,

湑水河经太白县二郎坝西南入洋县坪堵乡,接纳西岔河、坪堵河、清溪河,于佛爷坪流入城固县境。下游河道由湑水乡西南至河口,为洋、城两县界河。河道全长,经县境15.5公里,天然落差120.3米,流域面积254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7.84亿立方米,平均流量23.7立方米/秒,最大洪水2580立方米/秒。

城固县许家庙一段城固县许家庙一段

湑水自石槽河乡文家坝进入城固县。沿流吞溪会涧,南流经石槽河、盘龙、砖溪、桃源、小河口、双溪、水硙、桔园、许家庙、原公、吕家村、宝山、五郎庙14个乡(镇)和城关镇,在与洋县交界的三合镇陈丁村汇入汉江。城固段100公里。流域面积2340.2平方公里,其中升仙谷口以上面积2143平方公里。其在本县流域面积1092.2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径流量10.99亿立方米。河道比降为3~15%。上游宽40~50米,林木茂密,涵养水源,比降大,狭谷、碧潭相间,水流湍急。中游宽60~80米,比降较小、多有开展的山间盆坝。下游宽200~300米,水流平缓,河面开阔,滩心发育。

水文特征

编辑

太白县、洋县交界处平均流量每秒14.9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435亿立方米。 城固县升仙村处平均流量34.69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130立方米/秒(1980年7月),最小0.05立方米/秒(1979年6月16日)。

主要支流

编辑

太白县境内,有大箭沟、牛尾沟注入。洋县境内,有西岔河、坪堵河、清溪河注入。

大箭沟,流域面积117平方公里,24.4公里,比降千分之52.5,多年平均径流量0.63立方米。位于太白县黄柏源乡,流域该乡大箭沟村。

板凳河,城固县境内,发源于城固县双溪镇上回字坝,流经双溪镇、桔园镇,注入湑水河,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

治理开发

编辑

灌溉渠道

杨填堰杨填堰

杨填堰,堰头位于湑水河下游东侧,城固县宝山镇西营村西,始建于汉代,宋代前称张良渠。从湑水河引水,渠分三、七。三分属城固,辖六地,即丁村、宝山、留村、上苏村、下苏村、柳夹寨;七分属洋县,辖八地(略)。堰属一处,管分两局。1952年,洋县群众要求按古制加入杨填堰,经两县协商并征得湑惠渠管理局同意,将洋县马畅以西3183亩水田退回杨填堰灌溉,自古“城三洋七”的灌溉比例变为“城七洋三”。到1990年,工程稳固,配套完善,干渠过水能力达3.55立方米/秒。全灌区有斗渠16条,本县13条,灌溉6751亩,洋县灌溉2586亩。

五门堰,堰头在城固县许家庙镇街东南,湑水河西岸。宋绍兴年前叫唐公堰。创于何时,无确切记载。1952年3月,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五门堰水利修建委员会,于1952年5月修复旧堰,从湑惠渠灌区中拨回水田5300亩归五门堰灌溉。1953年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五门堰水利委员会。1954年加固堰头。1958年五门堰水利委员会改为管理站,隶属龙头区水利联合委员会领导至今。1970年代灌溉面积9300亩。

1980年7月,湑水洪峰达3130立方米/秒,冲决堰坝15米。1981年7~8月,洪峰数起数落,达2640立方米/秒,堰坝又遭破坏。国家补助1.5万元,用钢筋编笼加固堰坝。上游西坝河堤决口314米,使主流改道,渠口干涸,国家补助4.3万元予以修复。1983年,洪水又决坝72米,国家补助4.2万元,用钢筋笼装石修复。至此堰坝比较稳固、灌溉配套完善,灌水田达7350亩,水浇地1950亩。1984年,五门堰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立城固县五门堰文物管理所,国家拨款2万元,按古样修葺观音阁等建筑,堰首稷殿、太白楼等建筑均仿古刷新,使五门堰这一重要水利工程成为旅游景点。

百丈堰,堰头位于庆山南湑水河东侧,堰坝横截湑水,长约百丈,故名百丈堰。该堰灌溉原公镇一带水田,堰尾直抵杨填堰灌区。百丈堰创于何时,无确切记载。民国37年(1948),灌区被湑惠渠取代,工程随之废弃,高公桥、伍公庙等毁。

高堰 ,堰头位于湑水深北沟口,堆石筑堰。从湑水西岸引水,行800余米分水灌田。堰创于何时已无考。明万历三年(1575)知县乔起凤,万历二十七年(1599)高登明先后重修(黄九成《重修六堰记》)。该堰引水量大,明、清时期灌田1800亩。民国11~18年(1922~1929),接收五门堰车田及万家营观坝村新造田,灌田扩大至2000余亩。堰坝由块石堆筑,湑水涨泛,首当其冲。沿渠冲沟密串,渠坎不固。民国37年(1948),灌区纳入湑惠渠供水,堰渠即废。

湑惠渠,渠首位于城固县升仙村口坡树档下,截湑水河筑坝拦水入渠。民国28年(1939),由经济部泾洛工程局勘察测量设计,30年8月陕西省政府批准兴修。31年5月4日,东干渠庆山隧洞和其它重点工程动工;32年春,南(郑)、城(固)、洋(县)3县民工自备砖、灰、砂石投入修建,于37年4月1日主体工程竣工通水。东干渠从渠首至石佛堂沟(今五间乡),长22.9公里;沿渠有隧洞、倒虹洞、渡槽、涵洞、排洪洞、分水闸、桥梁等建筑物203座。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根据湑惠渠东干渠原设计,分两次修延东干渠。1951年,从石佛堂沟延至雷草沟,渠长1.5公里;1956年,又从雷草沟延至溢水河,渠长6公里。此后,相继修建配套工程,灌溉面积5万亩。

水电工程

金凤水电站,1997年投产,装机容量1320千瓦。

金龙水电站,1997年投产,装机容量8000 千瓦。太白县二郎坝乡观音峡口,系低坝引水式无调节电站,设计年发电量3870万千瓦·时。

黑匣子水库,位于湑水河中游,地处黄柏塬镇皂角湾村,距县城103公里,水库坝高29.18米,总库容93.8万立方米。黑匣子水电站为坝后式电站,总装机容量4800千瓦,2011年6月正式并网发电。

观音峡水库观音峡水库

观音峡水电站,位于宝鸡市太白县黄柏塬乡湑水河干流上,距太白县城80公里。电站拦蓄湑水河干流水量并调引大箭沟支流水量进行发电。胥水河、大箭沟两个引水枢纽坝址以上流域面积542平方公里(湑水河坝址以上431平方公里,大箭沟坝址以上11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48亿立方米(胥水河坝址以上1.97亿立方米,大箭沟坝址以上0.51亿立方米)。观音峡水电站为不完全季调节水库引水式电站,工程主要由胥水河大坝、发电引水隧洞、发电厂、送出工程以及大箭沟支流引水工程组成。胥水河大坝坝址位于胥水河与大箭沟汇合口上游约500米的峡谷河段,坝型为砼拱坝,最大坝高49米,正常蓄水位1225米,水库总库容700万立方米;右岸发电引水隧洞全长8450米,设计引水流量14.88立方米/秒;电站厂房位于胥水河与支流关音峡汇合口处胥水河右岸滩地。送出工程建设110千伏输电线路45公里。大箭沟引水工程主要建设引水堰,采用砼重力坝,坝高15.5米;引水隧洞全长1453米,设计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观音峡水电站装机容量2.6万千瓦,保证出力4435千瓦(P=85%),多年平均发电量9424万千瓦时。2009年投产。

八仙园 水电站八仙园 水电站

湑水河洋县段水电项目

电站名称

投产 年份

装机容量(千瓦)

坝高(米)

水库库容(万立方米)

八仙园一级水电站

2009

15000

26

210

八仙园二级水电站

2009

12000

12

120

下一篇 子午河

上一篇 玉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