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经传 编辑

宋末浙本代表作

春秋经传春秋经传

春秋经传为海内孤本,资料价值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此书每半页八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双边。白文无注,字大如钱,开版弘朗,刀法严谨,全书尺幅高42cm,宽28cm,颇为壮观。蓝绢黄签,清宫原装。为南宋杭州地区刻本。书内有刻工刘文,詹周又刻分门纂类唐歌诗,孚又铺刻耿秉本史记。耿本史记刻于广德郡斋,而刻版皆出杭工,因推知此书当亦杭州地区刻本。赵万里先生称此书“可称宋末浙本代表作”。

目录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春秋经传

简介:海内孤本

概述:每半页八行行十七字

地位:可称宋末浙本代表作

简介

编辑

春秋经传共三十卷。每半叶8行,行17字,细黑口,四周双边,耳记某公某年字样,卷后有“相台岳氏刻梓荆家塾”双行牌记。相台岳氏刻本群经,前人谓为宋时岳珂家刻本,《九经三传沿革例》亦定为岳珂编著。今人张政谓相台本群经乃元初义兴 (今江苏宜兴) 岳氏据宋末廖莹中世堂本校正重刻,与岳珂无涉。按张说甚确。谢应芳《龟巢集》跋《岳氏族谱》云,岳氏为常州之望族,岳王弟经略使之孙,自九江来居,由宋而元,子孙蕃衍。可知岳氏迁居常州至元初已历数世。荆为义兴古名,元属常州路,明、清属常州府,常州岳氏,当即义兴岳氏,荆家塾亦即义兴家塾。郑元《侨吴集》送岳山长序,称:“至元仍纪元之四年,义兴岳君德操繇县学教谕改授绍兴路和靖书院山长,行有日矣。某尝馆于其长兄汉阳君之家,……人言其完盛时,延致名德钜儒,校群经锓诸梓,海内号为岳氏九经。”万历《宜兴县志》,岳浚字仲远,飞九世孙,积书万卷,一时名士多游其门。据以上资料,汉阳君与岳浚必是一家眷属,因此可推知,相台本群经刻版者似非岳浚莫属。宋咸淳间廖莹中世堂校刻九经,周密《癸辛杂识》、《志雅堂杂抄》记述甚详,义兴岳氏据廖氏总例增补成《九经三传沿革例》刻之家塾,自与宋时岳珂无关。相台岳氏所刻,此书外尚存《周易》、《论语》、《孟子》、《孝经》,今并藏北京图书馆。

对赋

编辑

宋徐晋卿撰。晋卿里贯未详。自署称将仕郎秘书省校书郎,亦不知其始末也。《左传》文繁词缛,学者往往纬以俪语,取便记诵。见於《宋史·艺文志》者有崔昇等十馀家,今并亡佚。惟此赋尚存,凡一百五十韵,一万五千言。属对虽工,而无当於义理,其徵引亦多舛漏。前有皇祐三年自序云,首尾贯串十得八九,殊未然也。国朝高士奇尝为之注,《通志堂经解》亦收之。末有元至大戊申长沙区斗英一跋,称江阴路总管太原赵嘉山得善本,授郡庠,俾锓梓云。

研读

编辑

这是春秋郑国的一次内乱,由郑庄公的家庭问题引起。据左传所记的事实,郑伯是郑庄公,段是庄公之弟,后来因为出奔到共地,故又称共叔段。其母武姜,因为生庄公时难产,以致日后厌恶庄公,而偏宠叔段,并曾想立叔段为太子,终未能成。庄公即位后,姜氏替叔段请封到京地,段即在此扩张势力,逐渐侵占庄公的边邑。大夫祭仲,以及公子吕,先后建议庄公,及早除段,以绝后患。庄公一再容忍。叔段完成准备,定期出兵袭击庄公,并由姜氏开城内应。庄公获悉,立即伐京。京人叛叔段,段逃入鄢。庄公再伐鄢,叔段又逃入共。事后,庄公怀恨姜氏,便把姜氏 于城颍,发誓不到黄泉,不再相见。然后又懊悔。幸得颍考叔献一权宜之计,掘一条可见泉水的隧道,由庄公与其母穿过隧道重逢,算是相见于黄泉。从此母子之情恢复如初。

郑伯与段本为同母兄弟,春秋却书为“郑伯克段于鄢”。左传解释:“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公羊传说:“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谷梁传说:“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而,甚之也。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依左传记载,庄公伐鄢时,叔段出奔到共地,而且在隐公十一年,郑伯入许时,曾说:“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但公谷二传把经文克字解释为杀字,则是郑伯杀段于鄢,谷梁甚至认为,庄公未能缓追逸贼,致失亲亲之道。左氏与公谷所解,一生一死,实难断定。然左氏所记乃据国史,较之原为口传的公谷,应该可信。段既未死,则公羊谷梁所谓的“大郑伯之恶”,“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此意便不可从。清儒俞曲园以为,经文对于叔段,书名而不书弟,对于庄公,虽不书兄,但也不书其名,而书其爵,称为郑伯,显然庄公之恶不大于段。此一见解颇值得参考。不过庄公也不是没有过失,孔子在坤文言里曾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庄公既为一国之君,且以他后来伐京时所表现的果断而言,不难及早遏止叔段的不法之图,不料他竟然曲从毋意,坐待叔段逐渐完成逆谋之势,终致兄弟大动干戈。由此看来,失教之讥实不可免。至于处置其母姜氏于城颍,誓在此生不再相见,则是由人祸而毁天伦,幸亏后来知所悔改,否则这句经文不知圣人如何下笔。

礼记经解说:“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太史公自序说:“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研读春秋经传,以及历代学者有关经传的论文,其欲属辞比事而不乱,便须本于礼义,深求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教育哲理,以建立人群有形与无形的秩序,斯为得之,“郑伯克段于鄢”可为研读一例。

大方广网站

下一篇 宜都郡

上一篇 韵会